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娇莲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轻度、重度)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手术感染率,从而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邓冬琴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肠造口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造口不适感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造口不适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杨素芬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产前宣教对自然分娩率的提升作用与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于我院产科住院部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联合实施产前宣教.对比2组产妇在分娩方式以及产程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为(5.3±1.2)h,第二产程时间为(0.4±0.1)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6±0.5)h、(0.9±0.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进行系统性产前宣教能够改善分娩方式,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值得在产科实践中加以重视.
作者:苏萍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对耳鼻喉科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耳鼻喉科患者共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护理.对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医生满意度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更短;就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医生满意度评分而言,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及投诉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使患者及医生都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适应现代社会救援需要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避免特大灾害后发生医院感染及医院感染暴发.方法分析6·23风灾救治过程中我院医院感染防控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结果我院6·23风灾整个救治过程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也无医院感染发生.结论我院6·23风灾救治工作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能够圆满完成,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医院感染委员会协同指挥以及广大医务人员较强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高度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力;我院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基本适应灾难救治的要求,但还应在应急机制、后勤保障、人才队伍等方面,构建完善、统一院医院感染控体系.
作者:吴正华;袁会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 将774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尿路感染分为尿路感染组(n=57)和非尿路感染组(n=717),比较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有创诊治措施、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774例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为7.36%,2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疾病、有创诊治措施、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年龄>60岁、有创诊治措施≥2次、留置尿管时间>14 d、应用抗菌药物≥2种、合并疾病≥2种均为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采取针对性防治对策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杨敏;李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无抽搐电休克患者2000例,时间为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无抽搐电休克患者干预后的焦虑、依从性、血压、心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可以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
作者:王姝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14名消毒液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实施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对比分析在开展一体化管理前后的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护理工作满意率.结果 采用一体化管理方式后,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有了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同时,护理满意度从原先的64.3%上升到了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应用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降低感染和护理差错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在血液透析室护理中应用护理流程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2组,即: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护理流程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不适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不适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护理流程管理应用于血液透室护理中,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率,增强了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12月,我院急诊科实施风险管理,通过识别和分析护理风险,加强安全管理,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部分护理指标、护理安全事件情况和患者、医生满意度评分.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身份识别、护理文书、仪器设备、急救物品、急救药品合格率和患者、医生满意度均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安全事件数量明显减少,上报率明显提高.结论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护士安全意识,提高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能力,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苏梅霞;刘海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手术器械图谱结合微课视频在消毒供应中心低年资护士专科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2名轮转我科的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科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试验组把手术器械图谱结合微课视频作为教学工具,进行培训.比较2组护士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器械回收、清洗、包装合格率,临床满意度等.结果 2组护士各项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手术器械包图谱结合微课视频,提高了低年资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同时也搭建教学平台,提高了科室科学化管理水平.
作者:杨梅;胡跃芬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42例,将其随机平分为2组,每组患者21例,对试验组患者采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终时期的生活质量评分(79.8±3.6)分,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9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和日平均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在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前的生活质量,有利于降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黎;谢绍菊;周玉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保健科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所共收治8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成2组,分别为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模式的对照组和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各41例.观察2组患者的血糖血压情况、相关功能指标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接近正常水平;各项相关功能评分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保健科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加以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血糖血压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春华;陈建华;徐洪刚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比较2组临床疗效、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均明显增高.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升高血压冠心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毛玉芬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和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剖宫产产妇的不良情绪,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王云梅;程继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局部加温对预防留置针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2月我院内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和五官科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局部加温,对比2组患者堵管及溶血发生率、 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对照组堵管发生率及溶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加温有助于降低留置针血栓形成概率,减少溶血发生率,使留置时间得以延长,减轻因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王旭菲;李玉芬;巫小琴;丁金强;郑宝忠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分娩疼痛又名产痛,其是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个体的生理过程, 是每一名孕妇必须经历的人生中严重的疼痛之一,难以承受的疼痛使得许多产妇放弃阴道顺产而选择剖宫产[1,2]. 据调查显示,2008年—2014年我国剖宫产率呈逐步增高趋势,至2014年为34.9%,部分省市高达62.5%[3].针刺穴位镇痛是一种古老的镇痛方法,近年来,因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且为非药物疗法,在临床上被应用于全身各部位镇痛治疗及分娩镇痛中[4]. 呼吸减痛法是目前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分娩止痛法.本文对针刺昆仑穴联合呼吸减痛法干预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石娟;王彩珊;勇霞;汪莉;樊彩凤;李彤;王朝红;黄建春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舒张压、收缩压、脉压数值并进行比较;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住院时间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三项血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2.0±3.6)周,与对照组的(3.6±4.4)周比较明显缩短;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达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其血压得到明显控制,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升,对于改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渠振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常见病因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方法.结果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中,消化性溃疡占42.5%,其次是急性胃黏膜损伤占17.5%,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1.7%,及胃溃疡8.3%.120例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后,均康复出院,护理有效率100%.结论 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有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淑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16例妊高征产妇,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2组患者的血压、产后24 h出血量、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环境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9.31%,低于观察组的98.28%(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其护理满意度,降低产后出血量,改善了生活质量.
作者:牛海英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