汤雨虹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炎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各甲状腺炎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分析各种甲状腺炎性病变的超声弹性成像的图像特征.结果 单纯性甲状腺肿8人与甲状腺功能亢进7人的弹性图像丰要表现为Ⅱ级甲状腺功能减低6X、亚急性甲状腺炎5人、桥本氏甲状腺炎12人的弹性图像丰要表现为Ⅲ级;对照组15人弹性图像主要表现为l级.结论 弹性图像可鉴别甲状腺炎性疾病组与正常组.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李迎春;叶春媚;刘衍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20例,按抽血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60例采集末梢血,B组60例采集静脉血,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及所测得血常规的差异.结果 本次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A、B两组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3项指标检验结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5项指标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差别不很大,但采用末梢血做血常规较难控制检验质量,部分检验指标不及静脉血明显,采用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时选用静脉血更佳.
作者: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恢复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通过我科一年来全髋置换术37例病人的全程护理过程,总结佳的护理方案.结果 37例病人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 对全髋置换术病人的精心护理能够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出现,迅速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许敏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放置活性γⅡ型宫内节育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2010年10月来我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求避孕的育龄期妇女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宫内放置元宫环,观察组给予γⅡ型宫内节育器.随访18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随访期间,对照组继续使用率为89.2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9%;观察组继续使用率为96.1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6%.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继续使用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置活性γⅡ型宫内节育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刘美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对护理干预影响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心胸外科部收治的96例患者进行每组48人的小组分配,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的患者则只通过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护理.就患者的呼吸功能、并发症、拔管时间等指标进行相关的分析,并进行记录.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呼吸功能、并发症等指标中,有由于对照组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08%,这远远大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4.17%).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表明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的治疗,患者的肺部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促使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成聪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清热除湿化瘀汤对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观察了清热除湿化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的临床疗效,与应用妇科千金片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 清热除湿化瘀汤结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症状总积分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清热除湿化瘀汤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郭琳茹;马玉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抗HP药物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以便确定康复新液对于胃溃疡愈合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患者160例,病理检查显示幽门螺杆菌(HP)阳性.将以上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观察组应用埃索美拉唑肠溶镁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埃索美拉唑肠溶镁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期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疗程结束1个月后电子胃镜复查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抗HP药物治疗胃溃疡可以明显提高溃疡愈合率.
作者:邓文珺;熊元治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应有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手段及评价考核体系.对于护理学基础教学来说,如何使护生在掌握理论知识操作的同时,以培养创新求学意识为基础,从而更大力度的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判断分析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是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
作者:李军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探究式方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校2011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内科护理学习的护理学生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名学生,对照组学生给予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学生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学期末内科护理学的理论考试成绩及病例分析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76.2分,病例分析考试结果为73.5分,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60.2分,病例分析考试结果为58.4分,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探究式方法在<内科护理>教学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护理教学工作中应用.
作者:郭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该种麻醉方法对临床的运用提供必要的参考与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9年9月份至2010年3月份收治的114例接受妇科手术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针对所有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将其随机分为三组,A、B、C三组分别含有患者38例,针对组别的不同,在施行麻醉时,选取不同的注药速度,A组患者的注药速度为10秒,另外两组分别为15秒与20秒.观察不同组别的患者表现出的麻醉效果,观察患者的感觉与运动阻滞情况,以镇痛高平面及其出现时间、镇痛平面T6的出现时间来表示,并检测低血压值以及该值出现的时间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低血压值上,三组患者无显著不同,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低血压值出现的时间点上,A组与C组之间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镇痛高平面上,A、B、C三组患者无显著不同,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镇痛平面T6的出现时间以及高平面的出现时间上,C组与A组之间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镇痛平面的出现时间上,B组与A组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统计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时,保持10秒至20秒的注药速度,对患者的运动阻滞以及感觉阻滞的维持时间更长,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促进患者在正常麻醉的情况下,维持更加稳定的心血管状态,因而能够收到更佳的麻醉效果,同时也更为安全可靠,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尹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在病理日常技术工作中,为了疾病的鉴别诊断需要,除了常规的HE染色外,经常还需进行其他的特殊染色,其中经常会使用到网状纤维染色方法.然而该项特殊染色技术较难掌握,并且染色结果的好坏受多种因素影响.我科经多年实际操作,现就提高该染色结果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沈武成;蔡晓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开腹和腹腔镜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30例患者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96例患者,并对患者在术中、术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42.7±33.6)min和(195.3±45.2)min,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腹腔镜组后1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两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相比,疗效基本相同,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就手术的出血量、恢复时间等方面都较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阿不都合巴尔·哈里克;海米提·哈里克;麦麦提艾力·塔西铁木尔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总结老年骨折的综合护理体会.方法 将9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包括环境、饮食、生理、心理等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更加全面、贴心,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临床效果良好,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方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对2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对规范法的治疗方案加以运用,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规范化的治疗后,200例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降低到5.62%,脑出血的病例也明显减少,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治疗,使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得到降低,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及运用.
作者:何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双侧肺动静脉瘘患者肺叶切除手术前、后护理.方法 掌握术前宣教,指导患者呼吸功能的锻炼,术后加强呼吸道的护理,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注意饮食护理,促使患者早期活动.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张晶;王玉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血小板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取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行全脾切除术3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术前及术后1d、3d、7d、14d、1月的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 患者术后1d血小板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在术后3d血小板较术前有升高趋势,在术后7d-14d左右达到高峰值,与术前比较,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一个月可恢复正常.结论 血小板可作为脾切除患者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
作者:卜春风;周正武;韩圣瑾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发病后1-3个月,有70%左右的患者发生肩痛及半脱位症状,它不仅妨碍了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还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康复锻炼.本文通过针刺疗法配合康复锻炼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军;高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口服米非司西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终止12-20周妊娠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随机将12-20周妊娠100例要求终止妊娠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第一组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第二组采用利凡诺100mg羊膜腔注射.结果 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终止12-20周妊娠较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所致疼痛减轻,缩短了产程时间,减少了产后出血量,完全流产率升高,不全流产清宫率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用于终止12-20周妊娠,安全性及效果优于应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
作者:郑慧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研究分析药学人员在高风险药品监管中的作用,便于高风险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同时保证药物在储存、运输、应用等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提高药品的用药安全.高风险药物具有双向作用,当药物使用得当时,很小剂量便可发挥较好的临床效用,但是当药品管理不当或是出现其他方面的问题时,也会给患者造成致命的伤害.因此,本文就现在高风险药物的临床管理措施以及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作者:李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体会.方法 对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0月胸内各类手术中使用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的患者68例进行分析,总结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效果及体会.结果 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患者6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术后无咽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结论 手术前充分的准备,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正确选择,术中动态观察监测数据,患者与麻醉师的密切配合,给予相应的处理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吐尼沙·艾合买提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