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氟桂利嗪用于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

王丽红

关键词:CVS性头痛, 盐酸氟桂利嗪, 尼莫地平, 用药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氟桂利嗪对于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 spasma,CVS)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90例CVS性头痛患者实施临床研究,根据所用药物均分为尼莫地平组和临床研究组.尼莫地平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临床研究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 尼莫地平组总有效率为71.1%,低于临床研究组的91.1%(P<0.05).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治疗CVS性头痛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促进脑血流恢复,值得推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骨伤科术后发热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骨伤科术后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2例骨伤科术后发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治疗5 d后,分析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退热起效时间和退热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青蒿鳖甲汤加减应用于骨伤科术后发热治疗中,退热迅速,疗效确切.

    作者:周友根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O型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调查与研究

    目的 调查O型孕妇(丈夫为非O型)血清中IgG类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临床早期检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7年度226例夫妻ABO新生儿溶血病预报实验结果 进行统计.结果 O型孕妇(丈夫为非O型)IgG抗体效价阳性率高;夫妻血型为O-A组的IgG抗体效价明显高于O-B组;高龄孕妇的血清效价水平高于育龄孕妇.结论 对O型孕妇(丈夫为非O型)监测血清IgG抗体效价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可大大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也能相应地减轻新生儿溶血病的危害程度,是优生优育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

    作者:苏晓晶;罗秀芬;黄巧莉;邱小兰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稀料中毒1例治疗效果分析

    稀料主要由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等多种有机化合物组成,稀料中毒常表现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无特效解毒药,病死率很高,是临床上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之一. 我科近期成功救治1例稀料中毒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正斌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小儿口腔溃疡给予碘甘油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碘甘油在小儿口腔溃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间诊疗的54例口腔溃疡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参照组给予西瓜霜治疗,研究组给予碘甘油涂布治疗.1周后,观察2组患儿溃疡愈合状况及疼痛指数,比较有效率;对比2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2组患儿溃疡完全愈合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儿的CRP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儿的溃疡完全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碘甘油治疗小儿口腔溃疡,能促进溃疡快速愈合,有效减轻疼痛症状,降低患儿CRP水平,整体临床效果更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雪琴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VDRL和RPR在神经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和快速血浆反应凝集素试验(RPR)检测脑脊液对于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5年内155例疑似神经梅毒患者,同时用VDRL、TP-ELISA和RPR检测所有待测者脑脊液,比较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共诊断31 例神经梅毒患者(1 例待观察终确诊),TP-ELISA 检测神经梅毒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6.77%和38.71%,RPR 检测神经梅毒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3.55%和100%,VDRL 检测神经梅毒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3.55%和100%.结论 本组结果RPR 与VDRL 检测脑脊液诊断神经性梅毒的符合性较高,但对于大样本患者群,RPR 能否作为神经梅毒的临床诊断标准替代VDRL 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苏宗义;隋青;龚爱红;刘新勇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老年COPD重度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度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重度患者7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35)采取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组(n=35)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率(17.14%)与对照组(1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重度COPD患者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娟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疏肝调气法治疗神经症躯体症状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疏肝调气法治疗神经症躯体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神经症躯体症状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应用氟西汀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疏肝调气法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肌肉酸痛等躯体化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调气法治疗神经症躯体症状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应用.

    作者:景玉清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给予西瓜霜喷雾剂治疗、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陈莲萍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的干预研究

    目的 评估临床药师干预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方法 临床药师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进行问题分析、找出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对干预前2017年1月—3月与干预后2017年4月—12月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全院及重点外科科室(不合理使用率前5位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并无明显下降,但全院及重点外科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降低(50.4 vs 31.1 DDDs,86.5 vs 48.1 DDDs,P<0.05),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达标(31.1 DDDs,<40 DDDs).重点外科科室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下降(56.7%vs 31.3%,P<0.05).结论临床药师实施有效干预方案,可明显提高重点外科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故临床药师干预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的重要推力.

    作者:蒲强红;唐艳;朱璀钇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2型糖尿病胃动力变化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胃动力变化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中3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纳入A组,将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纳入B组,另选同期收入的健康体检者30例纳入C组.比较3组胃排空时间(EDT1/2)、胃电图、胃肠激素水平,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胃动力变化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胃轻瘫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 3组液相、固相EDT1/2呈逐渐缩短趋势,A组PR、生长抑素水平低于B、C 2组,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B、C 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液相、固相EDT1/2以及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于治疗前,PR、生长抑素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患者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动力迟缓现象,枸橼酸莫沙必利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轻瘫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慧云;谢强;罗根英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及对患者胃Hp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胃幽门螺杆菌(Hp)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泮托拉唑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28 d和42 d后的胃Hp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治疗28 d后观察组患者的胃Hp清除率57.9%(22/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2%(13/38);治疗42 d后,观察组患者的胃Hp清除率86.8%(33/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2%(2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胃Hp水平,降低溃疡出血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晓波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创伤性癫痫患者的脑电图检查分析

    目的 分析创伤性癫痫患者的脑电图检查结果和特点.方法 对78例创伤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施头颅计算机断层成像(CT)、核磁共振(MRI)及脑电图检查,统计不同发作时期首次和末次脑电图检查异常情况,并分析不同发作时期患者全身性发作与部分性发作脑电图检查结果 的关系.结果 早期癫痫、中期癫痫和晚期癫痫首次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分别为85.00%,94.74%,100.00%,总异常率为93.59%;末次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分别为0.00%,7.89%,15.00%,总异常率为7.69%;早期癫痫患者强直阵挛、中期癫痫患者强直阵挛、 晚期癫痫患者单纯部分性发作的构成比较高,分别为85.00%,52.63%,70.00%,在所有患者中强直阵挛、单纯部分性发作、 继发全身发作的构成比较高,分别为48.72%,21.79%,19.23%.结论 在创伤性癫痫患者中脑电图检查的价值较高,且早期癫痫、中期癫痫和晚期癫痫发作时脑电图检查结果有明显差异,对发作时期和疾病转归情况均有较高的判断价值.

    作者:李龙娇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在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治疗精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12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腹部肿瘤患者10例,均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治疗,患者前后(z)、头脚(y)、左右(x)方向上的线性摆位误差通过锥形束CT影像技术获取,对x、y、z轴旋转进行建立,而后对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共施行40次CT检查,扫描检查结果显示:x、y、z方向上的线性摆位误差分别为(0.14±0.08)cm、(0.09±0.12)cm、(-0.13±0.11)cm,u、v、w旋转摆位误差分别为(0.75±0.26)°、(-0.19±0.28)°、(0.21±0.18)°.其中摆位误差小、居中、大分别为:x方向、z方向、y方向,其外扩值分别为0.57 cm、0.65 cm、1.10 cm.结论在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检查摆位误差,起到提升治疗精度的作用.

    作者:邹钦凤;聂晓历;黄丽娜;蒋思思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不同剂量艾贝宁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应用不同剂量艾贝宁(盐酸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照艾贝宁使用剂量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0例).2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输注负荷剂量艾贝宁0.6μg/kg,随后分别以0.3,0.5μg/(kg·h)的剂量进行维持.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拔管10 min后镇静效果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镇静效果更优,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拔管时间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中选用0.5μg/(kg·h)维持剂量的艾贝宁能显著提高镇静效果,抑制患者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

    作者:马吉宁;支燕;梁宵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 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 研究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采用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106例,首先采用传统试管法进行ABO、RhD血型抗原鉴定,定义为对照组;再采用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进行ABO、RhD血型抗原鉴定,定义为研究组.对比2组监测结果 阳性率.结果 2组ABO、RhD检测结果阳性率均为92.5%和5.7%,符合率达到100%.结论 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过程中应用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其检测结果与传统试管法完全相符.

    作者:赵鲜珍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PLR)比例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糖尿病肾病(DN)患者33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测,计算NLR、PLR;生化检测血液空腹血糖和肌酐;另留取治疗前24 h尿,生化检测24 h mALB.结果DN组患者NLR、PLR均高于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且与肌酐和24 h mALB均呈显著正相关性.NLR、PLR诊断DN的曲线下面积达到0.87和0.85.结论 NLR、PLR是DN较好的诊断标志物,或可推广临床应用.

    作者:童薇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自拟松懈汤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自拟松懈汤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180例剖宫产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90例)和试验组(90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全流食,同时进行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输液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松懈汤.观察2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懈汤具有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止痛、消积、行气等功效,同时也能促进患者肛门排气,对剖宫产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很大帮助.

    作者:张爱民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我院处方点评制度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处方点评制度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9月我院处方306张,采用处方点评制度进行点评,并将点评结果 整合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通过实施处方点评制度对不合理的用药情况进行分类,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实施处方点评制度干预后门诊患者使用率、住院部门患者使用率、限制级抗生素使用率均明显下降,正确使用抗生素率得到提高.结论 采用处方点评制度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干预,既有利于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也可使得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

    作者:沙伟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妊娠晚期D-二聚体异常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 分析妊娠晚期D-二聚体异常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妊娠晚期D-二聚体异常升高的孕妇(7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妊娠晚期D-二聚体正常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组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红蛋白(105.66±12.33 g/L)比对照组低,而超敏C反应蛋白(10.31±2.66 g/L)、血尿素氮(5.31±1.66 mmol/L)和血肌酐(84.31±12.66μmol/L)比对照组高,上述差异均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晚期D-二聚体异常升高会引发众多的不良妊娠结局出现,且随着D-二聚体的升高而风险性加大.

    作者:徐海霞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龙岩市2013年—2017年麻疹监测系统质量评价

    目的 分析龙岩市2013年—201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质量,为今后开展麻疹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年—2017年龙岩市7个县(市、区)通过麻疹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的麻疹监测数据.结果 2013年—2017年龙岩市共报告麻疹监测病例388例,其中实验室诊断出麻疹15例,风疹7例,实验室排除麻疹风疹366例;2013年—2017年,麻疹疫情总体平稳,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05/100万;病例呈散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3~7月份;5例为外省市发病龙岩就诊病例,占总发病数的33.33%;发病年龄以8个月龄~1岁(8例),及24岁以上(6例)为主,分别占全部病例的53.33%,40%;无任何剂次麻疹类疫苗免疫史者占全部病例的80%(12/15);麻疹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历年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2/10万,报告及时率、血标本采集率、病原学采集率、3 d内送检率均为100%,送达后4 d内检测率由2014年的87.21%提高到100%.结论 龙岩市今后在继续维持麻疹监测系统高质量运转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对流动人员的麻疹防控,利用各种免疫措施,消除免疫空白人群.

    作者:张敬;李燕平;吴莹;邱睿;陈冰 刊期: 2018年第2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