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糖尿病小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陈英姿;何彩娣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社区, 心理护理, 糖尿病小组
摘要:目的 研究社区心理护理团队——糖尿病小组的构建及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社区糖尿病小组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居住在本辖区内的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传统一般护理和社区心理护理团队——糖尿病小组综合护理.统计记录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3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构建社区心理护理团队——糖尿病小组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颅脑创伤急诊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

    颅脑创伤为临床常见急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入院后需及时进行治疗.颅脑创伤患者受应激因素的影响心理状态极不稳定,心理援助十分重要.现阶段,医学模式逐步转变为以人为本,不仅要重视医疗质量,而且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在抢救急重症患者的过程中,多数患者需要进行心理康复护理,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从而保障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颅脑创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健康护理方式进行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冬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4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2例膀胱肿瘤患者,均在TURBT后即行1次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然后定期进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并发腹膜外膀胱穿孔1例、术后出血2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轻度输尿管反流2例,无输尿管狭窄发生.术后随访2年~5年,肿瘤复发11例,复发率为26.19%,复发后肿瘤分期进展3例;复发患者予再次TURBT或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创伤小、恢复快,可反复进行,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可进一步降低肿瘤复发率,为临床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就诊的10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超声表现进行研究.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术后均行病理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符合率可达95%以上.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诊断子宫肌瘤有较高价值,是妇科诊治子宫肌瘤术前必备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敏霞;靳鹏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产后出血3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率、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2004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发生产后出血3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63.75%),胎盘因素造成产后出血占69.84%.产后出血在剖宫产、阴道助产、阴道顺产中的发生率分别为6.34%,5.54%,1.80%.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以内占83.33%.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警惕高危因素,提高接产技术与手术操作技术,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产妇产后在产房中留观2h是减少产后出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蒙元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妇产科有产后出血倾向的100例孕产妇,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加卡前列甲酯栓治疗,治疗组采用缩宫素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产后2h、24 h出血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产后2h、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双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食管胃早癌患者行内镜黏膜剥离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食管、胃早癌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42例食管、胃早癌行ESD治疗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护理内容主要包含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术中观察与配合,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生活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等.结果 42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结论 规范的围术期护理能有效预防ESD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外周血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外周血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93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非细菌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分别为54例和39例.对外周血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C反应蛋白水平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对细菌性感染诊断的准确性高于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在早期诊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秋香;林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使用心电图进行诊断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并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所占比例为74.35%,与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所占比例25.64%相比明显较多.ST段抬高是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主要表现,非ST段抬高是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主要表现.结论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对于非典型患者要辅助其他诊断方法进行检查,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袁晓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理结局分类量表在心脏病指导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结局分类量表在心脏病指导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为护理结局分类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根据第三版《护理结局分类》中有关心脏病患者的相关指标制定问卷,对我院110例心脏病患者在健康指导前后进行问卷填写.结果 应用护理结局分类量表对心脏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后,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病自我管理(68.9±7.2)分;危险控制:心血管健康(12.6±1.6)分;知识:心脏病管理(81.3±8.5)分,这三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健康指导前(P<0.05).结论 将护理结局分类量表用于评价心脏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心脏病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预防其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

    作者:凌香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大同市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解我市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卫生安全,我所于2015年6月-9月对全市60所农村自备井供水学校的饮用水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样品60所农村自备井供水学校的饮用水.1.2 调查时间2015年6月-9月.

    作者:葛嫦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渐进式康复护理法在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对渐进式康复护理法应用于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8例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观察组患者行渐进式康复护理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4.87%)与对照组患者(79.49%)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而言,渐进式康复护理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推广.

    作者:陈渝婷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单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36例采取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上述两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进一步确保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振陆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诊清创缝合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清创缝合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急诊外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施行清创缝合术的1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施行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70例,除进行常规手术护理外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心理反应,配合程度,术中心率、血压,术后伤口疼痛程度,Ⅰ期愈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情绪平稳,术中心率、血压稳定,配合度高且伤口Ⅰ期愈合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稳定患者情绪,确保术中心率血压平稳,缩短手术时间,促进伤口Ⅰ期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马秋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探索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予以探讨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19例治疗有效,21治疗显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18例治疗有效,30例治疗显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俊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MSCT表现

    目的 分析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的MSCT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FOP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病变位于胸膜下,其内密度不均匀,其中3例呈类圆形,15例形态不规则;13例边缘模糊,6例周围见毛刺或索条;5例见支气管充气征;弓形凹陷征1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所有病例均行多期增强扫描,其中7例病变内见强化肺动脉影,13例病变见血管集束征,延迟强化13例,13例强化不均匀.结论 FOP的CT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性表现.分析肺部病灶形态、边缘、密度、病灶周围、胸膜改变及强化特点,若发现胸膜下有楔形病灶,中心液化坏死,延迟明显强化,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作者:张晓艳;宜继红;王建伟;赵振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护理方法.方法 200例患儿作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下肢内踝下方大隐静脉可触摸(可见)部位作穿刺点穿刺,试验组选择内踝上方大隐静脉凸部位(点)穿刺.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回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穿刺成功率和首次穿刺见回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次穿刺见回血率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小儿下肢内踝作为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成功率高.不过,掌握必要的穿刺技巧,强化小儿穿刺过程中护理,对保证穿刺成功率,确保留置时间起着基础性作用.

    作者:时菊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成人正常阑尾的超声检查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阑尾的超声声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从我院就诊经超声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无右下腹疼痛史阑尾正常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分析,2组阑尾壁厚度有差异性(P<0.05);阑尾直径、阑尾壁彩色血流显示率、阑尾壁动脉收缩期大峰速(PSV)、阻力指数等多项观察指标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正常阑尾在超声检查中可清晰显示,为诊断急性阑尾炎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在急腹症中可通过超声检查确诊或排除急性阑尾炎.

    作者:李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处方点评对我院处方质量管理的影响分析

    目的 对处方质量管理中使用处方点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经过处方点评的急诊处方600张,作为A组;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未经过处方点评的600张处方作为B组.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为参照,对比2组处方合格情况.结果 A组处方合格率为95.8%,B组处方合格率为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处方点评的方式,能够保证处方质量,提升处方的规范与严谨程度,对医疗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作者:张宇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以及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2.9%,差异显著(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硝苯地平缓释片,同时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帅行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人工关节置换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过程当中,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改善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