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分析

杨格日乐

关键词: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致残率, 神经功能恢复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8月因急性脑血栓于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均以2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值得推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2016年冰冻血浆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 调查临床不合理使用冰冻血浆情况,提高其合理输注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76例输注血浆患者的病历资料,以血浆输注指征及适应证为标准,判定是否合理使用血浆,分析不合理使用原因.结果 176例患者共输注血浆769次,其中手术科室输注血浆418次,合理输注221次(占52.87%),不合理输注197次(占47.13%);非手术科室输注血浆351次,合理输注218次(占62.11%),不合理输注133次(占37.89%).在不合理分类中血浆输注无指征在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占比都大,其次搭配输血以手术科室为主,治疗低蛋白血症以非手术科室为主.结论 无论是手术科室还是非手术科室,在血浆临床输注方面均存在误区,临床医生还未完全掌握血浆输注适应证,应加强针对性培训.

    作者:张正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3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早期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康复护理依从性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结果 早期康复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早期康复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康复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2组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相近(P>0.05);干预后早期康复组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及护理依从性,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赵琨;陈秀芳;廖金秀;倪素华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健康教育,分析对比2组护理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不仅能促进康复,同时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雷海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对冠心病患者行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以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常规护理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40例患者基于常规护理加行优质护理服务.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相比于常规护理更容易赢得患者认可,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圆圆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整体护理对躁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躁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躁狂症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试验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7.5%,较对照组的72.5%高;治疗依从性95%,较对照组的72.5%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可提高躁狂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陈腊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在儿童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健康教育在儿童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72例在我院就诊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教育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指导,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教育组患儿住院时间、发作次数及就诊次数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儿童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减少哮喘的反复发作,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童智洪;蔡小芬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糖尿病护理中多样性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科接诊的6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对其进行分组:试验组(n=32)应用多样性护理方案,对照组(n=32)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2组护理后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护理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6.87%,明显比对照组的84.3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积极采取多样性护理手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施护,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改善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郁晓芬;杨美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舒适护理干预对口腔种植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口腔种植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100例口腔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盲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及研究组5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口腔种植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雯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全程护理对外科术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患者运用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接诊的50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5例.予以观察组全程护理,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2组护理后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比较血压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HAMA与HAMD评分为(10.89±2.81)分、(9.24±4.81)分,明显比对照组的(16.45±3.78)分、(13.27±7.46)分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心率为(70.1±3.6)次/min、舒张压为(72.3±4.6)mmHg、收缩压为(116.5±15.8)mm 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5±5.8)次/min、(82.5±5.7)mm Hg、(125.7±14.7)mm Hg,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外科手术患者全程护理可以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谢清兰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综合护理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8例肝癌患者,均行肝癌介入术治疗,按照其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与护理组,每组3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行介入术后的肝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碧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ICU病房意识清醒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ICU病房意识清醒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ICU病房意识清醒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不良情绪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ICU病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是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显著(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ICU病房中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燕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急性阑尾炎开腹手术围术期舒适护理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开腹手术围术期舒适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开腹手术患者中选择8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护理,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度97.73%,81.82%,并发症发生率4.54%,22.73%,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急性阑尾炎开腹手术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包梅菊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妇产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114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常规组和责任组,分别给予常规助产护理和责任制助产护理.对比2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责任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初产妇责任制助产护理,能提高自然分娩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曾燕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 观察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联合检查组和单一检查组,每组50例.联合检查组采用脐血流和胎心监护联合检测,单一检查组采用胎心监护进行检测,观察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 妊娠结局.结果 联合检查组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为16.0%(8/50),单一检查组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为4.0%(2/50),差异明显(P<0.05).联合检查组脐血流、胎心监护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产妇进行脐血流联合胎心监护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准确度较高,明显优于单纯胎心监护,对产妇的妊娠结局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晋萍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在胃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胃癌患者围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将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2组焦虑程度、手术室相关并发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降低,手术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生活质量总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胃癌手术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恢复,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叶来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调研对象为9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以及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妊娠分娩结局,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杨丽云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脑膜瘤手术围术期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脑膜瘤手术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我院92例行脑膜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2组术后心理情绪变化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不良情绪状况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行脑膜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可取得较常规护理更为理想的效果,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具有进一步研究与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林海芳;洪思敏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延伸护理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延伸服务模式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出院脑梗死康复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出院前每名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出院后干预组给予半年内的延伸护理干预,半年后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 干预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伸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自护能力、增加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凌丽梅,麦晓雯,陈彩凤,等.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导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20):2112-2114.],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杜菁菁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8月因急性脑血栓于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均以2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值得推广.

    作者:杨格日乐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有效护理方式分析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有效护理方式.方法 收集使用PICC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共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规范化护理.对比2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置管时间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 置管时间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更优(P<0.05).结论 在使用PICC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规范化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延长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久芳;曹成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