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逆流引流袋在留置尿管中的效果观察

杭昀;龚红玲;邵红

关键词:留置尿管, 抗逆流引流袋, 尿路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抗逆流引流袋在留置尿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病人中留置尿管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使用普通引流袋1d更换一次,B组使用普通引流袋7d更换一次,C组使用抗逆流引流袋7d更换一次.分别在留置尿管的3、7、10及14d留取尿培养,取得结果并进行统计.结果 三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长短与培养细菌阳性数成正比,C组尿培养结果与其余2组相比有显著优势.结论 抗逆流引流袋在留置尿管的应用中可减少尿路感染并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孕前妇女的膳食和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孕前妇女膳食和营养状况的调查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孕前保健的妇女120例.对患者进行统一的调查问卷,主要记录患者的日常膳食习惯,引导调查对象回忆一天内的食物摄入情况,对摄入食物的种类、次数、份量进行统计,针对不同食物的摄入量要采取食物模型来计算.结果 120例调查对象中关于热量、钙、膳食纤维三类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而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均摄入量均高于标准摄入量.调查中正常摄入能量的孕前妇女只有33例,42例孕前妇女摄入能量过多,剩余45例对象均为能量摄入量不足.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高,是孕前妇女摄入的主要能量,膳食供应中蛋白质和脂肪的供能比都处在推荐比例范围内中.120例调查对象中摄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项营养素过多的人数分别是68例、59例和75例.120例孕前妇女中多数人都是午餐的餐次比符合推荐的分配比例,而早餐配比过低和晚餐配比过高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有6例孕前妇女早上完全不吃早餐,只有2例(1.7%)孕前妇女在摄入三餐的配比完全符合标准比例.结论 大部分孕前妇女的膳食和营养状况不合理,应该通过科学、正确的营养指导帮助其调整膳食结构,为受孕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严惠群;周艳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使用快速血糖仪的几点注意事项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每日动态检测血糖以指导用药是十分必要的.近十年来,快速血糖仪以其方便、快捷、准确在临床被广泛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更多的家庭使用了快速血糖仪.我单位为本单位糖尿病患者每人配发一台快速血糖仪,方便患者监测血糖水平从而调整用药方案,在长期使用快速血糖仪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总结了关于使用快速血糖仪的几点注意事项,做以下介绍.

    作者:高珊珊;韩彦;赵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影响的研究新进展

    早产儿及患病的足月新生儿通常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几周到几个月的治疗才能出院.6%-10%的新生儿在出院前经历过疼痛的刺激[1].而每一个婴儿平均每日都要进行(14±4)次治疗措施,而这其中多为疼痛刺激的治疗,其可占83.9%左右.随着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发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比年长儿和成人更易受到疼痛负面效应.所有的疼痛刺激都会对婴儿今后的神经发育有很大的影响[2].笔者现对住院新生儿疼痛的来源,疼痛对机体的影响及疼痛的干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赖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血塞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较好,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新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及心理干预

    正常妊娠时,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内膜.当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以输卵管妊娠为多见,而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及残角子宫妊娠较为少见.

    作者:赵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控制策略

    目的 探讨怎样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失血量.方法 对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43例患者的61个膝关节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对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进行总结.术中对软组织创面及截骨创面彻底止血,术后弹性绷带使用、引流管夹闭,直至4小时后开放及使用冰袋冷敷伤口周围.结果 一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出血量100-200ml,术后引流200-400ml,切口均甲级愈合,其中1例出现患肢广泛皮下出血.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软组织创面及截骨创面的止血,结合术后弹性绷带使用、冰敷及夹闭引流管的方法,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有实际意义.

    作者:鲁钧;张泉民;王跃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探讨临床路径在医院管理中应用

    临床路径是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正在医院管理中广泛应用.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可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疗费用合理化、提高就医者满意度,全面推动医院专业化管理.

    作者:安志莲;万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对比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胆囊良性疾病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4例,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对照组使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21例(61.76%),好转9例(26.47%),未愈4例(11.76%),治愈率88.24%;对照组:治愈13例(38.24%),好转10例(29.41%),未愈11例(32.35%),治愈率67.65%.两组患者间手术治疗结果进行比较,P<0.05时,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微创,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作者:谈世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需求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的心理需求及影响因素,为治疗及护理提供更好的措施,促进患者实现真正的康复.方法 对80例冠心病患者本人术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术前的心理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需求的是手术是否成功及预后情况,其次是术后的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影响需求的因素是住院费用及家庭收入情况直接与患者需求成正相关.结论 根据不同心理需求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密切护患关系,维护患者身心健康.

    作者:洪明花;林玲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疗养员的效果分析

    目的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通过对其疗养员进行健康教育,督促疗养员改正不良行为,改善生活的质量,从而提高其健康意识.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疗养员100名,对其中50名疗养员进行集体健康教育,以集体授课、一对一辅导、展览宣传、饮食的指导、生活习惯的指导等方式进行全面教育,其余50名疗养员不进行健康教育.用对比的方法展现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疗养员的影响成果.结果 经过1个月的监测,发现经过健康教育的高血压疗养员的生活质量、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对健康的意识显著提高,并且改善了其身体健康、不良行为等.结论 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疗养员起到明显正面作用,提高了高血压疗养员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生活方式以及健康水平,明显降低了高血压疗养员的发病几率.

    作者:魏玲;韩丹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液净化中心院内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保政策的逐步完善,慢性肾功能衰竭需维持性透析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重视院内感染问题也日趋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除了肾衰,还伴有贫血、高血压、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机体抵抗力下降.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在透析期间获得院内感染的可能越来越加大.医护人员也面临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威胁.所以血液净化中心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之一.为了提高透析质量、降低院内感染,我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永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电视胸腔镜下治疗慢性肺脓肿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治疗慢性肺脓肿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于200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对16例慢性肺脓肿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直视下脓肿切开,胸腔置管持续冲洗引流术,并对该组手术病例疗效,术中术后并发症,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总结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中无1例手术死亡及术中并发症发生,其中12例患者治愈,4例好转;术中失血量40-150ml,平均(96±28)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19d,平均(11.27±3.06)d;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时间5-14d,平均(9.46±2.13)d;术后住院日为7-20d,平均(12.15±2.34)d.结论 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使患者获得佳手术治疗效果、尽快恢复健康的有力保障.

    作者:陈华;邱吉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将选择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64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随访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遵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对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极大的提升了患儿的遵医行为,进而有效降低了再次入院率,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因而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思清;林淑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CT血管成像中的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的改进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中的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改进,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血管成像扫描的成功率,确保图像质量,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方便.方法 选择血管成像患者25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传统的置管操作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左手大母指固定皮肤、食指和中指固定Y型软管座右手退出针芯,右手再送套管单手方法.根据血管条件决定送管长度,进行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结果 观察组穿刺置管成功率100%,患者疼痛也明显减小.对照组为98.4%、患者疼痛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血管成像患者血管条件不佳的,采用改进方法送管并根据血管条件决定送管长度的方法置管,提高穿刺成功率,确保图像质量,减轻疼痛,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徐家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性激素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性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回顾分析自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妇科门诊诊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中的100例,主要针对青春期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因此患者的年龄在13到23之间,平均年龄在17岁左右,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与B组进行比较,A组采用以妈富隆为主的治疗方法,B组采用以倍美力+安宫黄体酮为主的止血治疗方法,由于两组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所以对两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将A组与B组进行比对分析,A组的患者在调整治疗期间没有异常的出血状况发生并且停药以后有86%的患者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然而B组的患者在停止用药治疗以后只有46%的患者恢复了正常的月经周期.并且A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6%而B组只有80%的总有效率,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观察显示,A组以妈富隆为主的治疗效果优于B组采用以倍美力+安宫黄体酮为主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昕;丁顺;冷艳秋;张俊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3种教学方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效果比较

    人体解剖课程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生接触医学的第一门课程,是学生直观认识医学、了解医学的奠基石;解剖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相关基础学科及临床学科的学习[1].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多,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对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赖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对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实验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内容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后变化情况及干预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评分比较.结果 实验组健康教育干预后,其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干预后比较,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健康教育后其满意度评分和健康教育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能增强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治疗费用,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寇利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成药使用方法及禁忌

    中成药在治疗各类疾病的过程中也不断呈现出疗效,使用中成药治疗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多,如何在中成药使用过程中,趋利避害,合理有效地发挥中成药的大效用,避免一些不良效果,本文拟就日常中成药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常识,剖析中成药的使用禁忌和方法.

    作者:唐剑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浅谈维生素K及其临床新应用

    1 概述1.1 定义维生素K(英文vitamink)是一组抗出血活性的化合物,是2-甲基,4-奈醌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包括指溶性维生素K1、维生素K2和水溶性维生素K3、维生素K4.1.2 性质维生素K1呈油状,维生素K2是黄色晶体,溶点52℃-54℃,不溶于水,溶于油脂及醚等有机溶剂.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是人工合成的水溶物质,化学性质稳定,能耐热耐酸,但易被碱和紫外线分解.

    作者:杨在奔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DSA脑血管造影影像质量探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的X线摄影技术,是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它比传统血管造影检查简便、安全,可用于全身各处的血管造影检查.脑血管造影作为神经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正确的诊断及合理治疗.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医生对图像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DSA脑血管造影图像的质量就我院2000年元月至2011年12月所完成的800例全脑血管造影进行回顾分析,对影响全脑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因素及改进图像质量的措施做一探讨.

    作者:丁志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