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素敏;张丹红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躁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躁狂症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试验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7.5%,较对照组的72.5%高;治疗依从性95%,较对照组的72.5%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可提高躁狂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陈腊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后ICU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ICU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疾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实施全面ICU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
作者:尧淑娣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延伸服务模式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出院脑梗死康复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出院前每名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出院后干预组给予半年内的延伸护理干预,半年后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 干预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伸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自护能力、增加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凌丽梅,麦晓雯,陈彩凤,等.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导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20):2112-2114.],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杜菁菁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调查临床不合理使用冰冻血浆情况,提高其合理输注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76例输注血浆患者的病历资料,以血浆输注指征及适应证为标准,判定是否合理使用血浆,分析不合理使用原因.结果 176例患者共输注血浆769次,其中手术科室输注血浆418次,合理输注221次(占52.87%),不合理输注197次(占47.13%);非手术科室输注血浆351次,合理输注218次(占62.11%),不合理输注133次(占37.89%).在不合理分类中血浆输注无指征在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占比都大,其次搭配输血以手术科室为主,治疗低蛋白血症以非手术科室为主.结论 无论是手术科室还是非手术科室,在血浆临床输注方面均存在误区,临床医生还未完全掌握血浆输注适应证,应加强针对性培训.
作者:张正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科接诊的6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对其进行分组:试验组(n=32)应用多样性护理方案,对照组(n=32)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2组护理后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护理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6.87%,明显比对照组的84.3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积极采取多样性护理手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施护,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改善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郁晓芬;杨美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Sandwich教学法在肿瘤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级、2015级、2016级护理本科专业2个班为研究对象,从2个班级的学生分别随机抽取36人,分为2组,试验组为Sandwich教学模式,对照组为传统模式,比较2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及调查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情况.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对该教学模式亦非常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ndwich教学法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亦非常满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毛雄燕;何润芳;臧立娜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加用优质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测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稍短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用于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作者:畅文玲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手术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及排气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没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及排气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术后疼痛,而且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及排气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徐斌;刘锦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随机分组,2组均采取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优质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腰椎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QOL评分.结果 优质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总效率95.24%,高于常规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的住院时间为(5.51±1.41)d,相对于常规组的(7.39±2.77)d更短;脊髓损伤、出血、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常规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腰椎疼痛评分、 功能障碍指数、QOL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优质组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辅以优质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疼痛,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郭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监护过渡期中过渡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3年5月—2017年1月于我院ICU治疗后转入神经外科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提供过渡期护理服务,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比对照组的8%更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期的SDS评分与SAS评分更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监护过渡期中过渡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周雅珊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有效护理方式.方法 收集使用PICC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共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规范化护理.对比2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置管时间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 置管时间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更优(P<0.05).结论 在使用PICC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规范化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延长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久芳;曹成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效果进行评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016年我院手术室接治的4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度226例患者纳入对比组,2016年度251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应用护理标识.对比2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39%,低于对比组的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4%,高于对比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正确有效地应用护理标识,有助于减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万琦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释放性心理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患者疼痛程度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治疗的异位妊娠孕妇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释放性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负性情绪以及护理合格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VAS、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与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释放性心理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患者的疼痛程度,调节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合格率.
作者:郑麟;夏学珍;顾玉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临终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及疼痛感、心理状况、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可提升临终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黎;魏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石氏颈椎保健操在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90例,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颈椎病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石氏颈椎保健操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6.1±1.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在颈部疼痛、肩部疼痛、上肢疼痛麻木、颈椎活动度等症状及体征积分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上述各项症状及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理疗基础上,给予颈椎病患者石氏颈椎保健操综合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疗效,提升整体护理工作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冯景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6例,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36例,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32.19±2.38)分、(36.84±2.18)分,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23.58±2.19)分、(24.91±2.06)分,总有效率为1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经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其抑郁、焦虑程度,使患者的满意程度进一步提升.
作者:唐玉红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82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CHF住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出院后持续护理服务,观察2组CHF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CHF复发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CHF知识掌握92.68%、治疗依从性好90.24%、护理满意97.56%,高于对照组的68.29%,60.98%,24.39%(P<0.05);CHF复发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观察组情绪评分(3.56±1.45)分、体力评分(5.17±2.04)分、症状评分(4.23±1.27)分、社会评分(5.45±1.48)分,低于对照组的(5.78±2.05)分、(7.09±2.32)分、(6.33±1.98)分、(6.98±1.30)分(P<0.05).结论 对CHF患者应用持续护理效果明确,能够显著提高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王芳;陶风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45例血站无偿献血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23例给予护理干预及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照组22例行常规护理,分析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面色苍白、呕吐、恶心、出大汗)、血液报废率以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率、血液报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给予无偿献血者护理干预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有效促进整体采血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卞玲;柏则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讨论康复训练及沟通模式标准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80例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训练沟通组,常规组按一般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训练沟通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标准化训练沟通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结果 训练沟通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人员水平两项指标的对比中,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康复训练及沟通模式的标准化可有效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减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疾病康复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作者:李凤莲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妇产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114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常规组和责任组,分别给予常规助产护理和责任制助产护理.对比2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责任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初产妇责任制助产护理,能提高自然分娩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曾燕 刊期: 201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