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影;董国力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按常规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或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60-80ml溶于250ml溶液中静滴,1次/日.15天1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51例)中显效30例,好转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经统计学处理,X2=6.55,P<0.05,提示治疗组在临床疗效上有显着意义.结论 参附注射液配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本文重点介绍了西药房管理的重要性,对西药房的工作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同时对西药房工作人员各种素质进行进一步培养,进一步严格控制西药品的质量管理,对西药品进行有效的调配.作者针对基层医院西药房质量管理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基层医院西药房质量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并对基层医院西药房质量管理的探讨与对策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作者:王淑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都在逐渐减退,调节机制下降,因此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也在逐渐减退,通过调查社区老年人用药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老年人安全用药提供依据,以进一步促进老年人健康.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及门诊处方统计表,通过对260位60-80岁社区老年人用药情况、用药知识和用药行为等方面分析,及通过2011.1-2011.12社区门诊6000张老年病的处方分析.结果 社区老年人用药的品种繁多,平均每人服药3-5种,大多数老年人缺乏用药的常识,用药知识知晓情况较差(低于58%)的内容依据:不良反应(40.67%)、用药剂量(36.73%)、保管方法(42.82%)、长期用药需复查肝肾功能(52.7%)、盲目听广告作用(32.7%).结论 社区老年人用药知识缺乏,社区医护工作必须要加强对老年人用药安全及用药行为进行教育与指导.
作者:陈丽贞;陈丽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总结了ICU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认为对ICU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日常操作不规范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引起ICU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采取病房环境控制、严格消毒管理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提高ICU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加强ICU医疗废物处置与院感监控工作,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袁志先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手术患者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以及出院前对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经过我院进行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与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能减轻患者的抵触情绪与术后不良反应与并发症,以期得到大程度的帮助患者痊愈,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王美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比较早发型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不同分娩方式的母婴结局,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产妇62例,按照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44例,阴道产组18例,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及围产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剖宫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心衰、肺水肿、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组的围产儿窒息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阴道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产妇,采取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其安全性较阴道分娩要高,尤其是针对孕周在34周以上的产妇,先通过期待治疗后,必要时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以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李晓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健康儿童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的意义,并为临床提供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6月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儿童420名,对其血清性激素水平睾酮(T)和雌二醇(E2)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年龄分组血清性激素水平正常值.结果 11岁之前,男、女儿童的E2、T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11岁以后,男、女儿童E2、T水平有了明显的升高,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健康儿童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可提供本地健康儿童血清性激素参考值范围,并可指导临床对于儿童性早熟的诊断.
作者:黄庆华;吕迎霞;周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分析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70例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5例,观察组使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痊愈17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0例,不良反应2例,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4例,不良反应1例,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能够起协调作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不会明显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秉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方法 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3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子宫收缩乏力98例,占75.4%,胎盘因素22例,占16.9%,软产道裂伤6例,占4.7%,凝血功能障碍3例,占2.3%;阴道分娩1654例,产后出血72例,发生率4.5%,剖宫产494例,产后出血58例,发生率11.8%.结论 根据本组资料可以看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作者:姜自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了普外科手术之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09年1月到2012年6月某医院所收治的4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进行了回顾性的整理和分析.结果 本组中有45例患者出现了切口的感染,通过比较和分析.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年龄、手术种类等都是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加强对切口感染的相关的护理工作,进行抗生素的合理科学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的发生概率.
作者:张东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总结了31例非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包括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全身重要器官功能监护,营养支持,伤口的观察及护理,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认为精心的护理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鄢义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夏季为手足口病高发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手足口病重在预防,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预防主要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发现患病者立即进行隔离.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预防疾病的能力以及增强疾病治愈的信心.
作者:吕军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本文主要就采用超短波这一辅助技术应用于正畸牙齿等口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终为在临床实践上运用这一技术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方法 本文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牙齿变为拥挤状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畸形患者需要做牙齿减数的治疗纠正牙的畸形,将所有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患者,对照组同样为20例患者.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需要在右上的尖牙处置于超短波的磁场的中心,每天采用超短波治疗30分钟左右,隔一日再测量右上第二个尖牙颊的尖顶和在患者口腔的右上尖牙距离,治疗时间为27天.结果 早期前21天二组牙畸形患者的牙齿移动速度没有发生显著差异,第21天之后,实验组的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快.结论 通过超短波的治疗能够有效的加速畸形牙齿的移动速度,对人体的其他组织没有毒副作用,适用较症牙畸形的初戴矫治器患者,在临床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虎治中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老年人患者有一些较为特有的消极心理状况,这些消极的心理状况往往会影响正常治疗与健康恢复,因此,就应该关注病人心态,加强老年人患者的心理护理,以使其能完全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早日康复.本文重点探讨了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总结了加强老年人患者的心理护理的方法,以供参考.
作者:虞红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这一挑战,目前中国老龄人口1.2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0%.在未来的30年中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14%,老年保健及其服务将成为我国社会十分重要的任务.其中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尤为不可忽视.
作者:安桂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临床分析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00例Ⅰ、Ⅱ其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给予保乳手术,对照组给予改良根治术,两组患者术后均实施常规放化疗,给予定期随访,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I、II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季晓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讨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0年4月-2011年6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2-18个月,观察并发症和恢复情况,以评价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优良率为65.0%,观察组优良率为92.5%.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分别有8例、8例和6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仅有1例、0例和1例,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四肢骨折治疗方法,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法优良率更高,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罗楚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并室性心律失常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24h心率变异时域分析,并与年龄匹配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7例)及健康成人(30名)比较,观察心率变化规律.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心率变异时域分析指标比对照组减低(P<0.05),而不稳定性心绞痛并室性心律失常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一步减低(P<0.01).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
作者:马涛;张红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高压氧治疗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实践,反复认识,才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压氧治疗现已是临床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高压氧治疗时的特殊环境及患者对高压氧治疗原理了解甚少,使患者在治疗时不能有效的配合,达不到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现笔者就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各阶段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俞爱梅;董青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为了分析总结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文采用病例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100例肝硬化患者的合并感染情况以及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 45例肝硬化患者继发了合并感染,发生率为45%;其中35例(78%)患者合并感染发生在医院中,并且被感染的患者死亡率为20.5%,发生合并感染患者的死亡率要显著高于为发生感染的患者3.1%(P=0.08);临床中为常见的感染为自发性腹膜炎,共17例(30.7%),其余患者感染为胆道感染与肺部感染(15.7%);34例进行标本培养,其中22例标本检测呈阳性结果;在这其中有12例(56.4%)为革兰阴性菌,其为常见的致病菌.结论 肝硬化患者感染的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为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患者的血清蛋白水平.
作者:吴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