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圣洁
目的 观察羟苯磺酸钙、药用碳、包醛氧淀粉、尿毒清颗粒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探讨羟苯磺酸钙对肾脏的保护机制,从而初步评价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衰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10月-2012年9月铁岭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使用羟苯磺酸钙联合药用碳、包醛氧淀粉或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同单独使用药用碳、包醛氧淀粉或尿毒清颗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使用羟苯磺酸钙联合药用碳、包醛氧淀粉或尿毒清颗粒同单独使用药用碳、包醛氧淀粉或尿毒清颗粒相比较,观察平均血肌酐、尿素氮、尿酸下降情况,观察疗效.结果 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是肯定的,能降低肌酐,尿素氮,尿酸,增加肾小球率过滤,联合药用碳,包醛氧淀粉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降肌酐效果更佳.
作者:于革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314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患者放疗后生存因素的差异,探讨Ⅳ期NSCLC患者放疗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收集314例接受放疗的Ⅳ期NSCLC患者资料,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分析Ⅳ期NSCLC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 全部患者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11个月,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大于其它病理类型患者,MST分别为11个月、9个月(P=0.041);接受化疗与否MST分别为12个月和9个月.结论 病理类型、是否化疗是影响Ⅳ期NSCLC放疗后生存期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分割剂量的选择等对生存期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翟传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呼吸内科老年人患有抑郁障碍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对在我院的200例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测试评分,分成非抑郁组和抑郁组,然后对抑郁组再次分成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对抑郁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百忧解治疗6周,在治疗的前后都进行SDS评分和肺功能检查.结果 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高达40.0%,使用百忧解治疗组的SDS评分和肺功能的改善都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改善接近非抑郁障碍患者组.结论 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应该早期干预和治疗,联合抑郁治疗能够改抑郁障碍和肺功能,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
作者:幸仕洪;谢胡咪娜;马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临床观察分析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名,再随机选取50名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50名脑梗死患者为A组,50名健康组为B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重度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轻度、中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以及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均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呈正相关.
作者:刘新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与分析人性化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影响与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8例,随机性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44例患者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44例患者对其实施基础护理,通过对其使用焦虑量表、并发症情况来评估两种护理方式对于患者焦虑情绪与病情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病情与情绪进行对比可得,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其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梁美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和100例正常体检人员且两组人员年龄及性别相匹配.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及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两组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病例组血清胱抑素C浓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通过协方差分析,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组的血清Cys C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1);血清胱抑素C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其他指标呈负相关(r=-0.44∽-0.78,P<0.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 可以作为为诊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联合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正确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郭海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苯巴比妥对于新生儿窒息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新生儿窒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对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2.1%(35/38),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6.3%(29/38),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沐苯巴比妥对于新生儿窒息的治疗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能够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白华;王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包头市12个月龄儿童常规基础免疫接种情况,来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平衡开展.方法 利用估算接种率、差值(D值)、比值(R)值等方法,对包头市2010-2011年度12个月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5种疫苗累计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8%以上,通过比较报告接种率与估算接种率两者的差距计算差值(D),评价报告接种率的可信性.D值显示:2010-2011年BCG、OPV、DPT为不可信,MV、HepB为可信.通过比较各疫苗间的应种人数计算比值(R).R值显示:3BCG/OPV、3BCG/DPT、3BCG/HepB为可信,2010年3MV/OPV、3MV/DPT3、MV/HepB为不可信,2011年3MV/OPV、3MV/DPT3、MV/HepB为可信.结论 通过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注重对免疫规划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水平.
作者:侯飞;李海;刘洪钢;李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6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结果 健康教育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
作者:王波;刘海英;张晓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通过对其疗养员进行健康教育,督促疗养员改正不良行为,改善生活的质量,从而提高其健康意识.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疗养员100名,对其中50名疗养员进行集体健康教育,以集体授课、一对一辅导、展览宣传、饮食的指导、生活习惯的指导等方式进行全面教育,其余50名疗养员不进行健康教育.用对比的方法展现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疗养员的影响成果.结果 经过1个月的监测,发现经过健康教育的高血压疗养员的生活质量、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对健康的意识显著提高,并且改善了其身体健康、不良行为等.结论 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疗养员起到明显正面作用,提高了高血压疗养员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生活方式以及健康水平,明显降低了高血压疗养员的发病几率.
作者:魏玲;韩丹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妊娠中毒症是孕产妇所特有的疾病之一,是一种严重而又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危及产妇生命的产科四大死亡病因之一.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护理上应对此疾病予以高度重视.它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小动脉痉挛和钠离子驻留,全身各血管均受累,心、脑、肝、肾器官功能紊乱,严重危及母婴生命安全.
作者:谷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溶栓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常规组(4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而不进行溶栓治疗.结果 溶栓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而溶栓组并发症发生率及4周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分别P<0.01,P<0.05).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确切,血管开通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忠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足7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护理教育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干预后,患者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了解更多,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焦虑程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护理教育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作用更好,有助于提高其知识掌握程度,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应用.
作者:王小平;杨晓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与福辛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内径及心脏射血分数(EF)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卡维地洛及双氢克尿噻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和福辛普利,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后左心室内径及EF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左心室内径缩短程度,EF增加程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厄贝沙坦与福辛普利联合用药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及增加心脏射血分数,可作为心衰治疗的一线用药.
作者:韩晓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已逐渐被人们锁重视,然而,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是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手术室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加强手术室各项工作的管理,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对缩短患者住院数,提高医院的社会信誉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由于我院新病房大楼的启用以及管理上的加强,我院手术室在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中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针对问题,现将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齐志锋;徐文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在腹部脏器损伤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82例腹腔脏器损伤者行腹部常规扫查.结果 本组82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漏诊6例,超声诊断符合者77例,符合率为92.69%.结论 超声可及时判断腹部脏器损伤的程度和种类,是首选而重要的诊断方法.
作者:李祖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致盲眼病的复明手术.方法 通过对12例穿透性角膜植术成功控制了感染,保存了眼球,提高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体会.结果 患者术后透明愈合率67%,半透明及浑浊者33%.术后脱盲率100%,术后脱残率83%.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致盲性眼病有效的复明方法.
作者:赵丽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颅脑损伤的的临床效果,探究更好的手术方法.方法 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8例颅脑损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患者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两组患者均在发病后48小时内进行手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9.80%(44例),血肿复发率为18.37%(9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65.31%(32例),血肿复发率为6.12%(3例).两组患者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治疗颅脑损伤方面的临床效果比较好,而且可以有效的减少血肿复发,而且手术费用比较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郭斌;陈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出手术中压疮常见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以便在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 总结出护理配合中导致压疮常见的危险因素,对每个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进行一一阐述.结果 通过防范措施的落实,可看到压疮的发生率明显的降低.结论 通过术前对患者的正确评估,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同时对手术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制定出防范措施,制定出个体化的预防计划,可有效的将手术中压疮的发生率降到低点.
作者:赵艳丽;赵玉梅;栗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肢体血管急性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相应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对急诊科30例肢体血管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护理经验.结果 30例肢体血管损伤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肢体血管损伤经过积极有效的急救处理,可明显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邢瑞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