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12例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的分析

张玉珍

关键词:绝经后妇女, 宫内节育器, 分析
摘要:我们国家大多数育龄妇女选择使用IUD(宫内节育器)进行避孕.目前,步入老年绝经后的妇女比较关注何时取器以及长期放置可出现何种不良反应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大量实践,对取器方法、时机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广大妇女所关注的问题.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100例临床分析

    社会老龄化,老年患者因身体素质差,合并其他疾病.在手术过程中,行硬膜外麻醉要格外注意,做好术前准备,麻醉管理,严密检测术中变化,及时补液、输血,确保老龄患者手术安全顺利.

    作者:孙福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谈现代医学继续教育的新要求

    现代医学继续发展必须有更加科学的医学教育模式为之服务,医学知识的快速更新以及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于医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强化医学以及人文等各个方面知识的学习,树立全新的健康价值理念.

    作者:王文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目的 通过分析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给予及时科学的护理,从而延长PICC的使用寿命.方法 观察分析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护士对穿刺部位感染并发症的评估能力和处理能力.结果 减少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落实预防措施、及时正确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杨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对现代综合医院安全工作的几点体会

    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是一个人群集中且流动性大,安全环境复杂的特殊公关场所.安全工作的艰巨性日益体现,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其影响范围广、经济损失大会对会国家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新的形势下,建立安全管理的预控机制对安全隐患因数的排查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为此对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体会.

    作者:王朝峰;左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颅脑损伤继发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颅脑损伤仅次于四肢损伤,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第二位,而患者出现死亡的原因多因为颅内血肿所导致.患者外伤后出现的血肿会致使颅内的压力明显上升,致使患者出现脑疝,从而导致患者预后出现残疾,甚至导致死亡.患者发生颅脑损伤之后发生血肿多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之后需要长时间的休养治疗,此时患者易于发生并发疾病,这一时期对患者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笔者依据临床经验,患者多易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静脉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肺炎等并发疾病,笔者对上述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给予针对性地护理,以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

    作者:朱凤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对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恶心呕吐的病因,可以为临床上的诊断提供依据,以减少漏误诊的发生.方法 从我院恶心呕吐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论 导致恶心呕吐的病因较多,比如肝功能损害、粪石梗阻、12指肠溃疡以及急性阑尾炎等都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作者:肖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妇产科病房护理服务中风险现状分析及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公众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人们的健康知识、法律观念、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法律对自己权益的保护作用.妇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科室,护理中会产生很多风险因素,近些年来妇产科病房医患纠纷不断,也日趋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就妇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现状及研究进展、风险出现的原因、防患对策等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周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来我院接受菌血症治疗患者的血培养阳性标本培养液80例,均匀混于接种水中,并接种于鉴定板上依次进行生化微管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80例样品中,生物微管法细菌鉴定结果准确率均高于84.61%,χ2检验结果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药敏试验结果的符合率均高于95.45%,χ2检验结果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可为菌血症患者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适于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马雪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团体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团体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可以提高疗效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在江西省精神病院二病区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抽取60例分为两组,每两个月抽取12人,每组6人,共有5批,两组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常规护理、文体训练,试验组在这些基础上开展团体康复训练,干预时间为每批6周.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平均得分分别为38.7±5.6和38.5±6.2,在6周后两组ADL平均得分分别为23.5±3.5和30.2±2.4,训练前,两组间ADL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间有明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训练前后ADL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在6周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团体康复训练有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和保持,有利于病情稳定有利于精神症状的缓解,可以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李小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意义分析

    目的 对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意义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临床患者病例84例,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对其展开常规护理和全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有比较价值.结论 合理的全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作者:李林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谈感染科开展优质护理的体会

    目的 探讨感染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和满意度效果.方法 分别对2010年及2012年抽出的各70例感染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并比较其满意度.结果 感染科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和服务行为,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感染科护士应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与患者建立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关系,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早日康复.

    作者:周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头外伤病人致精神症状的护理

    目的 研究和分析由头部外伤引起的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方法 我们选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住院患者35例,35例患者因为头部外伤后,在精神表现上产生了障碍,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我们在工作中积累经验,认真总结,形成一整套系统化的护理方法.结果 28例患者没有精神症状出院,6例患者有轻度的精神障碍,1例患者有重度的精神障碍,继续在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结论 头外伤致使患者出现精神障碍,在系统化与整体化的护理中,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凤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谈孕期营养的基本常识

    怀孕期间,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不适症状随着孕程出现了早孕反应、失眠、便秘、腿脚抽筋等.为了孕妇和宝宝的健康,健康的食品及丰富的营养将伴随整个孕期.1 热量在孕期孕妇每天至少应要增加200-300卡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糖类在人体内氧化后均能产生热量,应有适当的比例,蛋白质占15%,脂肪占20%,糖类占65%.根据我国饮食习惯,热量主要来源于粮食占65%,其余35%来自食用油、动物性食品、蔬菜和水果.优质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动物,如肉类、牛奶、鸡蛋、奶酪、鸡肉和鱼能提供佳搭配的氨基酸.因此,孕妇需要更多的摄入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若在孕期摄入蛋白质不足,会造成脑细胞分化缓慢,导致脑细胞总数减少,影响智力.

    作者:黄怡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宫腔镜电切除术(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12月期间到本院治疗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分别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18例,疗效良30例,疗效差3例,疗效优良率94.12%;对照组疗效优12例,疗效良29例,疗效差10例,疗效优良率80.39%.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2.1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上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华萍;林琪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68例脑出血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6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发病原因、年龄以及出血部位方面进行临床研究分析.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为发病的主要原因占研究对象的85.29%;脑出血的发病率同年龄相关;出血部位同发病原因也有十分重要的关联.结论 脑出血的病因以高血压常见,不同发病年龄病因不同;高血压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基底节,脑血管异常多见的出血部位是脑叶出血.

    作者:侯德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谈对63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及X线诊断

    目的 深入探讨63例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及X线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小儿支气管炎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X线电视胸透及胸部拍片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结果 对63例小儿支气管肺炎都做出了比较正确的诊断.结论 X线电视透视及拍片检查结合临床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可大大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率.

    作者:白英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数字化技术推动护理人员培养模式的变革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针对数字化医院的创新发展方向和对护理人员素质提高的要求,重点讨论了新形势下护理人员培养模式的转变,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虚拟实验室的应用和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教育内容要综合考虑护理工作模式和工具的变化,包括护理事务处理的无纸化、护理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护理管理模式的现代化等变化.

    作者:宁为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护士长走动式管理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实施效果

    目的 探讨护士长走动式管理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的应用.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护理部主任每周至少询问20个患者,片区护士长每天至少询问5个患者,病房护士长至少询问5个患者.结果 通过开展护士长走动式管理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减少护理纠纷、护士专业价值得到体现、保障病人安全.结论 护士长走动式管理,及时解决患者问题和护士工作情况,弥补护理管理漏洞,形成护理管理的互动模式.

    作者:李玲;吴瑞明;陈仁华;曾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三维重建技术在医学影像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三维重建技术构建人体三维模型在医学影像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采集层厚为0.625mm的CT影像,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13.0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模型应用于2011级医学影像专业的解剖学理论教学中,并和2010级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13.0进行图像重建,清楚直观地再现了三维结构,学生反应良好,成绩显著提高.结论 使用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人体三维结构,用于解剖学教学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胡哲;李志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血管病人的肢体功能训练及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人常见并发症是偏瘫,多发于成年人,是由于脑组织损伤致使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意识障碍,单侧肢体偏瘫,其特点是起病骤,恢复却很慢,急性期过后患者多失去工作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心理难以适应,而造成心理挫伤.因而针对患者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争取积极的心理康复和功能康复,使其尽快恢复自理能力,以改变病人生存质量,是康复医学的首要任务.1 早期康复护理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协助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和推拿按摩,功能训练,早期护理注意健侧肢体运动的锻炼,增强健侧肌力,患肢可由护士或家属按摩后做被动运动,对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上肢运动时,肩关节外展50°,曲40°,也可变换为伸直位,防止屈曲及伸直畸形,手指关节轻微屈曲,下肢运动时,髋关节伸直,腿外侧可放置枕头,防止下肢外旋,屈曲畸形,足与小腿成90°防止踝关节伸展性痉挛,下肢髋关节必需间断性屈曲或伸直,在做肢体被动活动时,运动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关节由远到近,这样有利于循环,大限度减少废用性骨关节和肌肉的退行性改变,为日后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姜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