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突发性耳聋患者认知行为干预65例效果评价

侯霞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 认知行为干预, 应激反应, 负性情绪,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评估认知行为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5例,2组患者均予以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入院时SASRQ、HAMA、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痊愈12例、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6例,与常规组的7例、15例、30例、13例比较明显更优(P<0.05).结论 认知及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应激状态和负性心理,促进听力恢复,可于临床积极推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效果进行评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016年我院手术室接治的4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度226例患者纳入对比组,2016年度251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应用护理标识.对比2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39%,低于对比组的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4%,高于对比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正确有效地应用护理标识,有助于减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万琦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有效护理方式分析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有效护理方式.方法 收集使用PICC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共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规范化护理.对比2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置管时间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 置管时间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更优(P<0.05).结论 在使用PICC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规范化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延长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久芳;曹成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在胃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胃癌患者围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将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2组焦虑程度、手术室相关并发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降低,手术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生活质量总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胃癌手术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恢复,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叶来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石氏颈椎保健操在颈椎病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石氏颈椎保健操在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90例,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颈椎病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石氏颈椎保健操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6.1±1.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在颈部疼痛、肩部疼痛、上肢疼痛麻木、颈椎活动度等症状及体征积分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上述各项症状及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理疗基础上,给予颈椎病患者石氏颈椎保健操综合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疗效,提升整体护理工作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冯景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我院2016年冰冻血浆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 调查临床不合理使用冰冻血浆情况,提高其合理输注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76例输注血浆患者的病历资料,以血浆输注指征及适应证为标准,判定是否合理使用血浆,分析不合理使用原因.结果 176例患者共输注血浆769次,其中手术科室输注血浆418次,合理输注221次(占52.87%),不合理输注197次(占47.13%);非手术科室输注血浆351次,合理输注218次(占62.11%),不合理输注133次(占37.89%).在不合理分类中血浆输注无指征在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占比都大,其次搭配输血以手术科室为主,治疗低蛋白血症以非手术科室为主.结论 无论是手术科室还是非手术科室,在血浆临床输注方面均存在误区,临床医生还未完全掌握血浆输注适应证,应加强针对性培训.

    作者:张正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 观察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联合检查组和单一检查组,每组50例.联合检查组采用脐血流和胎心监护联合检测,单一检查组采用胎心监护进行检测,观察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 妊娠结局.结果 联合检查组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为16.0%(8/50),单一检查组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为4.0%(2/50),差异明显(P<0.05).联合检查组脐血流、胎心监护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产妇进行脐血流联合胎心监护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准确度较高,明显优于单纯胎心监护,对产妇的妊娠结局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晋萍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训练及沟通模式标准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讨论康复训练及沟通模式标准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80例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训练沟通组,常规组按一般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训练沟通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标准化训练沟通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结果 训练沟通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人员水平两项指标的对比中,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康复训练及沟通模式的标准化可有效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减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疾病康复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作者:李凤莲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持续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82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CHF住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出院后持续护理服务,观察2组CHF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CHF复发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CHF知识掌握92.68%、治疗依从性好90.24%、护理满意97.56%,高于对照组的68.29%,60.98%,24.39%(P<0.05);CHF复发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观察组情绪评分(3.56±1.45)分、体力评分(5.17±2.04)分、症状评分(4.23±1.27)分、社会评分(5.45±1.48)分,低于对照组的(5.78±2.05)分、(7.09±2.32)分、(6.33±1.98)分、(6.98±1.30)分(P<0.05).结论 对CHF患者应用持续护理效果明确,能够显著提高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王芳;陶风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58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各29例.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洁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脑膜瘤手术围术期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脑膜瘤手术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我院92例行脑膜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2组术后心理情绪变化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不良情绪状况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行脑膜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可取得较常规护理更为理想的效果,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具有进一步研究与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林海芳;洪思敏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给予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7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2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疗后4周和12周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标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促使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李倩楠;张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社区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社区护理方法 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月接诊的80例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护理方式进行分组:甲组40例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方案,乙组40例采取常规社区护理方案.观察2组护理后血压水平的改善情况和满意率.结果 甲组护理后的舒张压为(76.3±6.9)mm Hg、收缩压为(128.5±7.4)mm Hg,均比乙组的(85.4±6.4)mm Hg、(140.2±15.1)mm Hg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5.0%,比乙组的82.5%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积极对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施以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压,促进病情缓解.

    作者:韩友芳;黎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心理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及恢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肺癌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不良情绪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2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24例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调查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况,并对其术后恢复状况加以比较.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参照组,且睡眠质量相对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后心电监护时间以及自由下地时间、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更有效地改善其术前焦虑状况,保证身体指标的稳定,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邵素敏;张丹红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个体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6例住院分娩产妇,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护理总满意度达到98.1%,对照组产妇护理的总满意度仅为71.7%.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为71.7%,健康知识掌握率86.8%;而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率仅为50.9%,健康知识掌握率为52.8%.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在产科病房中实施个体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程度及护理质量,建议推广.

    作者:钟燕;赵会;刘小燕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综合性护理对瘢痕妊娠产妇剖宫术后早期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瘢痕妊娠产妇剖宫产后开展综合性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率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瘢痕妊娠剖宫产产妇7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36)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6)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2组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活动、肛门排气、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观察组初乳时间早于对照组,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术后48 h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瘢痕妊娠产妇实施综合性护理可加快剖宫产后恢复速度,并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陈小丽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释放性心理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患者疼痛程度及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释放性心理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患者疼痛程度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治疗的异位妊娠孕妇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释放性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负性情绪以及护理合格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VAS、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与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释放性心理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患者的疼痛程度,调节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合格率.

    作者:郑麟;夏学珍;顾玉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ICU轮转护士培训期间临床学习环境现状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ICU轮转护士规范化培训期间临床学习环境的现状,为其临床学习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3所三甲医院200名ICU轮转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轮转护士临床学习环境总分为(122.78±4.89)分,处于中等水平;5个维度中监督关系评分为(24.44±1.13)分,处于中等水平,病房教学氛围得分(30.56±2.00)分,处于中等水平,护理教师的角色和病房管理者的风格得分均处于高等水平,分别为(33.11±2.26)分和(17.56±1.23)分;病房护理的价值(17.11±1.26)分,处于高等水平.年龄20岁~25岁,工作年限在1年~5年的护士(低年资护士)相较于其他级别护士对ICU临床学习环境的评价较低.结论 ICU轮转护士临床学习环境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监督关系及病房教学氛围维度.管理者可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制度、改善教学氛围,同时密切关注低年资轮转护士的培训管理,为低年资护士创造宽松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

    作者:黄忠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新生儿红臀患儿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新生儿红臀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12月诊治的24例新生儿红臀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患儿护理前后臀部皮肤损伤情况.结果 护理前后皮肤损伤分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有效的新生儿红臀护理措施能够修复及改善患儿臀部皮肤破损情况,改善护理结局,可推广应用.

    作者:周旭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观察

    目的 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45例血站无偿献血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23例给予护理干预及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照组22例行常规护理,分析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面色苍白、呕吐、恶心、出大汗)、血液报废率以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率、血液报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给予无偿献血者护理干预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有效促进整体采血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卞玲;柏则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对冠心病患者行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以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常规护理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40例患者基于常规护理加行优质护理服务.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相比于常规护理更容易赢得患者认可,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圆圆 刊期: 2018年第1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