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分析

黄倩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救护理,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护理,护理组患者给予系统护理,记录2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经积极救治后,护理组患者死亡11例(26.19%),对照组患者死亡14例(33.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存活率,但其预后主要与发生功能障碍的脏器数量相关。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与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3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为患儿展开日常护理时,均给予健康教育。对患儿家长掌握手足口病知识的能力、预防措施掌握情况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3例手足口病患儿及家长经过相应护理干预后,掌握临床表现相关知识51例(96.2%),掌握传播途径相关知识53例(100%),掌握消毒措施相关知识50例(94.3%),掌握预防措施相关知识52例(98.1%),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为98.1%。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中同时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知能力,使其更好地配合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孙俊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关口优化护理缩短全麻腹部手术康复时间65例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全麻下腹部手术几个关口采用优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30例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及手术的泌尿外科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关口优化护理与常规护理,观察2组在并发症发生与住院时间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缩短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口优化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泌尿外科全麻下腹部手术术中并发症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措施。

    作者:樊俊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阑尾炎手术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对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阑尾炎手术患者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凤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良好护患沟通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探讨

    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患者及家属、陪待、监护人的关系,护患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信任关系和治疗关系,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为前提条件的。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推行,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得到更有价值的病情资料,有利于护士白衣天使形象的树立,有利于心理护理的实施,更有利于健康教育的普及[1]。

    作者:范明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加强神经内科护理巡视的实践与思考

    为加强神经内科护理巡视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根据医院分级护理要求,结合神经内科专科特点,探索设计适应专科特点的分级护理巡视记录单。通过加强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治疗及巡视等环节,护理人员明确了观察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巡视工作,有利于每一位患者得到更全面的照护。

    作者:孙邦艳;何小娟;卢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阑尾炎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期间实施阑尾炎手术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组和护理组,护理组在普通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围术期护理对策。对比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护理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普通组;护理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组。结论对阑尾炎患者实施围术期专业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效果显著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蕾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胆结石患者36例围术期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到我院进行胆结石手术治疗患者36例,分成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在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胆结石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作者:李秀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患者33例,重点分析其输液方法、效果以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33例患者中,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为7 d,短为2 d,平均为(4.5±2.5)d,在此过程中无患者由于留置针而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儿科患者行静脉留置针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保护静脉血管畅通,有利于及时给药,并且能够减少儿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具有临床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赵海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和健康教育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与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引起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严重者可以导致肢端坏疽。其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足患者也不断增多,不仅患者自身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监测能力,重视足部护理,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

    作者:苏兰芬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倾听技术在健康体检者中的护理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倾听技术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护理应用与效果分析。方法护士对健康体检的人群应用非语言技术和一些适当的重复、适时的总结和情感反应等倾听技术进行沟通,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00例体检者中,对护士服务满意度达96%。结论运用倾听技术,可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提高体检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程臻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耳鼻喉手术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68例耳鼻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创造舒适环境、分散注意力、心理干预、家属支持、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缓解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作者:潘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术(VDS)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35例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处理创面,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情况。结果35例患者在应用VDS治疗术后血性引流液4 d后减少,引流通畅,2周后将引流物拆除,拆除后观察创面恢复良好,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良好。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难愈性创面,加上优质的护理,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焦雪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复杂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复杂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术修复四肢创面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术后一次性肉芽生长良好的25例,有3例经过二次清创二次封闭后肉芽组织生长鲜活。肉芽生长良好后给予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再次负压封闭,8 d后撤除封闭引流,28例全部成活。结论重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败的关键。

    作者:龚新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护理,护理组患者给予系统护理,记录2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经积极救治后,护理组患者死亡11例(26.19%),对照组患者死亡14例(33.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存活率,但其预后主要与发生功能障碍的脏器数量相关。

    作者:黄倩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91例确诊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编号、分组,单号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措施,双号45例(预见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预见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5.56%、便秘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13%,3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疾病评估、降低颅内压、控制发热、呼吸道护理、胃管护理、尿管护理和预防便秘等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在保护脑组织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成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高龄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行胆囊切除术的48例高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48例高龄患者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为89.58%,中途转开腹手术5例,占10.42%;平均手术时间(34.5±7.5)min;所有患者均在术后4 d~9 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6.5±1.9)d;43例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对高龄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具有关键性作用。

    作者:陈英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促进高血压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高血压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随访2年后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干预后舒张压比较、收缩压比较、对疾病的认识、不良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的控制、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经有效的康复护理后,血压明显得到控制,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汤剑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浅析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领域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整体医疗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相应的,人民对于医学方面的各种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临床带教作为现代护理教育过程中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证理论教学成功走向临床实践的重要基础。因此,对于现代医学院校内现有学生临床带教工作有效的实施,是保证现代临床护理带教能够完美完成的基础。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临床护理带教还存在严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护理带教中存在问题的研究,进而总结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徐雪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有创血压监测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择期给予心脏介入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焦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有创血压监测期间各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开展可提高有创血压监测质量,降低心脏介入术中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疗效。

    作者:王钟慧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浅谈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体会

    众所周知护理工作繁重琐碎,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热情才能适应日前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特别是近几年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的广泛推行,给护理人员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对满足患者需求,护士应采取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我科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更应该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优良的服务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因此,护士长应从患者出发,在狠抓服务和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要多动脑筋、想办法,会用技巧、方法管理好科室,留住护理人才,以积极的心态带领科室护士脚踏实地做好护理工作,真心诚意为患者服务。

    作者:来惠琴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