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花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单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36例采取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上述两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进一步确保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振陆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93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非细菌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分别为54例和39例.对外周血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C反应蛋白水平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对细菌性感染诊断的准确性高于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在早期诊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秋香;林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辨证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20例,有效率为60%;观察组患者显效3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相较于西医治疗效果更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郭海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序贯疗法,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1个疗程10d,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Hp转阴率、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复发情况.结果 采用脲酶试验评价Hp转阴率,观察组Hp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4%(42/50)和68%(34/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面直径平均为(1.28±0.5)mm,对照组溃疡面直径平均为(3.61±0.6)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疗效好,溃疡愈合率高,Hp再感染复发率低.
作者:王艳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清创缝合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急诊外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施行清创缝合术的1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施行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70例,除进行常规手术护理外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心理反应,配合程度,术中心率、血压,术后伤口疼痛程度,Ⅰ期愈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情绪平稳,术中心率、血压稳定,配合度高且伤口Ⅰ期愈合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稳定患者情绪,确保术中心率血压平稳,缩短手术时间,促进伤口Ⅰ期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马秋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以及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2.9%,差异显著(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硝苯地平缓释片,同时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帅行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异位妊娠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案,对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中实施个体化护理方案,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及早恢复,避免并发症发生,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纬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护理方法.方法 200例患儿作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下肢内踝下方大隐静脉可触摸(可见)部位作穿刺点穿刺,试验组选择内踝上方大隐静脉凸部位(点)穿刺.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回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穿刺成功率和首次穿刺见回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次穿刺见回血率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小儿下肢内踝作为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成功率高.不过,掌握必要的穿刺技巧,强化小儿穿刺过程中护理,对保证穿刺成功率,确保留置时间起着基础性作用.
作者:时菊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胸腹腔冲洗治疗结核性渗出胸膜炎、脓胸、腹膜炎及实施分阶段护理的效果.方法 运用胸腹腔冲洗的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结核性腹膜炎,以及对其实施分阶段护理指导.结果 30例患者中29例均在较短时间内治愈出院,1例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避免了胸腹腔粘连,提高治疗效果及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脓胸、腹膜炎通过胸腹腔冲洗及实施分阶段护理,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局部治疗的效果,减少了胸腹膜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赵美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综合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360份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将标本按照检验生化分析前控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0份.对照组(2015年1月-2015年6月)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采用常规方法控制,试验组(2015年6月-2016年1月)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采用综合质量控制,比较2组控制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采用综合质量控制后未执行三查七对、标本送验不及时、动脉血误抽为静脉血以及标本留取不正确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检验生化分析前采用综合质量控制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检验精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原国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肥胖症患者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对7例住院期间肥胖症患者采用口头教育、讲座等多元化教育方式进行健康宣教.结果 7例单纯肥胖症患者,采用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护理人员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使肥胖症患者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祁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食管、胃早癌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42例食管、胃早癌行ESD治疗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护理内容主要包含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术中观察与配合,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生活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等.结果 42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结论 规范的围术期护理能有效预防ESD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组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记录并比较2组结石排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结石排净率高达93.55%,对照组结石排净率仅为77.42%(P<0.05),提示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35%)虽略高于对照组(12.90%),但2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 对输尿管结石患者给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晓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在我院妇科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52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对比2组宫颈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宫颈癌患者在术后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异常,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对手术的满意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有助于患者身心康复,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戎有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为1/30000~1/100000[1],致病基因定位在染色体13q14.3区,称为ATP7B基因,编码一种铜运P型三磷酸腺苷(ATP)酶;其突变致铜与前铜蓝蛋白结合,使转运蛋白铜蓝蛋白减少,大量未经结合的铜排泄障碍,铜在肝、脑、肾等重要器官中蓄积,引起以肝和脑损害为主的疾病.张忠胜等[2]采用PCR产物直接DNA测试法检测,发现ATP7B基因8号外显子778密码子是HLD患者的高频突变位点,12号外显子952密码子可能是HLD患者的高频突变位点,未发现14号外显子基因突变.HLD通常发生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其发病年龄悬殊,各器官损害顺序、程度及进展速度存在差异,导致首发症状不一、临床表现多样;一般而言,儿童期患者大部分以肝病为主的症状首发;青壮年期患者大多以震颤为主的神经症状首发,部分以构音障碍、肌张力障碍、精神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首发;少数以血液、肾脏、骨关节肌肉、皮肤等症状起病.HLD是少数可以有效控制的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系统治疗,可以亨受健康人一样的生活和寿命;如果发病时间长或出现严重并发症且不接受系统驱铜治疗,可终致残、致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本文对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及预后综述如下.
作者:仇世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社区心理护理团队——糖尿病小组的构建及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社区糖尿病小组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居住在本辖区内的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传统一般护理和社区心理护理团队——糖尿病小组综合护理.统计记录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3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构建社区心理护理团队——糖尿病小组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英姿;何彩娣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妇产科有产后出血倾向的100例孕产妇,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加卡前列甲酯栓治疗,治疗组采用缩宫素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产后2h、24 h出血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产后2h、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双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抽选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42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7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强化教育,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透析不依从、服药不依从、饮食不依从、运动不依从、通路保护不依从分别为14例、10例、9例、12例、4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例、20例、19例、23例、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辛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2例膀胱肿瘤患者,均在TURBT后即行1次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然后定期进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并发腹膜外膀胱穿孔1例、术后出血2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轻度输尿管反流2例,无输尿管狭窄发生.术后随访2年~5年,肿瘤复发11例,复发率为26.19%,复发后肿瘤分期进展3例;复发患者予再次TURBT或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创伤小、恢复快,可反复进行,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可进一步降低肿瘤复发率,为临床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超声检查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凸阵探头,探头频率为3.5 MHz,使用规范化操作方法观察体检者肝脏声像图改变.结果 2 476例常规体检者中检查出脂肪肝患者438例,按性别、年龄等进行分析.结论 超声检查是脂肪肝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迅速、准确、无创、可重复性强的优点,且可指导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作者:李建刚;樊金莲;王成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