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的临床分析

杨振陆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卡托普利, 普伐他汀, 联合用药
摘要: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单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36例采取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上述两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进一步确保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风险及防范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6例ICU重症监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护理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 经过护理后,84例满意,18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总护理满意度为96.2%.结论 为有效提高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整体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率和护理纠纷率,需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大健康宣教力度.

    作者:董保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综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360份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将标本按照检验生化分析前控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0份.对照组(2015年1月-2015年6月)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采用常规方法控制,试验组(2015年6月-2016年1月)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采用综合质量控制,比较2组控制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采用综合质量控制后未执行三查七对、标本送验不及时、动脉血误抽为静脉血以及标本留取不正确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采用综合质量控制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检验精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原国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单极电刀低功率电凝扁桃体切除术5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单极电刀低功率电凝行扁桃体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需行扁桃体切除患者105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52例采用单极电刀低功率电凝切除,对照组53例行传统剥离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创面反应情况,复诊时伪膜脱落程度.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3,5d的疼痛和创面反应情况轻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0d复诊时的伪膜脱落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极电刀低功率电凝切除扁桃体手术效率高,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和创面反应轻,但创面恢复时间有所延长,应嘱患者注意.

    作者:姚智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异维A酸治疗中度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异维A酸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我院2014年6月份-12月收治的86例寻常痤疮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异维A酸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74.42%,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90.70%,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度寻常痤疮的的临床治疗上,采用异维A酸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常规治疗.

    作者:刘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颈椎病患者40例中医治疗与护理体会

    颈椎病是指与颈椎邻近的组织如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由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或者是其继发的椎间关节退行性变等原因,使上述组织功能受损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1].该病是临床较常见病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依靠常规的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近年来,我科对颈椎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明显缓解了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兴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4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2例膀胱肿瘤患者,均在TURBT后即行1次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然后定期进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并发腹膜外膀胱穿孔1例、术后出血2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轻度输尿管反流2例,无输尿管狭窄发生.术后随访2年~5年,肿瘤复发11例,复发率为26.19%,复发后肿瘤分期进展3例;复发患者予再次TURBT或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创伤小、恢复快,可反复进行,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可进一步降低肿瘤复发率,为临床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妇产科有产后出血倾向的100例孕产妇,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加卡前列甲酯栓治疗,治疗组采用缩宫素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产后2h、24 h出血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产后2h、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双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MSCT表现

    目的 分析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的MSCT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FOP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病变位于胸膜下,其内密度不均匀,其中3例呈类圆形,15例形态不规则;13例边缘模糊,6例周围见毛刺或索条;5例见支气管充气征;弓形凹陷征1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所有病例均行多期增强扫描,其中7例病变内见强化肺动脉影,13例病变见血管集束征,延迟强化13例,13例强化不均匀.结论 FOP的CT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性表现.分析肺部病灶形态、边缘、密度、病灶周围、胸膜改变及强化特点,若发现胸膜下有楔形病灶,中心液化坏死,延迟明显强化,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作者:张晓艳;宜继红;王建伟;赵振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的效果探讨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联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达到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45%;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32±4.96)d、18.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3±5.31)d、43.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促进护患关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淑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部收治的56例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28例.参考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为92.86%,明显比参考组的67.86%高;护理满意度为96.43%,明显比参考组的71.43%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玉葵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胸腹腔冲洗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脓胸腹膜炎及实施分阶段护理的效果

    目的 探讨胸腹腔冲洗治疗结核性渗出胸膜炎、脓胸、腹膜炎及实施分阶段护理的效果.方法 运用胸腹腔冲洗的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结核性腹膜炎,以及对其实施分阶段护理指导.结果 30例患者中29例均在较短时间内治愈出院,1例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避免了胸腹腔粘连,提高治疗效果及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脓胸、腹膜炎通过胸腹腔冲洗及实施分阶段护理,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局部治疗的效果,减少了胸腹膜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赵美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儿童血液病102例骨髓细胞学调查

    目的 对儿童血液病骨髓细胞学调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2例儿童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骨髓血细胞学结果,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发生率:肝大患者占43.1%,贫血占38.2%,出血占39.2%,发热占40.2%.结论 细胞形态学改变是血液病学的重要诊断标准,其有助于血液病的诊断,在血小板疾病诊断中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作者:路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成人水痘伴消化道出血1例

    1病例资料患者,女,24岁,2015年9月30日就诊于我院皮肤科,发病前1周曾有与有水痘患者接触史.2015年9月28日受凉后发作咽部疼痛、高热,次日头面部、躯干、四肢陆续发作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部分水疱溃烂;自觉瘙痒症状剧烈,伴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继而呕吐咖啡色样液体,每次约15~20 mL,无法进食;全身乏力疲软,四肢酸痛不适,无头晕头痛.患者否认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

    作者:陈方;林大东;谢明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遵义市红花岗区2011年-2015年食品和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全面了解我区食品和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更好地为“五病”防治及公共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2015年在我中心预防医学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食品和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资料,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2015年食品和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体检总人数为55 697人,检出阳性人数116例,五病检出率分别为:皮肤病0.117%、活动性肺结核0.063%、病毒性肝炎(甲肝0.018%、戊肝0.011%)、伤寒和痢疾为零,总检出率0.208%.结论 我区食品和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体检中以皮肤病、肺结核检出率高,甲肝、戊肝也有少量检出.应加强皮肤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对预防部分传染病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登秀;高华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辨证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20例,有效率为60%;观察组患者显效3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相较于西医治疗效果更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郭海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以及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2.9%,差异显著(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硝苯地平缓释片,同时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帅行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单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36例采取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上述两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进一步确保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振陆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胃溃疡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对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胃溃疡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对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3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2例,给予个体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精神状态、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溃疡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滑福利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15例,经阴道助产3例,剖宫产2例,产后2h出血量(98.3±19.63)mL,住院时间(5.66±1.9)d;对照组自然分娩2例,经阴道助产3例,剖宫产15例,产后2h出血量(135.76±20.34)mL,住院时间(9.38±2.3)d,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减少产后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任慧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外周血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外周血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93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非细菌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分别为54例和39例.对外周血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C反应蛋白水平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对细菌性感染诊断的准确性高于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在早期诊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秋香;林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