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维A酸治疗中度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刘平

关键词:寻常痤疮, 中度, 脂溢性皮炎, 异维A酸
摘要:目的 探讨异维A酸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我院2014年6月份-12月收治的86例寻常痤疮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异维A酸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74.42%,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90.70%,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度寻常痤疮的的临床治疗上,采用异维A酸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常规治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处方点评对我院处方质量管理的影响分析

    目的 对处方质量管理中使用处方点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经过处方点评的急诊处方600张,作为A组;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未经过处方点评的600张处方作为B组.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为参照,对比2组处方合格情况.结果 A组处方合格率为95.8%,B组处方合格率为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处方点评的方式,能够保证处方质量,提升处方的规范与严谨程度,对医疗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作者:张宇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社区糖尿病小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社区心理护理团队——糖尿病小组的构建及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社区糖尿病小组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居住在本辖区内的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传统一般护理和社区心理护理团队——糖尿病小组综合护理.统计记录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3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构建社区心理护理团队——糖尿病小组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英姿;何彩娣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探索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予以探讨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19例治疗有效,21治疗显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18例治疗有效,30例治疗显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俊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食管胃早癌患者行内镜黏膜剥离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食管、胃早癌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42例食管、胃早癌行ESD治疗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护理内容主要包含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术中观察与配合,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生活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等.结果 42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结论 规范的围术期护理能有效预防ESD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淤胆型肝炎20例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分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淤胆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淤胆型肝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栗醒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浅谈颅脑创伤急诊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

    颅脑创伤为临床常见急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入院后需及时进行治疗.颅脑创伤患者受应激因素的影响心理状态极不稳定,心理援助十分重要.现阶段,医学模式逐步转变为以人为本,不仅要重视医疗质量,而且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在抢救急重症患者的过程中,多数患者需要进行心理康复护理,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从而保障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颅脑创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健康护理方式进行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冬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产科急症手术患者的产前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产科急症手术患者的产前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30例产科急症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综合及人性化的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况好转率为84.6%,满意度为98.5%;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好转率为55.4%,满意度为60%.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实施综合及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心理状况的好转率,因此获得患者的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张俊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产后出血3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率、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2004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发生产后出血3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63.75%),胎盘因素造成产后出血占69.84%.产后出血在剖宫产、阴道助产、阴道顺产中的发生率分别为6.34%,5.54%,1.80%.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以内占83.33%.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警惕高危因素,提高接产技术与手术操作技术,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产妇产后在产房中留观2h是减少产后出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蒙元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综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360份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将标本按照检验生化分析前控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0份.对照组(2015年1月-2015年6月)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采用常规方法控制,试验组(2015年6月-2016年1月)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采用综合质量控制,比较2组控制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采用综合质量控制后未执行三查七对、标本送验不及时、动脉血误抽为静脉血以及标本留取不正确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采用综合质量控制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检验精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原国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以及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2.9%,差异显著(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硝苯地平缓释片,同时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帅行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慢性病预防控制在我国现行医改中的地位分析

    国民健康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是国家改善民生的关键.然而,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不断推进所致的环境恶化使得慢性病的发病率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慢性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也逐年增多.制定有效策略,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暴露,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是目前我国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

    作者:刘凤容;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就诊的10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超声表现进行研究.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术后均行病理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符合率可达95%以上.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诊断子宫肌瘤有较高价值,是妇科诊治子宫肌瘤术前必备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敏霞;靳鹏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异维A酸治疗中度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异维A酸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我院2014年6月份-12月收治的86例寻常痤疮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异维A酸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74.42%,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90.70%,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度寻常痤疮的的临床治疗上,采用异维A酸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常规治疗.

    作者:刘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儿童血液病102例骨髓细胞学调查

    目的 对儿童血液病骨髓细胞学调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2例儿童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骨髓血细胞学结果,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发生率:肝大患者占43.1%,贫血占38.2%,出血占39.2%,发热占40.2%.结论 细胞形态学改变是血液病学的重要诊断标准,其有助于血液病的诊断,在血小板疾病诊断中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作者:路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大同市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解我市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卫生安全,我所于2015年6月-9月对全市60所农村自备井供水学校的饮用水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样品60所农村自备井供水学校的饮用水.1.2 调查时间2015年6月-9月.

    作者:葛嫦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成人正常阑尾的超声检查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阑尾的超声声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从我院就诊经超声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无右下腹疼痛史阑尾正常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分析,2组阑尾壁厚度有差异性(P<0.05);阑尾直径、阑尾壁彩色血流显示率、阑尾壁动脉收缩期大峰速(PSV)、阻力指数等多项观察指标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正常阑尾在超声检查中可清晰显示,为诊断急性阑尾炎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在急腹症中可通过超声检查确诊或排除急性阑尾炎.

    作者:李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护理方法.方法 200例患儿作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下肢内踝下方大隐静脉可触摸(可见)部位作穿刺点穿刺,试验组选择内踝上方大隐静脉凸部位(点)穿刺.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回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穿刺成功率和首次穿刺见回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次穿刺见回血率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小儿下肢内踝作为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成功率高.不过,掌握必要的穿刺技巧,强化小儿穿刺过程中护理,对保证穿刺成功率,确保留置时间起着基础性作用.

    作者:时菊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序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序贯疗法,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1个疗程10d,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Hp转阴率、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复发情况.结果 采用脲酶试验评价Hp转阴率,观察组Hp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4%(42/50)和68%(34/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面直径平均为(1.28±0.5)mm,对照组溃疡面直径平均为(3.61±0.6)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疗效好,溃疡愈合率高,Hp再感染复发率低.

    作者:王艳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个体化护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异位妊娠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案,对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中实施个体化护理方案,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及早恢复,避免并发症发生,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纬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及预后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为1/30000~1/100000[1],致病基因定位在染色体13q14.3区,称为ATP7B基因,编码一种铜运P型三磷酸腺苷(ATP)酶;其突变致铜与前铜蓝蛋白结合,使转运蛋白铜蓝蛋白减少,大量未经结合的铜排泄障碍,铜在肝、脑、肾等重要器官中蓄积,引起以肝和脑损害为主的疾病.张忠胜等[2]采用PCR产物直接DNA测试法检测,发现ATP7B基因8号外显子778密码子是HLD患者的高频突变位点,12号外显子952密码子可能是HLD患者的高频突变位点,未发现14号外显子基因突变.HLD通常发生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其发病年龄悬殊,各器官损害顺序、程度及进展速度存在差异,导致首发症状不一、临床表现多样;一般而言,儿童期患者大部分以肝病为主的症状首发;青壮年期患者大多以震颤为主的神经症状首发,部分以构音障碍、肌张力障碍、精神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首发;少数以血液、肾脏、骨关节肌肉、皮肤等症状起病.HLD是少数可以有效控制的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系统治疗,可以亨受健康人一样的生活和寿命;如果发病时间长或出现严重并发症且不接受系统驱铜治疗,可终致残、致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本文对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及预后综述如下.

    作者:仇世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