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固胎汤结合安胎散敷脐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60例

苏艳霞;陆识映;徐银静

关键词:早期先兆流产, 补肾固胎汤, 安胎散, 中药敷脐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固胎汤结合安胎散敷脐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辨证为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治疗方法,即黄体酮肌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内服补肾固胎汤结合安胎散敷脐外治疗法,治疗7d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治疗组均好于对照组.结论:补肾固胎汤结合安胎散敷脐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副作用小,临床效果显著.
中医外治杂志相关文献
  • 推拿结合针灸对大学生偏头痛的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针灸对大学生偏头痛的干预研究.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相仿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标准化治疗——使用盐酸氟硅利胶囊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53.33%(P<0.05).结论:推拿结合针灸对大学生偏头痛干预研究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为适合在大学校园推广的中医适宜技术.

    作者:杨霞;侯小庆;刘坤龙;曾水红;宿绍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生肌止痛栓联合一效膏用于混合痔术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生肌止痛栓联合一效膏用于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符合混合痔诊断并收入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于术后第2天起,实验组予生肌止痛栓合一效膏创面换药,对照组一效膏纱条常规换药.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并记录出院时间,对术后第3天、7天、14天第一次换药时局部疼痛程度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做量化积分.结果:术后第3天,两组间在疼痛程度积分和肉芽组织生长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14天,两组间在疼痛程度积分、肉芽组织生长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出院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止痛栓合一效膏比单纯应用一效膏纱条更能有效减轻局部疼痛程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静;于永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颈五针”微创埋线治疗颈源性疾病的临床经验

    颈源性疾病是与颈椎及其软组织病变相关的一类临床常见病.临床上的颈椎病变包括骨关节、椎间盘病变及颈椎周围的软组织发生退行性变,或者遭受损伤,形成颈椎小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椎旁软组织肿胀、痉挛或粘连等改变.颈椎结构复杂,周围有脊神经、血管、脊髓或交感神经等,这些病理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对脊神经根,椎管内外血管、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产生多种症状和体征.

    作者:孙文善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腰椎椎管狭窄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腰椎榷管狭窄手术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各20例.开窗组应用榷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半椎板组应用腰椎一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内固定组应用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椎管狭窄患者手术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将术后临床效果较好、创伤小、并发症少作为佳的手术方式选择标准,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作者:贾海升;刘英杰;罗明;谭鹏;林英付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刺络放血结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30例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结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放血结合腰椎斜扳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6.67%,对照组愈显率70.00%,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刺络放血结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有效,其效果优于对照组.

    作者:胡朝耀;刘银屏;龙喜;周长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38例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加针刺及补阳还五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97.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2%、78.95%(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能够促进神经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全面康复,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作者:余汉荣;何海龙;林淑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熏洗联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熏洗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电针疗法.两组治疗均为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患者Lysholm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其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作者:李锦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刺结合通脉温阳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验案1则

    蔡圣朝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运用特色针灸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具有独到的临床建树,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色治法的研究,运用针刺结合温阳补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

    作者:王明明;蔡圣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百会灸疗法治疗产后头痛验案

    产后头痛属于中医学“中产后病”范畴,是指妇女产后因外感风寒,上扰清阳,或内伤血络,或气血不足,清窍失养而致头部疼痛,绵延难愈的病症.属现代医学偏头痛或紧张性头痛等范畴.多发生于妇女小产或流产之后,中青年期发病率较高,往往伴有产后小腹疼痛不适、情绪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1].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营养自主神经或改善大脑血液循环的方法,临床疗效往往不甚理想,而中医学治疗本病往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特别是中医学中的百会灸疗法,治疗本病有独特的疗效,现兹列举1例,以供参考.

    作者:吴强;王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结合中药熨洗对髋关节术后粘连治疗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过中药(三痹汤)熨洗,并结合依据多学科团队对髋关节术后出院患者综合评估,制定、落实相应的个体化延续护理方案,以了解其对髋关节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髋关节术后患者中的58例设为对照组,59例为实验组,实验组给予中药熨洗结合多学科合作综合评估指导下的延续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后护理标准,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与3个月、6个月后的VA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干预下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6个月较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有明显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较与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改善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后实验组缓解疼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均较对照组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良好的护理干预下,髋关节术后患者的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均有明显的效果,但运用中药(三痹汤)熨洗结合综合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延续护理,在缓解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出院后护理.

    作者:许华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无疤痕灸百会穴配合马来酸桂哌齐特静滴治疗颈性眩晕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对颈性眩晕患者实施无疤痕灸百会穴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完整收集100例颈性眩晕患者,均为本院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住院病例,随机分组进行研究,对照组实施无疤痕灸百会穴治疗,观察组联合予以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结果:不同的治疗方案之后对两组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减分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可得存在明显组间差异,观察组的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治疗方案下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定,其中观察组16例痊愈,20例为显效,总有效率为94.00%,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颈性眩晕患者实施无疤痕灸百会穴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功能,效果确切.

    作者:吴典捷;吴振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生化汤加减足浴用于产妇产后康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生化汤加减足浴用于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生产的足月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给予常规产后护理基础上增加生化汤加减足浴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康复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产后72 h宫底高度、产后B超检查结果等子宫复旧情况,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间及睡眠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化汤加减足浴用于产妇产后康复,可以有效促进产后子宫复旧,改善睡眠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甘远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熏洗加小针刀综合疗法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45例

    目的:观察藤洗剂熏洗加小针刀综合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常规康复治疗配合藤洗剂熏洗加小针刀综合治疗,对照组行单纯常规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80.00%.结论:采用常规康复治疗配合藤洗剂熏洗加小针刀综合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是临床上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海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艾灸对剖宫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研究

    子宫复旧是指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全过程,需时6周,主要变化为子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1].如产后6周,子宫体肌纤维无法如期收缩缩复、胎盘胎膜不能及时脱落排出、子宫内膜再生功能障碍,临床上可表现为血性恶露持续淋漓不净、反复间歇性血性恶露、产后腹痛,从而继发感染、月经失调、继发性不孕等,严重影响着妇女产后的身心健康.针灸是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法之一,笔者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艾灸进行子宫复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需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剌结合穴位敷贴治疗非急性咳嗽32例

    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感冒时多见,一般对症治疗后1周左右即愈,但也有咳嗽长期持续不解,常规药物治疗无效,以致影响生活质量.2009版《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将咳嗽分为三类: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周~8周)、慢性咳嗽(≥8周).笔者近年来运用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无明确肺部疾病的非急性咳嗽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健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刀微创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属于关节软骨的变性类疾病,以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主要以软骨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表现为膝关节反复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症,以50岁~60岁为高发年龄,女性多于男性[1].目前各种研究KOA治疗方法的文献较多,效果各异.针刀是一种以针代刀的微创工具,该疗法以物理松解粘连的肌筋膜,释放压力改善局部循环,改善炎症代谢,解除压迫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采用针刀微创松解术在针刀理论和操作技术的指导下,探讨微创松解术治疗KOA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用注射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进行观察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明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克敏脐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应用克敏脐贴治疗慢性荨麻疹并观察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予以自制中药克敏脐贴敷脐治疗,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对照组30例,予以开水冲服玉屏风颗粒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21.88%,总有效率75.00%;与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43.33%)比较,痊愈率无显著性差异(x2=0.86,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 =6.45,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L-4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而治疗后IFN-γ水平较治疗前高,两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克敏脐贴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外周血中IL-4、IFN-γ因子水平相关.

    作者:孙兆圣;鞠建明;张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创面灵湿敷治疗足踝部创伤性中重度肿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创面灵湿敷治疗足踝部创伤性中重度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足踝部闭合性骨折后中重度肿胀病例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抬高患肢、冰敷、脱水消肿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创面灵湿敷.通过测量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周径差、皮肤皱褶出现时间,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3、5、7天的周径差、皮肤皱褶出现时间、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面灵湿敷治疗足踝部创伤性中重度肿胀的临床疗效显著,能迅速消除肿胀,缩短皮肤皱褶出现时间,减少手术前的等待时间.

    作者:袁惠康;李伟;李秀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庄礼兴教授治疗面肌痉挛的特点介绍

    目的:庄礼兴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庄礼兴教授从医30 a余,具有丰富的针灸临床经验.面肌痉挛是针灸科常见疾病.本文从面肌痉挛的概念、中西医对它的认识、治疗方法、病案举隅等方面重点介绍庄教授治疗该病的特点,与读者共飨.

    作者:许榕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朱琏兴奋手法对不同证型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朱琏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朱琏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两组均选用相同穴位,朱琏针法组采用朱琏针法兴奋Ⅱ型手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朱琏针法组与常规针刺组相比治疗周围性面瘫痊愈率更高(P<0.01),对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更具有优势;其中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朱琏针法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其余各型两种针法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朱琏针法与常规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均能取得满意疗效,而朱琏针法兴奋Ⅱ型手法对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尤其是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面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更优.

    作者:岳进;曾珊;马玲;潘小霞;韦立富;卢敏;陈仁年;黄卫强;吴海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医外治杂志

中医外治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