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胆囊炎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观察

畅文玲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 优质护理, 术后恢复, 并发症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加用优质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测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稍短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用于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有效护理方式分析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有效护理方式.方法 收集使用PICC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共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规范化护理.对比2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置管时间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 置管时间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更优(P<0.05).结论 在使用PICC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规范化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延长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久芳;曹成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58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各29例.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洁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对冠心病患者行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以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常规护理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40例患者基于常规护理加行优质护理服务.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相比于常规护理更容易赢得患者认可,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圆圆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个体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6例住院分娩产妇,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护理总满意度达到98.1%,对照组产妇护理的总满意度仅为71.7%.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为71.7%,健康知识掌握率86.8%;而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率仅为50.9%,健康知识掌握率为52.8%.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在产科病房中实施个体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程度及护理质量,建议推广.

    作者:钟燕;赵会;刘小燕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整体护理对躁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躁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躁狂症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试验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7.5%,较对照组的72.5%高;治疗依从性95%,较对照组的72.5%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可提高躁狂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陈腊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全程护理对外科术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患者运用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接诊的50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5例.予以观察组全程护理,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2组护理后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比较血压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HAMA与HAMD评分为(10.89±2.81)分、(9.24±4.81)分,明显比对照组的(16.45±3.78)分、(13.27±7.46)分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心率为(70.1±3.6)次/min、舒张压为(72.3±4.6)mmHg、收缩压为(116.5±15.8)mm 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5±5.8)次/min、(82.5±5.7)mm Hg、(125.7±14.7)mm Hg,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外科手术患者全程护理可以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谢清兰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3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早期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康复护理依从性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结果 早期康复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早期康复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康复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2组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相近(P>0.05);干预后早期康复组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及护理依从性,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赵琨;陈秀芳;廖金秀;倪素华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中医饮食护理在内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分析中医饮食护理在内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患者,依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中医饮食护理)和对照组(基础护理),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患者采用中医饮食护理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明思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 观察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联合检查组和单一检查组,每组50例.联合检查组采用脐血流和胎心监护联合检测,单一检查组采用胎心监护进行检测,观察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 妊娠结局.结果 联合检查组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为16.0%(8/50),单一检查组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为4.0%(2/50),差异明显(P<0.05).联合检查组脐血流、胎心监护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产妇进行脐血流联合胎心监护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准确度较高,明显优于单纯胎心监护,对产妇的妊娠结局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晋萍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过渡期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监护过渡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监护过渡期中过渡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3年5月—2017年1月于我院ICU治疗后转入神经外科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提供过渡期护理服务,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比对照组的8%更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期的SDS评分与SAS评分更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监护过渡期中过渡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周雅珊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对化疗后口腔溃疡预后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口腔护理方法 对化疗后口腔溃疡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擦洗配合冲洗法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常规护理,擦洗配合冲洗法对化疗后口腔溃疡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君君;胡水花;江岚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ICU护理措施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后ICU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ICU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疾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实施全面ICU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

    作者:尧淑娣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临终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临终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及疼痛感、心理状况、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可提升临终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黎;魏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我院2016年冰冻血浆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 调查临床不合理使用冰冻血浆情况,提高其合理输注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76例输注血浆患者的病历资料,以血浆输注指征及适应证为标准,判定是否合理使用血浆,分析不合理使用原因.结果 176例患者共输注血浆769次,其中手术科室输注血浆418次,合理输注221次(占52.87%),不合理输注197次(占47.13%);非手术科室输注血浆351次,合理输注218次(占62.11%),不合理输注133次(占37.89%).在不合理分类中血浆输注无指征在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占比都大,其次搭配输血以手术科室为主,治疗低蛋白血症以非手术科室为主.结论 无论是手术科室还是非手术科室,在血浆临床输注方面均存在误区,临床医生还未完全掌握血浆输注适应证,应加强针对性培训.

    作者:张正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ICU轮转护士培训期间临床学习环境现状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ICU轮转护士规范化培训期间临床学习环境的现状,为其临床学习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3所三甲医院200名ICU轮转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轮转护士临床学习环境总分为(122.78±4.89)分,处于中等水平;5个维度中监督关系评分为(24.44±1.13)分,处于中等水平,病房教学氛围得分(30.56±2.00)分,处于中等水平,护理教师的角色和病房管理者的风格得分均处于高等水平,分别为(33.11±2.26)分和(17.56±1.23)分;病房护理的价值(17.11±1.26)分,处于高等水平.年龄20岁~25岁,工作年限在1年~5年的护士(低年资护士)相较于其他级别护士对ICU临床学习环境的评价较低.结论 ICU轮转护士临床学习环境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监督关系及病房教学氛围维度.管理者可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制度、改善教学氛围,同时密切关注低年资轮转护士的培训管理,为低年资护士创造宽松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

    作者:黄忠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门诊胎心监护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门诊胎心监护采用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胎心监护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2组孕妇的满意度、依从性、护患纠纷发生率、阳性率、胎儿异常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观察组孕妇护患纠纷发生率、阳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胎心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胎心监护孕妇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阳性率、胎心异常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孕妇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艺玲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监护室护士术前访视对心脏手术后治疗护理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目的 分析监护室护士术前访视对心脏手术后治疗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心脏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监护室护士于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比较分析访视前后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结果 访视后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访视前(P<0.05).结论 监护室护士对心脏手术患者实行术前访视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护理依从性,保证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兴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持续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82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CHF住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出院后持续护理服务,观察2组CHF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CHF复发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CHF知识掌握92.68%、治疗依从性好90.24%、护理满意97.56%,高于对照组的68.29%,60.98%,24.39%(P<0.05);CHF复发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观察组情绪评分(3.56±1.45)分、体力评分(5.17±2.04)分、症状评分(4.23±1.27)分、社会评分(5.45±1.48)分,低于对照组的(5.78±2.05)分、(7.09±2.32)分、(6.33±1.98)分、(6.98±1.30)分(P<0.05).结论 对CHF患者应用持续护理效果明确,能够显著提高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王芳;陶风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入院顺序将我院泌尿外科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采取常规西医护理,后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闵宇燕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健康教育,分析对比2组护理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不仅能促进康复,同时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雷海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