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丽;高志强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常流行于冬春季节,患儿普遍易感.笔者于2007年11月-2010年3月间,应用西咪替丁、京万红治疗水痘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常红军;史小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肛周湿疹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多继发于痔疮、肛瘘、直肠脱垂、慢性结肠炎等疾病,病情缠绵难愈.其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及其周围皮肤,皮损呈多形性,可见红斑、丘疹、糜烂、渗出或表面皮肤出现浸润肥厚、色素脱失、皲裂等表现,奇痒难忍,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
作者:康永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中药外敷结合西药内服的方法治疗本病8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刘贵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夹脊穴,又称华佗夹脊、侠脊、脊旁、佗脊、华佗穴,系为临床所常用的位于肩、背、腰部脊柱棘突下旁开的一组腧穴.通常认为,华佗夹脊穴的定位在脊柱正中旁开0.5寸处,膀胱经背侧第一条线内侧,起自第一胸椎旁,终于第5腰椎旁,两侧各17穴,左右对称共计34穴.
作者:孟凡征;刘涛;李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冻疮膏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的一种膏药新剂型.冻疮膏药克服了熬传统黑膏药易造成环境的污染,松香膏药易污染农物的缺点,它基质稳定,载药量大,常温下膏药不渗不流,不污染衣物,贴敷时不需加热,可以直接贴在皮肤穴位上.
作者:陈兴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2005年-2010年中国知网中关于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报道,说明分期采用适当的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较单一治疗方案疗效好,急性期恰当的治疗是本痛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
作者:熊继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婴幼儿湿疹是皮肤科和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于2009年7月-2010年12月间,采用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经验方青蛤散外用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甘金林;龚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仰头缩颈扩胸锻炼法治疗项背部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项背部筋膜炎患者采用仰头缩颈扩胸法治疗,观察治疗3周后VAS评分、颈残障指数评分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VAS评分、颈残障指数评分改善明显,临床痊愈45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采用仰头缩颈扩胸锻炼法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疗效确切,为防治项背部肌筋膜炎提供一种简单、有效而又舒适的运动疗法.
作者:徐敏;王润生;黄承军;唐福宇;娄宇明;刘保新;梁柱;梁冬波;王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视神经萎缩是眼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疑难眼底病.现代医学认为,视神经萎缩是视网膜节细胞、视神经纤维在各种病因的影响下发生的缺血、变性和传导功能障碍所导致.其临床特点为视乳头颜色变浅或苍白,视力下降,视野缩小.
作者:兰发惠;刘旭光;王月;张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颈型颈椎病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是早期的颈椎病,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以颈部症状为主,表现为颈、肩、枕部不适,酸痛、胀麻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压痛点及颈部呈僵直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
作者:周燕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于2002年2月-2011年2月间,笔者采用拔罐配合按摩及穴贴等传统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10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路小定;侯瑞生;路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易感个体接触致敏变应原后导致的包含IgE介导的炎症介质(主要是组胺)的释放和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鼻塞、鼻痒、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为主要特征,其发病与机体特异性机制的紊乱有关.
作者:迟晓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膏摩疗法是一种比较古老而独特的治疗方法.这种疗法通过药膏涂摩体表一定部位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其主要特点在于药物与按摩相结合.为了继承和弘扬这一传统的中医外治法,本文就其临床应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张慈;诸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头皮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命名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命名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头皮针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住贴敷治疗.两组均以15d为1疗程,观察患者命名的语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5%,高于对照组的62.50%.结论:头皮针配合穴位贴敷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命名性失语的方法.
作者:张京兰;潘德祥;徐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于1988年正式命名,并在1994年拟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本病以持续性或间断发作性疲劳为主要特征并伴有低热、咽喉痛、头痛、睡眠障碍、抑郁、记忆力下降等一系列证候群.
作者:李丽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附子理中汤加减防治胃肠镜治疗后胃肠息肉后复(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穴位埋线(取穴:肺俞、脾俞、肾俞、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大肠俞、胃俞)配合中药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并与60例未做预防治疗做对照,总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2a胃息肉复发率为5.56%,肠息肉复发率为28.89%;对照组胃息肉复发率为43.75%,肠息肉复发率为72.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药防治胃肠腺瘤性息内有好的疗效.
作者:韦艳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风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多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一部分患者因活动受限,血流不畅,出现患肢水肿.单纯口服药物或静脉用药,疗效欠佳.笔者近2a来,应用推拿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本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梅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刀配合牵引治疗)30例,对照组(电针配合牵引治疗)30例,两组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3.33%,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率46.67%,有效率83.33%.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配合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刘晓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以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度入睡,甚至彻夜不寐为主症.近年来失眠患者日渐增多,失眠的危害及治疗亦日益引起临床的重视.于2009年6月-2010年10月间,笔者采用手针治疗失眠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卜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女阴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女性外阴慢性湿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草药熏蒸、坐浴,并口服依巴斯汀和赛庚啶,外涂派瑞松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口服依巴斯汀和赛庚啶,外涂派瑞松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治疗女阴慢性湿疹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李瑞芝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