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倩
现代医学继续发展必须有更加科学的医学教育模式为之服务,医学知识的快速更新以及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于医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强化医学以及人文等各个方面知识的学习,树立全新的健康价值理念.
作者:王文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复方骨肽冻干粉针与骨肽注射液对促进患者四肢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诊治的四肢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抗感染治疗;治疗A组2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骨肽冻干粉针剂150mg溶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治疗B组2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骨肽注射液100mg溶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三组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三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改善程度、功能恢复情况均较治疗A组、治疗B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比较,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改善程度、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复方骨肽冻干粉针和骨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好,复方骨肽冻干粉针临床疗效和骨肽注射液相似.
作者:仲召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方法的改进与发展.方法 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96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结果 出院时,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短,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和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立完善的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无痛人流患者102例,随机将这102例无痛人流患者分成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麻醉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经分组护理后,观察组效果优的20例,效果良的29例,效果差的2例,效果优良率为96.08%;对照组效果优的9例,效果良的32例,效果差的10例,效果优良率为80.39%.观察组的效果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c2=12.1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无痛人流患者在常规麻醉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减少患者在手术中的疼痛感,增加手术舒适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凤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护士是临床护理过程中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实施者,由于儿童患者群体本身及儿童疾病具有特殊性,儿童患者的药物治疗与成人相比,在用药量、药物配伍上等都具有复杂性.例如,儿童用药量通常于其年龄、身高、体重等要素密切相关,但临床操作上,由于每种需溶解药物的溶媒量具有差异性,且操作上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常常会使临床药液抽取上缺乏精准度.针对此问题,为提高儿科用药精准度、科学性与规范性,我院近年来通过对门诊儿童患者用药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制订了相应的需溶解药物配制标准,现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如下报道.1 儿科用药现状调查
作者:吴铁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脑血管病人常见并发症是偏瘫,多发于成年人,是由于脑组织损伤致使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意识障碍,单侧肢体偏瘫,其特点是起病骤,恢复却很慢,急性期过后患者多失去工作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心理难以适应,而造成心理挫伤.因而针对患者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争取积极的心理康复和功能康复,使其尽快恢复自理能力,以改变病人生存质量,是康复医学的首要任务.1 早期康复护理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协助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和推拿按摩,功能训练,早期护理注意健侧肢体运动的锻炼,增强健侧肌力,患肢可由护士或家属按摩后做被动运动,对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上肢运动时,肩关节外展50°,曲40°,也可变换为伸直位,防止屈曲及伸直畸形,手指关节轻微屈曲,下肢运动时,髋关节伸直,腿外侧可放置枕头,防止下肢外旋,屈曲畸形,足与小腿成90°防止踝关节伸展性痉挛,下肢髋关节必需间断性屈曲或伸直,在做肢体被动活动时,运动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关节由远到近,这样有利于循环,大限度减少废用性骨关节和肌肉的退行性改变,为日后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姜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将结合所在医院在过去一年半内的患儿病例,对静脉留置针的输液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以证实留置针可以有效保护患儿的血管,避免反复的穿刺造成的感染.
作者:甘甜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成分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医生输血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年3月-2012年3月成分输血时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发生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78例中,血浆的发生率高,为0.78%,红细胞悬液为0.49%,血小板为0.39%;不良反应表现以过敏和发热为主,分别为55.1%,和41%;自体输血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输注血浆和血小板主要引起过敏反应,红细胞悬液主要引起发热反应.严格掌握成分输血的适应症,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倡自体输血.
作者:魏晓玲;杨红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通过在外科护理实验操作课上探索应用设计性实验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科研能力、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和协作精神,适应现代护理人才培养要求.
作者:邓春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胃镜检查当中对病患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20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80例病患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0人进行探讨.结果 经过优质护理的病患,其进行镜检的成功率、满意度等问题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差异,即P<0.01.结论 病患进行胃镜检查之前,给予病患优质护理,能够提高病患镜检的成功率、提高病患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增强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情感沟通,有利于护士地位的提高和社会的认可.
作者:王云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7月-2012年4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子宫肌瘤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前提下进行整体护理.在对照组患者接受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接受整体护理10个月以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护理效果.主要通过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方面来进行判断.结果 观察组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经过整体护理后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方式后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员员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小针刀配合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9月间接诊的颈椎病患者23例,排除手术指征.根据颈椎病病情、局部压痛点等选择小针刀治疗点,每周进行1次治疗,一个疗程共3次,并配合局部按摩手法.结果 17例治愈,3例有明显效果,2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96%.结论 小针刀配合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良好,在治疗过程中,本法体现出简单安全、见效极快、无副作用、疗效稳定的优点.
作者:徐晓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SYQ-系列,以聚氯乙烯为主要原材料,过滤器过滤介质孔径小于等于3.0μm的天津哈娜好医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带配套自用静脉输液针)对静脉输注的化疗药液进行净化处理,减少对局部血管的刺激,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保证化疗顺利进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对100例临床肿瘤化疗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采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和临床常用的普通输液器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输注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示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可有效减少输注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陈黎黎;王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LEEP刀结合药物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年12月我院诊治的4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4例采用微波方法治疗;治疗组22例采取LEEP刀结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 比较两组疗效,对照组22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7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81.82%;治疗组24例患者中治愈13例,显效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刀结合药物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燕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异位妊娠95%左右发生在输卵管[1].传统的输卵管切除术,对输卵管治疗虽然安全可靠,但它减少了以后宫内妊娠的机会,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治疗方法,尽可能地保留了输卵管,为要求生育者提供了更多的受孕可能,且因不开腹,易被患者所接受,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诊断设备、技术的发展,很多异位妊娠在破裂或流产前被诊断出,得以进行药物治疗.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使用甲氨喋呤(MTX)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50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异位妊娠,并符合药物治疗条件的患者98例,按住院日期单双号随即分成两组,单号住院的患者为A组:50例,采用MTX单次注射配合中药;双号住院的患者为B组:48例,采用MTX单次注射.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怀孕时间、治疗前β-HC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马亚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解析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选自2003年3月到2011年3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患者39例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在治疗前后所监测到的SaO2、平均SaO2的长低通气时限.心室射血分数(LVEF)、B型尿钠肽值(BNP)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力衰竭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疗效可靠,值得临床上借鉴及推广应用.
作者:高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中医针灸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总结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9年4月到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服用西药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的针灸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3例,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的患者1例;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3例,不良反应表现患者4例,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存在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疾病中医针灸治疗比传统的西药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普遍应用.
作者:高明;岳鸿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研究加减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总结其用药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98例荨麻疹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49例,观察组使用加减消风散治疗,对照组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程度、风团大小、风团数目、风团持续时间,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瘙痒程度、风团大小、风团数目、风团持续时间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减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瘙痒症状及相关体征,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并使用.
作者:李牧;曹魏;郑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近年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涌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稳定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强大的冲击.本文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公共卫生服务经验,以医院为例,提出了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中应如何进行集中处置管理的方法措施.
作者:李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教为主,学生理解和接受,完全基于课堂,且各种教学因素固定.传统教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病理分析教学模式近年来发展很快,对医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病理分析教学模式引入先天性心脏病教学.
作者:李周芳;王钟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