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饮食护理在内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李明思

关键词:内科患者, 中医饮食护理, 临床效果, 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饮食护理在内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患者,依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中医饮食护理)和对照组(基础护理),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患者采用中医饮食护理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及恢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肺癌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不良情绪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2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24例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调查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况,并对其术后恢复状况加以比较.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参照组,且睡眠质量相对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后心电监护时间以及自由下地时间、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更有效地改善其术前焦虑状况,保证身体指标的稳定,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邵素敏;张丹红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社区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社区护理方法 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月接诊的80例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护理方式进行分组:甲组40例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方案,乙组40例采取常规社区护理方案.观察2组护理后血压水平的改善情况和满意率.结果 甲组护理后的舒张压为(76.3±6.9)mm Hg、收缩压为(128.5±7.4)mm Hg,均比乙组的(85.4±6.4)mm Hg、(140.2±15.1)mm Hg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5.0%,比乙组的82.5%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积极对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施以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压,促进病情缓解.

    作者:韩友芳;黎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门诊胎心监护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门诊胎心监护采用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胎心监护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2组孕妇的满意度、依从性、护患纠纷发生率、阳性率、胎儿异常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观察组孕妇护患纠纷发生率、阳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胎心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胎心监护孕妇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阳性率、胎心异常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孕妇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艺玲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脑膜瘤手术围术期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脑膜瘤手术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我院92例行脑膜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2组术后心理情绪变化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不良情绪状况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行脑膜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可取得较常规护理更为理想的效果,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具有进一步研究与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林海芳;洪思敏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新生儿沐浴联合抚触护理在新生儿感染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新生儿沐浴联合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收集新生儿共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新生儿沐浴联合抚触护理.观察和对比2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体格发育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更低;在体格发育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沐浴联合抚触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风险,有助于促进新生儿更快更好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冰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引流管护理在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脑室内出血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引流管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有效率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护理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蔓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基于加快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康复速度的外科护理快速康复法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肝胆外科快速康复法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肝胆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快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在下床、进食、排气、排便、住院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率分别为96.70%,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速度,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产生,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洁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观察

    目的 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45例血站无偿献血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23例给予护理干预及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照组22例行常规护理,分析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面色苍白、呕吐、恶心、出大汗)、血液报废率以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率、血液报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给予无偿献血者护理干预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有效促进整体采血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卞玲;柏则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延伸护理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延伸服务模式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出院脑梗死康复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出院前每名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出院后干预组给予半年内的延伸护理干预,半年后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 干预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伸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自护能力、增加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凌丽梅,麦晓雯,陈彩凤,等.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导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20):2112-2114.],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杜菁菁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 观察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联合检查组和单一检查组,每组50例.联合检查组采用脐血流和胎心监护联合检测,单一检查组采用胎心监护进行检测,观察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 妊娠结局.结果 联合检查组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为16.0%(8/50),单一检查组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为4.0%(2/50),差异明显(P<0.05).联合检查组脐血流、胎心监护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产妇进行脐血流联合胎心监护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准确度较高,明显优于单纯胎心监护,对产妇的妊娠结局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晋萍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调研对象为9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以及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妊娠分娩结局,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杨丽云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ICU病房意识清醒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ICU病房意识清醒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ICU病房意识清醒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不良情绪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ICU病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是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显著(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ICU病房中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燕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突发性耳聋患者认知行为干预65例效果评价

    目的 评估认知行为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5例,2组患者均予以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入院时SASRQ、HAMA、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痊愈12例、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6例,与常规组的7例、15例、30例、13例比较明显更优(P<0.05).结论 认知及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应激状态和负性心理,促进听力恢复,可于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侯霞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急性胆囊炎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加用优质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测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稍短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用于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作者:畅文玲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Sandwich教学法在乳腺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andwich教学法在肿瘤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级、2015级、2016级护理本科专业2个班为研究对象,从2个班级的学生分别随机抽取36人,分为2组,试验组为Sandwich教学模式,对照组为传统模式,比较2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及调查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情况.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对该教学模式亦非常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ndwich教学法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亦非常满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毛雄燕;何润芳;臧立娜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我院2016年冰冻血浆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 调查临床不合理使用冰冻血浆情况,提高其合理输注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76例输注血浆患者的病历资料,以血浆输注指征及适应证为标准,判定是否合理使用血浆,分析不合理使用原因.结果 176例患者共输注血浆769次,其中手术科室输注血浆418次,合理输注221次(占52.87%),不合理输注197次(占47.13%);非手术科室输注血浆351次,合理输注218次(占62.11%),不合理输注133次(占37.89%).在不合理分类中血浆输注无指征在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占比都大,其次搭配输血以手术科室为主,治疗低蛋白血症以非手术科室为主.结论 无论是手术科室还是非手术科室,在血浆临床输注方面均存在误区,临床医生还未完全掌握血浆输注适应证,应加强针对性培训.

    作者:张正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延续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延续护理,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第1,3,5个月哮喘测试评分(AC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有效缓解病情,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颖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有效护理方式分析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有效护理方式.方法 收集使用PICC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共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规范化护理.对比2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置管时间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 置管时间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更优(P<0.05).结论 在使用PICC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规范化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延长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久芳;曹成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施以LEEP术治疗,对照组施以临床常规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且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术后1年HR-HPV感染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EEP术对于宫颈癌前病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清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手术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及排气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没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及排气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术后疼痛,而且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及排气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徐斌;刘锦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