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性护理对瘢痕妊娠产妇剖宫术后早期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观察

陈小丽

关键词:瘢痕妊娠, 剖宫产, 综合性护理, 术后早期恢复, 并发症, 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瘢痕妊娠产妇剖宫产后开展综合性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率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瘢痕妊娠剖宫产产妇7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36)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6)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2组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活动、肛门排气、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观察组初乳时间早于对照组,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术后48 h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瘢痕妊娠产妇实施综合性护理可加快剖宫产后恢复速度,并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胎心监护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门诊胎心监护采用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胎心监护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2组孕妇的满意度、依从性、护患纠纷发生率、阳性率、胎儿异常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观察组孕妇护患纠纷发生率、阳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胎心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胎心监护孕妇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阳性率、胎心异常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孕妇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艺玲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电子医嘱执行错误的原因分析

    信息化技术的方便、 快捷已经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省时、高效、方便,如今我院医嘱录入、执行也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目前,我院纸质医嘱与电子医嘱同时存在,纸质手工医嘱随病历、随医生查房,医生查房时开据纸质医嘱,查房结束后再录入为电子医嘱,经医生审核提交后,将病例纸质医嘱交由护士核对纸质与电子医嘱无误后执行[1]. 护士在执行电子医嘱的过程中,因电子医嘱与纸质医嘱存在着不一致,未能及时发现导致执行电子医嘱错误,不能正确执行医嘱,目前我院以执行纸质医嘱为主. 现将电子医嘱错误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林丽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引流管护理在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脑室内出血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引流管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有效率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护理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蔓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8月因急性脑血栓于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均以2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值得推广.

    作者:杨格日乐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100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于对照组,而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于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凤菊;邓天芳;陈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对化疗后口腔溃疡预后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口腔护理方法 对化疗后口腔溃疡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擦洗配合冲洗法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常规护理,擦洗配合冲洗法对化疗后口腔溃疡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君君;胡水花;江岚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综合性护理对瘢痕妊娠产妇剖宫术后早期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瘢痕妊娠产妇剖宫产后开展综合性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率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瘢痕妊娠剖宫产产妇7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36)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6)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2组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活动、肛门排气、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观察组初乳时间早于对照组,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术后48 h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瘢痕妊娠产妇实施综合性护理可加快剖宫产后恢复速度,并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陈小丽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急性阑尾炎开腹手术围术期舒适护理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开腹手术围术期舒适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开腹手术患者中选择8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护理,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度97.73%,81.82%,并发症发生率4.54%,22.73%,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急性阑尾炎开腹手术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包梅菊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个体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6例住院分娩产妇,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护理总满意度达到98.1%,对照组产妇护理的总满意度仅为71.7%.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为71.7%,健康知识掌握率86.8%;而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率仅为50.9%,健康知识掌握率为52.8%.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在产科病房中实施个体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程度及护理质量,建议推广.

    作者:钟燕;赵会;刘小燕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6例,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36例,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32.19±2.38)分、(36.84±2.18)分,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23.58±2.19)分、(24.91±2.06)分,总有效率为1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经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其抑郁、焦虑程度,使患者的满意程度进一步提升.

    作者:唐玉红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分析

    目的 分析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随机分组,2组均采取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优质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腰椎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QOL评分.结果 优质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总效率95.24%,高于常规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的住院时间为(5.51±1.41)d,相对于常规组的(7.39±2.77)d更短;脊髓损伤、出血、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常规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腰椎疼痛评分、 功能障碍指数、QOL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优质组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辅以优质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疼痛,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郭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有效护理方式分析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有效护理方式.方法 收集使用PICC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共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规范化护理.对比2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置管时间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 置管时间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更优(P<0.05).结论 在使用PICC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规范化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延长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久芳;曹成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用优质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患者的血压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而且能够降低产后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锦丽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护患沟通方法在注射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对护患沟通方法 在注射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2月到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注射室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的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2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则采取护患沟通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的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注射室患者采取护患沟通方法进行护理,可大大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杨秀丽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临终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临终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及疼痛感、心理状况、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可提升临终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黎;魏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ICU护理措施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后ICU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ICU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疾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实施全面ICU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

    作者:尧淑娣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调研对象为9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以及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妊娠分娩结局,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杨丽云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突发性耳聋患者认知行为干预65例效果评价

    目的 评估认知行为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5例,2组患者均予以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入院时SASRQ、HAMA、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痊愈12例、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6例,与常规组的7例、15例、30例、13例比较明显更优(P<0.05).结论 认知及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应激状态和负性心理,促进听力恢复,可于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侯霞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心理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及恢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肺癌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不良情绪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2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24例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调查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况,并对其术后恢复状况加以比较.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参照组,且睡眠质量相对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后心电监护时间以及自由下地时间、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更有效地改善其术前焦虑状况,保证身体指标的稳定,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邵素敏;张丹红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 观察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联合检查组和单一检查组,每组50例.联合检查组采用脐血流和胎心监护联合检测,单一检查组采用胎心监护进行检测,观察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 妊娠结局.结果 联合检查组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为16.0%(8/50),单一检查组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为4.0%(2/50),差异明显(P<0.05).联合检查组脐血流、胎心监护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产妇进行脐血流联合胎心监护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准确度较高,明显优于单纯胎心监护,对产妇的妊娠结局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晋萍 刊期: 2018年第1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