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明
失眠的病因多与虚、痰、火、淤、热有关,从痰、瘀、痰瘀互结方面,辨证论治,单验方治疗及综合疗法治疗失眠,常收满意疗效.
作者:田志伟;陈倩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PD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例老年PD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与20例健康患者进行HAMD评分比较,观察老年PD患者出现精神抑郁状态的比例,以及老年PD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定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组治疗前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PD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明显改善其抑郁状态,同时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玉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比较急诊抢救应用2中静脉穿刺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的患者13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发生针头脱出、皮下血肿、液体通畅性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所用的穿刺时间对比,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穿刺方法在一次穿刺成功率、发生针头脱出、皮下血肿、液体通畅性等比较,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均明显优于普通头皮针穿刺.以上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临床抢救病人的时候,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易脱出等优点,适合在急诊临床抢救患者的时候应用.
作者:张英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加强护理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的方法.通过对226例下肢创伤患者进行了深静脉血栓形的防范护理,认为通过肢体护理、血管内皮保护及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郭玉洁;高洁;贾艳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倒睫是指睫毛向后方生长,以致触及眼球的不正常状况.本文探讨一例眼睑内翻倒睫的矫正手术及并发瘘道的处理,认为在行部分睑板切除术时,如果不慎切断了睑板,一定要给予一定程度的缝合,避免有空腔形成,以做到手术的完整与高效.
作者:孙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动脉硬化,外伤等其它因素可使血管内形成栓子,其栓子大小,栓塞血管的不同在人体任何部位可形成栓塞后不及时治疗导致梗死.两侧颞部皮层区低密度阴影不少人误认为脑皮质萎缩,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甚至认为是正常.颞部皮层区脑梗死在文献上报道很少.结果 本文通过83例影像分析,其中两侧颞区单独低密度阴影单独存在的9例大部分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或腔隙性脑梗死并发.结论 老年性皮层下脑梗死是可单独发生,或岛叶栓塞或梗死并发,或常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并发.其主要影像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颞区皮层区低密度阴影后导致双侧颞区脑皮质萎缩改变.
作者:韩先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表现,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比较2010年2月-2012年6月我院住院的106例ICP患者(观察组)与同期正常分娩产妇(对照组,14581名)早产、新生儿死亡、死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 ICP早产33例(31.1%),新生儿死亡3例(2.8%),死胎2例(1.9%),胎儿宫内窘迫42例(39.6%)、新生儿窒息9例(8.5%),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危害较大.
作者:黄文宇;关燕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46例患者均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统计手术时间、伤后愈合时间和疗效,评价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疗效.结果 肱骨干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为101±12.5min,愈合时间为3±0.7月;胫骨干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5±7.6min,愈合时间为5±1.6月;股骨干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7±5.1min,愈合时间为4±1.2月.肱骨干骨折、胫骨干骨折、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92.3%、90.9%、90.9%,整体有效率为91.3%.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具有较强的疗效,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罗楚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腰椎结核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全部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围手术期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患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患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对腰椎结核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患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金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减轻患者负担.方法 给予合理的护理管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增强控制医院感染意识,建立健全控制医院感染相关制度,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控制医院感染.结果 经过合理、规范的护理管理,切断了传播途径,减少了患者的医院感染.结论 规范、有序的护理管理措施能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应在临床广为应用.
作者:曾庆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护理作为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兴衰,在新形势下护理人员应树立崭新形象,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同时,还应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广泛学习,提高语言修养,发展多元文化护理.
作者:赵红梅;刘风云;王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对比介入栓塞与鼻内镜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76例鼻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8例,观察组采取鼻内镜电凝止血治疗,对照组采取介入栓塞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无复发案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9例,复发5例,总有效率为76.3%,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要小,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内镜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对比传统介入栓塞治疗占有优势,能够迅速、有效、准确止血,减少复发,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从而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合理推广使用.
作者:梁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2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资料,总结其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52例患者经过我院的精心护理,患者均成功撤机,机械通气使用时间为2d至33d,平均11.5d,患者并发症发生4例,均为一过性PO2下降,采用相应处理后均迅速好转,43例好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2.7%(43/52).结论 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为一个综合护理措施,需要护士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做好消毒隔离,加强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张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8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川芎嗪.阿斯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80mg/次每日两次静滴,共14天,低分子肝素钙5000IU每日两次皮下注射,共7天,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进行测定.结果 每组用药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均在正常范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安立新;李海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采用联合呼吸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内科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00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联合康复组(50例)、单一康复A组(50例)、单一康复B组(50例)、对照组(50例).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定评分所得值和运动功能评分所得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所得值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所得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肺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通过不同的康复方式,患者呼吸困难、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提高了呼吸效率.
作者:李伟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12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综合干预护理后ADL和GQOL-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故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辅以一定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作者:杨在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实例分析厄贝沙坦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适合标准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244例进行临床分析,采用厄贝沙坦治疗4个月后,对这些患者的用药前后血压以及血尿酸水平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在进行采用厄贝沙坦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统计学显示有明显的差异性,这就充分说明了厄贝沙坦具有非常好的降压效果,另外,治疗后四个月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治疗前进行比较也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厄贝沙坦在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时有明显的效果,该方法起到降压的效果,同时也能够降低血尿酸,以此来更好的保护肾功能.
作者:李冬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肝硬化腹水患者经过护理后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11月-2011年11月肝硬化腹水患者100例,对患者采取治疗的同时也要进行精心的护理,了解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统计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经过治疗与精心的护理后,患者大多数都恢复了健康,患者及患者家属非常满意的有42例,满意的有52例,不满意的有6例.结论 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生存率,增加患者的信心,让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与手术.
作者:王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于改良静脉溶栓法治疗脑梗护理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从2007年11月到2008年11月收治的脑梗的脑梗患者120例,在术后采用改良静脉溶栓法进行护理,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经我院精心护理后,40例脑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80例患者已经成功康复出院.结果 采用改良静脉溶栓法对脑梗患者进行治疗,并采用特殊脑梗塞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有效地降低了脑梗塞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胡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病房管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对策.方法 对病房管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 病房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有很多,严格管理护士的日常工作,找出各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降低并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甘秧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