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及护理

李艳华;穆敏

关键词:膀胱癌, 膀胱灌注, 表柔比星, 方法,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的方法 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59例保留膀胱的膀胱癌术后患者用钳夹灌注法行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并对灌注前、中、后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钳夹灌注法可提高患者灌注的舒适度,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灌注治疗.结论 熟练规范的操作技术及正确有效的护理是预防及减少患者不适,完成全程灌注化疗,确保疗效的关键.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梗死卧床期间合并便秘的综合防治体会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在卧床期间合并便秘的防治与护理方法 ,避免因便秘加重心脏负担而使病情恶化,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对60例合并便秘症状的患者进行综合防治与护理.结果 60例患者无1例因便秘而使心肌梗死病情加重,为患者的健康恢复提供了保证.结论 综合防治护理法痛苦小、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作者:程永霞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方法 对88例泌尿外科手术病例实施心理护理,首先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掌握其心理障碍类型,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其接受能力,对患者采取适当方法 ,进行心理疏导,在全程护理过程中,始终贯穿人性化的护理模式,从而提高医疗与护理质量.结果全组病例经及时、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心理障碍逐渐消除,能积极配合医疗与护理,使治疗达到满意效果;未发生因心理障碍者对医疗与护理的抗拒行为.结论 积极、认真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以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与护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钟慕贤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新形势下中职护理解剖学的教学心得

    目前,中职护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自控力不足、基础偏差、厌学情绪、学习方法 不当、学习目的 不明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因此,作为一名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新时期生源的特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调整教育教学的思路,做到因才施教,理顺教与学两者的关系,采取积极主动的举措,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

    作者:林平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脑血管病急性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降低脑血管病患者病死率和提高生存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6年-2007年住院确诊的52例脑血管病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从而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护理措施.结果 52例患者中,治愈32例,好转16例,无变化2例,死亡2例.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果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利于医生早期作出诊断和治疗;对减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存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向云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晨间护理质量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晨间护理质量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病区安置.两个病区的环境、设施、服务条件相同,对照组由2名早班护士以现行护理标准进行晨间护理,试验组由护士长同1名早班护士按照修订后的护理标准进行晨间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这2组患者分别在住院第3日、第7日、第14日发放<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患者及时填写后收回,对填写符合要求的100例问卷表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2组患者满意率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统计表明: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晨间护理质量越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就越高;晨间护理质量越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就越低.结论 应进一步提高护理标准,使晨间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诊疗休养环境,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刘娟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每日一问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每日一问制即每天由在班的护理人员参加,护士长主持,针对本病区24 h内的护理工作进行简要评价,对当天的护理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并就本专业相关护理问题,随机提问1名护士,我们称之为护士长每日一问制,简称每日一问制.

    作者:葛生亚;任学荣;李娜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具有依赖性药物的停用护理

    停药,意味着疾病的治愈,或药物对疾病已不产生治疗效果(包括药物具有双重性和耐受性)或药物对机体产生较重的不良反应.由于药物具有双重性,且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上的特点,机体对药物的处置需要一定的时间;

    作者:陈云蓉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如何搞好临床护理安全是摆在每一名护理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进行了总结.

    作者:杨翠琴;穆睿华;李慧芳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日趋加深,老年人机体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衰老,各项功能直线下降.伴随着健康状态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王瑞柳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留观患者特殊心理的观察与护理

    急诊留观患者的心理状态多种多样,通过细心观察,针对患者的特殊心理反应--角色的强化、淡化与牵强,将患者具体分类,妥当安置.通过合格的护士角色和扩大的护士角色两方面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密切联系患者,做患者的贴心人, 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谭建华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缺氧性坏死.

    作者:丁爱男;张玉兰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静脉穿刺成功的经验之谈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它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救治患者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在认真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谈谈对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作者:韩红丽;黄美琴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利用介入放射学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以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这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方法[1],此方法可以阻断肿瘤的血供,使瘤体严重缺血和坏死而缩小[2].2008年5月-2009年5月,我科对3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了此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酸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不但可以显著降低总胆同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一定程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的水平,而且还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从而确立了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杨晖;胡伟;张大东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电子护理文书书写中常见的问题及防范对策

    随着医院医疗信息软件在临床的投入使用,传统的病历归档正逐渐为现今的网络管理所取代.电子护理文书是医院信息系统中护士工作站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护理文书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电子病历书写具有方便、快捷、明了、经济、实用、规范、时效性强、可在线保存、随时查阅等优点,使得电子护理文书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应用.

    作者:杨杰民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浅谈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也随之增加,其健康教育问题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及难点.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引起机体总体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及疾病迁延等,均影响老年患者生理、心理和病情变化.

    作者:张桂枝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护士长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管理体会

    护士长是病区护理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领导者之一.护士长应掌握一定的医院感染知识,指导和带领护理人员共同学习,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强化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制定控制本病区感染计划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作者:王美秀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一起群集性腹泻事件的医院感染控制对策及思考

    目的 总结群集性腹泻事件的医院感染控制对策,引发思考,进一步提高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防控能力.方法 调查发病情况、实验室检查、流行特征,提出医院感染控制对策,考核和评估各项干预措施的实际效果.结果腹泻事件有效控制,无医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结论 制定合理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对策,对进一步提高群体性腹泻事件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淑会;王淑红;郭演平;张江卫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健康教育

    目的 促进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提高冠心痛患者的运动能力,促进冠心病患者社会、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评估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健康状况,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了解其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实施治疗方案、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冠心病患者提高了康复依从性.结论 建立合理的治疗方案,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树立心脏康复信念,提高疾病感知.同时在良好的社会支持下,可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

    作者:张惠琴;吴秋霞;李丽霞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疏导

    血液透析是指在短时间内快速清除体内毒素及水分的治疗方式,是以纠正患者的一些生理指标为目的的一种带有创伤性的终身治疗,是治疗终末期肾病、延长患者生命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国内外研究表明,进行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预后有重大的影响,在医疗模式转变的今天,其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马燕玲 刊期: 2010年第1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