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苏碧英

关键词:肝癌介入术, 综合护理干预, 并发症,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8例肝癌患者,均行肝癌介入术治疗,按照其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与护理组,每组3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行介入术后的肝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妇产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114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常规组和责任组,分别给予常规助产护理和责任制助产护理.对比2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责任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初产妇责任制助产护理,能提高自然分娩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曾燕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手术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及排气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没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及排气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术后疼痛,而且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及排气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徐斌;刘锦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临终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临终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及疼痛感、心理状况、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可提升临终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黎;魏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延伸护理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延伸服务模式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出院脑梗死康复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出院前每名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出院后干预组给予半年内的延伸护理干预,半年后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 干预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伸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自护能力、增加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凌丽梅,麦晓雯,陈彩凤,等.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导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20):2112-2114.],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杜菁菁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对冠心病患者行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以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常规护理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40例患者基于常规护理加行优质护理服务.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相比于常规护理更容易赢得患者认可,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圆圆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TRACE服务程序提升整形美容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将TRACE服务程序应用到整形美容患者中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整形美容手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分析组45例在护理中应用TRACE服务程序,基础组45例在护理中应用常规程序.比对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分析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7.8%,明显较基础组的80%高(P<0.05).结论 将TRACE程序服务应用到整形美容患者中,可使患者享受到更为优质、系统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郭磊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门诊胎心监护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门诊胎心监护采用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胎心监护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2组孕妇的满意度、依从性、护患纠纷发生率、阳性率、胎儿异常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观察组孕妇护患纠纷发生率、阳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胎心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胎心监护孕妇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阳性率、胎心异常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孕妇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艺玲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引流管护理在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脑室内出血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引流管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有效率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护理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蔓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在儿童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健康教育在儿童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72例在我院就诊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教育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指导,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教育组患儿住院时间、发作次数及就诊次数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儿童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减少哮喘的反复发作,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童智洪;蔡小芬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延续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延续护理,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第1,3,5个月哮喘测试评分(AC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有效缓解病情,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颖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8月因急性脑血栓于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均以2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值得推广.

    作者:杨格日乐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对化疗后口腔溃疡预后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口腔护理方法 对化疗后口腔溃疡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擦洗配合冲洗法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常规护理,擦洗配合冲洗法对化疗后口腔溃疡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君君;胡水花;江岚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电子医嘱执行错误的原因分析

    信息化技术的方便、 快捷已经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省时、高效、方便,如今我院医嘱录入、执行也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目前,我院纸质医嘱与电子医嘱同时存在,纸质手工医嘱随病历、随医生查房,医生查房时开据纸质医嘱,查房结束后再录入为电子医嘱,经医生审核提交后,将病例纸质医嘱交由护士核对纸质与电子医嘱无误后执行[1]. 护士在执行电子医嘱的过程中,因电子医嘱与纸质医嘱存在着不一致,未能及时发现导致执行电子医嘱错误,不能正确执行医嘱,目前我院以执行纸质医嘱为主. 现将电子医嘱错误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林丽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58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各29例.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洁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突发性耳聋患者认知行为干预65例效果评价

    目的 评估认知行为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5例,2组患者均予以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入院时SASRQ、HAMA、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痊愈12例、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6例,与常规组的7例、15例、30例、13例比较明显更优(P<0.05).结论 认知及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应激状态和负性心理,促进听力恢复,可于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侯霞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气压治疗仪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评价

    目的 分析气压治疗仪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患者120例,均为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对照组(n=60)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n=60)采用气压治疗仪.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下肢周径及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肢周径比对照组短,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比对照组快,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气压治疗仪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富娣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6例,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36例,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32.19±2.38)分、(36.84±2.18)分,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23.58±2.19)分、(24.91±2.06)分,总有效率为1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经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其抑郁、焦虑程度,使患者的满意程度进一步提升.

    作者:唐玉红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健康教育,分析对比2组护理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不仅能促进康复,同时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雷海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护患沟通方法在注射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对护患沟通方法 在注射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2月到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注射室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的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2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则采取护患沟通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的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注射室患者采取护患沟通方法进行护理,可大大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杨秀丽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有效护理方式分析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有效护理方式.方法 收集使用PICC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共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规范化护理.对比2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置管时间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 置管时间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更优(P<0.05).结论 在使用PICC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规范化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延长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久芳;曹成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