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引流管护理在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陈蔓

关键词:脑室内出血, 侧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管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脑室内出血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引流管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有效率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护理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给予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7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2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疗后4周和12周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标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促使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李倩楠;张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糖尿病护理中多样性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科接诊的6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对其进行分组:试验组(n=32)应用多样性护理方案,对照组(n=32)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2组护理后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护理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6.87%,明显比对照组的84.3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积极采取多样性护理手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施护,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改善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郁晓芬;杨美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用优质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患者的血压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而且能够降低产后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锦丽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过渡期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监护过渡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监护过渡期中过渡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3年5月—2017年1月于我院ICU治疗后转入神经外科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提供过渡期护理服务,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比对照组的8%更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期的SDS评分与SAS评分更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监护过渡期中过渡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周雅珊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气压治疗仪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评价

    目的 分析气压治疗仪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患者120例,均为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对照组(n=60)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n=60)采用气压治疗仪.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下肢周径及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肢周径比对照组短,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比对照组快,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气压治疗仪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富娣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腹膜透析新置管相关知识培训对腹膜炎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腹膜透析新置管相关知识培训降低腹膜炎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6年12月在我科置管的81例腹膜透析患者,将2009年7月—2013年12月置管的46例腹膜透析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置管的35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2组均实施规范化教育,观察组再采用针对性强的个体化培训方法,比较2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规范化培训结合针对性强的个体化培训方法,能显著降低腹膜透析新置管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但营养不良发生率降低不显著.

    作者:杨小青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中医饮食护理在内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分析中医饮食护理在内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患者,依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中医饮食护理)和对照组(基础护理),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患者采用中医饮食护理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明思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电子医嘱执行错误的原因分析

    信息化技术的方便、 快捷已经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省时、高效、方便,如今我院医嘱录入、执行也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目前,我院纸质医嘱与电子医嘱同时存在,纸质手工医嘱随病历、随医生查房,医生查房时开据纸质医嘱,查房结束后再录入为电子医嘱,经医生审核提交后,将病例纸质医嘱交由护士核对纸质与电子医嘱无误后执行[1]. 护士在执行电子医嘱的过程中,因电子医嘱与纸质医嘱存在着不一致,未能及时发现导致执行电子医嘱错误,不能正确执行医嘱,目前我院以执行纸质医嘱为主. 现将电子医嘱错误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林丽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持续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82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CHF住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出院后持续护理服务,观察2组CHF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CHF复发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CHF知识掌握92.68%、治疗依从性好90.24%、护理满意97.56%,高于对照组的68.29%,60.98%,24.39%(P<0.05);CHF复发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观察组情绪评分(3.56±1.45)分、体力评分(5.17±2.04)分、症状评分(4.23±1.27)分、社会评分(5.45±1.48)分,低于对照组的(5.78±2.05)分、(7.09±2.32)分、(6.33±1.98)分、(6.98±1.30)分(P<0.05).结论 对CHF患者应用持续护理效果明确,能够显著提高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王芳;陶风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全程护理对外科术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患者运用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接诊的50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5例.予以观察组全程护理,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2组护理后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比较血压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HAMA与HAMD评分为(10.89±2.81)分、(9.24±4.81)分,明显比对照组的(16.45±3.78)分、(13.27±7.46)分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心率为(70.1±3.6)次/min、舒张压为(72.3±4.6)mmHg、收缩压为(116.5±15.8)mm 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5±5.8)次/min、(82.5±5.7)mm Hg、(125.7±14.7)mm Hg,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外科手术患者全程护理可以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谢清兰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分析

    目的 分析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随机分组,2组均采取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优质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腰椎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QOL评分.结果 优质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总效率95.24%,高于常规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的住院时间为(5.51±1.41)d,相对于常规组的(7.39±2.77)d更短;脊髓损伤、出血、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常规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腰椎疼痛评分、 功能障碍指数、QOL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优质组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辅以优质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疼痛,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郭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Sandwich教学法在乳腺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andwich教学法在肿瘤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级、2015级、2016级护理本科专业2个班为研究对象,从2个班级的学生分别随机抽取36人,分为2组,试验组为Sandwich教学模式,对照组为传统模式,比较2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及调查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情况.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对该教学模式亦非常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ndwich教学法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亦非常满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毛雄燕;何润芳;臧立娜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ICU护理措施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后ICU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ICU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疾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实施全面ICU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

    作者:尧淑娣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健康教育,分析对比2组护理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不仅能促进康复,同时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雷海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3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早期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康复护理依从性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结果 早期康复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早期康复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康复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2组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相近(P>0.05);干预后早期康复组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及护理依从性,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赵琨;陈秀芳;廖金秀;倪素华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整体护理对躁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躁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躁狂症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试验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7.5%,较对照组的72.5%高;治疗依从性95%,较对照组的72.5%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可提高躁狂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陈腊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对冠心病患者行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以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常规护理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40例患者基于常规护理加行优质护理服务.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相比于常规护理更容易赢得患者认可,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圆圆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6例,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36例,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32.19±2.38)分、(36.84±2.18)分,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23.58±2.19)分、(24.91±2.06)分,总有效率为1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经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其抑郁、焦虑程度,使患者的满意程度进一步提升.

    作者:唐玉红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脑膜瘤手术围术期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脑膜瘤手术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我院92例行脑膜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2组术后心理情绪变化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不良情绪状况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行脑膜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可取得较常规护理更为理想的效果,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具有进一步研究与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林海芳;洪思敏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监护室护士术前访视对心脏手术后治疗护理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目的 分析监护室护士术前访视对心脏手术后治疗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心脏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监护室护士于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比较分析访视前后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结果 访视后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访视前(P<0.05).结论 监护室护士对心脏手术患者实行术前访视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护理依从性,保证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兴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