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功能检测与临床分析

张萍

关键词:肝功能, 转氨酶, 血清胆红素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肝功能检查成为检测疾病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取肝功能检测中的几个常用指标,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提早诊断疾病提供必要的帮助.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预防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护理干预前后各两年时间内住院病人行腹部手术后DVT发生例数及率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结果 护理干预后DVT的发生率较护理干预前DVT的发生率低(X2=5.598,p<0.05).结论 尽早正确的护理干预对预防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艳芳;王淑梅;张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孕症46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探讨采取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92例肝郁脾虚型不孕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取疏肝健脾方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6.1%,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西药治疗,能够有效解除临床症状,提高受孕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付拥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阐述关于PACS数字影像在放射线临床实践中采集存档管理经验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Comuma-tions System,PACS)近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半导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迅速发展.它是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传送和管理的综合系统,是计算机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目前放射信息学的重要组成体系,其终设想是完全由数字图像来代替胶片.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臭氧液冲洗阴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臭氧液冲洗阴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对照组中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而对改良组中的患者进行臭氧液冲洗阴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共有37例,占94.87%,而治疗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共有39例,占100.00%,即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一定的疗效,且相对于对照组,改良组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0.05.结论 在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臭氧液冲洗阴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积极治疗意义,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图尔妮萨罕·喀斯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术式脾切除术围手术期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因不同疾病而以不同术式行脾切除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变化规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对40例不同疾病不同术式脾切除术前后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脾动静脉同时结扎组术后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降低,而预先结扎脾动脉组术后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增高.脾动静脉同时结扎组术前与术后(1日)白细胞数量比较变化不大,而预先结扎组较前组数量明显增高,差异显著.脾动静脉同时结扎组术前后(1日)血小板数量比较,术后明显高于术前,而预先结扎脾动脉组术前后(1日)血小板数量比较,术后显著高于术前.结论 ①各种原因所致脾切除只要条件允许,都应争取行预先结扎脾动脉切除脾脏.②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增加以成定论,应充分认识作好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任培状;王显臣;刁俊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诸城市2009年-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对诸城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手足口病发病分布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对象 2009年-2011年报告的现住地址为诸城市的所有手足口病病例.结果 诸城市2009年、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逐年增高,2011年发病有明显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集中在6-8月份;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性别分布男性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居多;实验室监测结果以EV71病毒感染为主.结论 诸城市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发病流行季节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能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与感染的病毒类型无关.

    作者:荆楠楠;张兰杰;臧贵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社区肥胖与非肥胖PCOS育龄妇女的高血压患病率研究

    目的 探讨肥胖与非肥胖的PCOS育龄妇女的高血压发病率情况.方法 130例PCOS患者按体重指数进行分组,评估其高血压发病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 患者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高血压发病率逐渐升高,患者的收缩压水平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依次升高,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舒张压水平仅II度肥胖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肥胖型PCOS患者较非肥胖型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血压改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

    作者:张春茹;黄晓慧;李淑杏;王小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对其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的偏瘫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用我院神经内科常规的药物治疗并进行康复性训练,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WHO生存质量表(WHO QOL-100)评价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结果 治疗前两组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3个月后,治疗组SCL-90评分为(120.2±21.1),明显低于干预前(133.1±34.1)及治疗后对照组(132.4±3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CL-90与WHO QOL-100量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及时适当的心理干预可提高功能康复的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赵雪田;冯凯;于海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荧光酶免定量测定甲胎蛋白的临床评价

    目的 分析荧光酶免定量测定甲胎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混合的血清用TRFIA,FEIA和ELISA方法检测AFP,记录数据并分析精密度.其余45份血清分别用TRFIA,FEIA和ELISA方法检测AFP.选择高值血清,进行倍比稀释,重复测定3次,分析实际值的线性程度.结果 TRFIA与FEIA、ELISA的r值为0.937和0.9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FIA检测精密度优于FEIA,优于ELISA.TRFIA法检测线性范围为1.2-1200ng/ml,FEIA法为0.6-480ng/ml,ELISA法为5-200ng/ml.结论 TRFIA与FEIA、ELISA法均可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AFP.

    作者:张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7-2011年某市结核病院病人来源结构分析

    目的 确定医院服务范围重心、拓展方向,为领导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结构变动值、结构变动度等评价指标分析我院2007年-2011年中病人来源的变动情况.结果 陕西省内的病人约占到九成,为医院服务范围的重心所在,外省市的病人占比例较小.

    作者:刘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与对策分析

    在外科护理工作当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比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在外科护理当中,要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孟凡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自发性膀胱破裂12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自发性膀胱破裂患者的护理.方法 收集1996年-2006年膀胱破裂患者12例,对术前术后护理和治疗方法.结果 1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均临床治愈,术后未见并发症.结论 自发性膀胱破裂患者术前,术后加强各种专科护理及健康指导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

    作者:许善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咽喉反流3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咽喉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2010年9月-2011年9月间来我院治疗咽喉反流的患者,随机抽取30例,其中男患者有18例,对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共同治疗,将患者平均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对于A组患者雷贝拉唑治疗,对于B组患者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对于C组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共同对患者作用治疗,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A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显效率为70%,B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60%,C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的显效为90%,C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前两组患者.结论 通过利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咽喉反流与两种药物分别单独治疗咽喉反流的效果对比,能有效地减轻患的临床患病症状,使患者早日减轻痛苦康复出院.

    作者:梅余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比较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

    目的 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和传统根治术对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9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结肠癌患者采取传统根治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但CME疗法治疗结肠癌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少、并发症少等特点,而且比较安全.结论 CME疗法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比较好,对人体的损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开来.

    作者:倪爱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蓄电池制造业工人铅暴露及血铅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蓄电池制造行业铅污染状况,分析接铅工人血铅影响因素,为铅中毒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生产车间铅烟铅尘浓度检测和接铅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收集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血铅水平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生产车间铅尘、铅烟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均数为分别为0.191mg/m3、0.067mg/m3,超标率分别为41.67%、18.75%.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工龄、抽烟、饮酒、工作所在部门、工种均是接铅工人血铅水平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性别、饮酒、工种是血铅水平等级提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铅尘、铅烟重点超标岗位的治理.铸造/铅粉、裁减、研磨、焊接等工种的男性接铅工人为慢性铅中毒的高危人群,提倡戒酒,加强个体防护.

    作者:李辉霞;彭言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护患纠纷的原因

    护患纠纷是我国当今社会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是构建和谐医院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从护士、患者、医院多个方面介绍了产生护患纠纷的几点原因.

    作者:李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药物治疗探析

    目的 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选择具有典型腹泻症状,且大便轮状病毒呈阳性的68例患者作为临床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喜炎平、四环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喜炎平组的患者在症状持续时间上较四环素组患者短,喜炎平组患者显效率为97.06%与四环素组显效率79.41%相比,存在较显著的差异性(P<0.05),喜炎平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为0,而四环素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1.76%,两组间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与四环素相比,喜炎平可有效缩短轮状病毒患者的腹泻时间,可有效改善病毒引起的急性期症状,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药效安全,毒副作用较小.

    作者:赵宝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新形势下农村预防保健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医改的推进,我国农村的医疗卫生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由于卫生体制的改革,导致现行的农村预防保健体系的外部条件以及支持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农村预防保健体系的构建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主要就新医改形势下,农村预防保健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完善农村预防保健体系的几点措施,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作者:康萍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12年我市654名机关干部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我市机关干部健康状况,分析危害健康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我市2012年体检的机关干部进行统计和疾病分析.结果 体检654人,患病500人,发病率为76.45%.发病率非常高.发病前5位男性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胆囊炎、糖尿病.女性为:乳腺增生、高血脂、子宫肌瘤、高血压、宫颈疾病.结论 我市机关干部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非常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曹明玉;郭凤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62例绝经过度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去氧孕烯炔雌醇临床上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疗效.方法 选自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我院就诊的62例绝经过度期DU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患者LH、FSH、E2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30.23±3.24h,止血总有效率53.33%,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14.25±2.83h、总有效率96.88%,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乳房胀痛、头疼恶心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无显著不良症状.两组治疗后仅观察组FSH水平明显降低,LH、E2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 去氧孕烯炔雌醇临床上治疗绝经过度期DUB,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田新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