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5例超高热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李宁华;汤晓迪;胡振华

关键词:超高热, 手足口病患儿, 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超高热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5例超高热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超高热手足口病患儿均治愈,无1例死亡.结论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皮肤、口腔、心理护理;注意营养与水分的补充;严格消毒隔离可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鼻整形术后感染导致局部组织缺损的早期皮瓣修复临床分析

    目的 本院主要针对鼻部整形手术后感染导致组织缺损的早期皮瓣修复的临床治疗做相关分析.方法 主要针对2009年到2011年在本院进行鼻部整形手术的鼻部整形者进行的鼻整形术后感染导致局部组织缺损的早期皮瓣修复手术的11例患者做相关临床分析,在进行鼻部整形手术之后,针对局部组织的感染,会进行早期皮瓣的修复,主要缺损的局部组织有鼻背、鼻尖以及鼻尖瘘空,具体的缺损面积为1.5cm×1.2cm到2.0cm×2.5cm,相关的瘘空直径大致为0.6cm×0.9cm,在进行皮瓣修复的时候,主要的类型为鼻背瓣,鼻小柱鼻尖瓣以及局部菱形瓣.在对这些部分进行修复的同时,来观察这11例患者的修复情况以及通过手术来维持的效果情况.结果 在进行鼻瓣修复的时候,11例患者中,均在修复一期就已经愈合,但是仍有3例患者出现鼻尖部的结构不对称,在修复手术之后,本院还对修复的患者进行了随机访问,在访问的过程中,11例患者的鼻部整体视觉效果良好,并且术前所出现的局部组织缺损已经愈合,恢复效果良好.结论 根据鼻部整形的特点,进行早期的鼻部皮瓣修复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同时对鼻部功能有着更好的恢复,所以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药品的不良反应分析如何加强医院药物管理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药品不良反应原因,提出药物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出现2638份药品不良反应的病历或处方.结果 抗生素、干扰素、抗感冒药及中药等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讨论 强化对药品质量及临床用药全程控制,加强对基层药品质量监督,有助于降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作者:肖建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1038例婚前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婚前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结果分析,实施控制乙肝传播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本地区2010年至2012年在我院进行婚前检查的1038名女性的肝功能和HBV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LT增高39例(3.75%),HBsAg阳性者168例(16.18%),HBsAg、HBeAg、抗-HBc俗称大三阳者23例(2.21%),HBsAg、抗-HBe、抗-HBc俗称小三阳者15例(1.44%).结论 加强婚前检查,同时做好孕妇围生期保健检查,以提高全民对乙肝的危害性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促进婚姻、家庭幸福,提高民族健康素质.

    作者:孙秀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疾病临床患者病例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进行诊断,并将每1例患者的原始数据分别进行1mm和3mm的重建,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统计得知,1mm组检出钙化斑块48个,小钙化斑块42个;3mm组检出钙化斑块35个,小钙化斑块26个.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并且不同重建厚度的钙化斑块检出情况存在差异,值得关注.

    作者:申斯原;张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方法 总结2012年1月至2月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结果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饮食对糖尿病患者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晓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脑卒中在我国是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尽管脑卒中的诊疗技术不断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存活的患者中仍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存在而致残.给患者在精神和经济上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大限度地恢复其瘫痪肢体的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张凤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腰椎结核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腰椎结核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全部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围手术期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患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患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对腰椎结核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患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金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剂量氟尿嘧啶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考察小剂量氟尿嘧啶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胃癌晚期患在局麻条件下行常规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然后连接化疗泵,持续微量输注给药5-FU500mg/m2/d,持续3d;静脉输注亚叶酸钙(CF)100mg/m2/d,治疗每三周重复一次,循环两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进行近期疗效评价.结果 近期治疗有效率为52.4%,KPS评分增加10分者9例,占42.9%,增加20分者7例,占33.3%,5-FU单独给药的时候未见明显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的情况,联合DDP给药之后,仅出现5例(23.8%)轻度便秘和4例(19.0%)轻度恶心、呕吐反应.结论 采用小剂量氟尿嘧啶持续静脉输注的方法进行治疗,其近期疗效满意,值得在肿瘤内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抗逆流引流袋在留置尿管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抗逆流引流袋在留置尿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病人中留置尿管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使用普通引流袋1d更换一次,B组使用普通引流袋7d更换一次,C组使用抗逆流引流袋7d更换一次.分别在留置尿管的3、7、10及14d留取尿培养,取得结果并进行统计.结果 三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长短与培养细菌阳性数成正比,C组尿培养结果与其余2组相比有显著优势.结论 抗逆流引流袋在留置尿管的应用中可减少尿路感染并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杭昀;龚红玲;邵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社会背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认知与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不同社会背景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认知与需求的影响,为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提供前期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住院的10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初诊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户口、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医疗费支持、经济来源、经济压力等.②调查患者对营养干预的认知态度及相关行为情况,包括营养知识、营养习惯、营养干预需求、遵医行为20个条目.所有调查表由专人进行的一对一的逐项询问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认知与需求状况与患者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及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医护人员应根据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不同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等提供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措施,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作者:韦燕萍;古旗;高铭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定君生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

    目的 观察探讨定君生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患者7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36例,观察组使用定君生联合氟康唑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口服氟康唑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复发0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7例,复发6例,总有效率为80.6%,两组疗效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定君生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氟康唑治疗,能够迅速缓解临床症状,促真菌快速转阴,减少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康云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改良静脉溶栓法治疗脑梗塞的护理分析

    目的 对于改良静脉溶栓法治疗脑梗护理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从2007年11月到2008年11月收治的脑梗的脑梗患者120例,在术后采用改良静脉溶栓法进行护理,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经我院精心护理后,40例脑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80例患者已经成功康复出院.结果 采用改良静脉溶栓法对脑梗患者进行治疗,并采用特殊脑梗塞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有效地降低了脑梗塞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胡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TRFIA测定HCV的假阳性和解决方法

    目的 了解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HCV的假阳性率,为临床检测HCV提供参考方法.方法 TRFIA法检测了3854份血清标本,筛选HCV结果为弱阳性的28份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1SA)复核检测,复查ELISA为阳性的发阳性报告;ELISA法检测结果阴性者,用PCR法再次复查,阴性者发阴性报告.结果 TRFIA法检测HCV的假阳性率为0.441%(17/3854),而用PCR法再次复查后假阳性占总检测标本百分比降至0.415%(16/3854).结论 TRFIA法检测HCV假阳性偶有发生,绝大多数可以通过用ELISA法复检加以纠正.

    作者:刘冰;方艳秋;鲍生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8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川芎嗪.阿斯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80mg/次每日两次静滴,共14天,低分子肝素钙5000IU每日两次皮下注射,共7天,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进行测定.结果 每组用药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均在正常范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安立新;李海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动脉硬化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关分析

    目的 本题观察患者IMT﹑ABI﹑CRP﹑FIB﹑血脂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非冠心病者的相关分析,探讨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关系.方法 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平行的研究设计方法设计试验方案.选择200份病例,UAP组和非冠心病组各100例,年龄均在40-70岁之间,两组在年龄、性别经统计学统计无明显差异,其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取左右两侧检值的平均值为平均IMT,IMT≥1.0mm判断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IMT≥1.2mm判断为有斑块,结合ABI,CRP﹑FIB﹑血脂.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IMT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与对照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TC、TG高于对照组(P<0.05),HDL-C低于对照组(P<0.05),LDL-C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与IMT﹑ABI﹑CRP﹑FIB﹑血脂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可作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崔跃;章兴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青少年风湿病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风湿病血液变化.方法 选取收治的80例风湿病患者与80例健康者进行血液检查比较.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风湿病患者组进行比较发现,除红细胞积压外,免疫学各项指标和血流变学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对风湿性患者的血液检验各项指标有明确了解,能够有效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及寻找病因.

    作者:杨诗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营养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化疗耐受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化疗耐受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鼻咽癌初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放化疗预期完成情况及放射剂量达40Gy时生活质量评分(QOL)比较.结果 干预组97.5%(39/40)而对照组仅72.5%(29/40)按预期的剂量和时间完成放化疗;放射剂量达40Gy时,QOL评分≥41分者,干预组为82.5%(33/40),对照组为47.5%(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干预可有效地提高鼻咽癌患者放化疗耐受性、减轻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曾满萍;侯英兰;陈庆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浅析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处理

    结合工作经验,对儿科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进行分析,从小儿上呼吸道急性感染、小儿肺炎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儿科呼吸系统的常见病的处理办法的分析.

    作者:卢立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产褥期的清洁卫生及护理

    根据产妇产褥期的生理的特点,做好产妇乳房、会阴等重点部位的清洁卫生,从用药、并发症、饮食、活动、避孕等方面科学合理地做好产妇的护理保养,促使产妇身体健康快速复原.

    作者:王秀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妇科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妇科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自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城市住院妇科阴道出血患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 治疗结果是观察组10例,终止药物治疗1例,主要是因为身体不适,其他9例患者体质大大改善并达到稳定,经过几个月后的临床治疗,一些患者血流动力学,温度稳定,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输出控制得到改善,阴道恢复到正常状态.而对照组10例中4例停止药物治疗,其余6例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两组效果显示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工作人员应首先做出明确诊断的疾病,并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手术后,良好的工作,努力使阴道不规则出血时间缩短,并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使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改善.

    作者:颜敬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