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

丁爱男;张玉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缺氧, 动脉血流, 性坏死, 基础, 持久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缺氧性坏死.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的不良影响及护理.方法 对我院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46例中剖宫产占57%,阴道产占43%,早产占48%,胎儿宫内窘迫占26%,新生儿窒息占7%,产后出血占4.8%,其中有2例死胎.结论 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孕期保健,指导家庭自我监护,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做好产前监护及产时、产后的观察,加强皮肤护理、饮食指导与心理疏导.必要时,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和产科并发症.

    作者:李卫芳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留观患者特殊心理的观察与护理

    急诊留观患者的心理状态多种多样,通过细心观察,针对患者的特殊心理反应--角色的强化、淡化与牵强,将患者具体分类,妥当安置.通过合格的护士角色和扩大的护士角色两方面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密切联系患者,做患者的贴心人, 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谭建华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浅谈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也随之增加,其健康教育问题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及难点.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引起机体总体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及疾病迁延等,均影响老年患者生理、心理和病情变化.

    作者:张桂枝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应用临床路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目的 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 ,试验组应用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放疗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减轻了放疗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放疗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痛苦,使放疗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宾三梅;林雪梅;杨肖华;欧秀谏;陈小容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缺氧性坏死.

    作者:丁爱男;张玉兰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具有依赖性药物的停用护理

    停药,意味着疾病的治愈,或药物对疾病已不产生治疗效果(包括药物具有双重性和耐受性)或药物对机体产生较重的不良反应.由于药物具有双重性,且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上的特点,机体对药物的处置需要一定的时间;

    作者:陈云蓉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浅谈初次献血者献血前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我站每年接待无偿献血者约1万余人次,其中30%为初次献血者,初次献血者中70%以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了无偿献血的招募工作.为了保证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促进初步献血者成为固定献血者这项工作的展开成为血站面临的现实问题.

    作者:兰艳红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输液记录单在临床护理应用中的体会

    静脉输液是利用静脉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液体或药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静脉输液已经成为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其目的是使病情尽快恢复,且能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

    作者:王蕊婷;吕云霞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疏导

    血液透析是指在短时间内快速清除体内毒素及水分的治疗方式,是以纠正患者的一些生理指标为目的的一种带有创伤性的终身治疗,是治疗终末期肾病、延长患者生命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国内外研究表明,进行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预后有重大的影响,在医疗模式转变的今天,其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马燕玲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浅谈农村留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我国实行和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就诊于农村基层医疗单位的留守老年患者逐年增多.这是一群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建设作出了并且还将继续作出贡献与牺牲的特殊患者群体,他们与一般的老年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

    作者:符凤秀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晨间护理质量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晨间护理质量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病区安置.两个病区的环境、设施、服务条件相同,对照组由2名早班护士以现行护理标准进行晨间护理,试验组由护士长同1名早班护士按照修订后的护理标准进行晨间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这2组患者分别在住院第3日、第7日、第14日发放<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患者及时填写后收回,对填写符合要求的100例问卷表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2组患者满意率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统计表明: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晨间护理质量越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就越高;晨间护理质量越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就越低.结论 应进一步提高护理标准,使晨间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诊疗休养环境,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刘娟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对76例医疗投诉的分析思考

    随着高龄人群的增加、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新的医疗技术不断地应用于临床,带病生存的人数逐年增加,对于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作者:刘悦锋;李锦歌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提升护理水平

    现代护理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日益丰富,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全面扎实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临床操作技术,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者:段平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2例报告

    例1:患者,女,48岁.因感冒发热咽痛2 d,2008年8月6日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8℃,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1 mm Hg=0.133 kPa).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胸部X线透视检查:双肺纹理增粗,紊乱,未见片状模糊阴影.初步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双黄连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

    作者:杜文君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浅谈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导管伴随性感染、尿道损伤、膀胱功能损伤、导尿管表面结晶形成、患者角色适应不良等是留置导尿主要的并发症,对其预防和护理的有效措施主要有:合理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和结晶;改进现行尿液引流方法,减少膀胱功能损害;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能,减少护理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一村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牵引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脱出康复护理指导的效果.方法 对102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进行腰椎牵引治疗,指导正确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和适当的生活方式.结果102例患者中,显效87例,占85.2%;有效12例,占11.7%;无效3例.结论 牵引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指导,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秋玲;林燕斌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电子护理文书书写中常见的问题及防范对策

    随着医院医疗信息软件在临床的投入使用,传统的病历归档正逐渐为现今的网络管理所取代.电子护理文书是医院信息系统中护士工作站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护理文书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电子病历书写具有方便、快捷、明了、经济、实用、规范、时效性强、可在线保存、随时查阅等优点,使得电子护理文书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应用.

    作者:杨杰民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利用介入放射学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以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这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方法[1],此方法可以阻断肿瘤的血供,使瘤体严重缺血和坏死而缩小[2].2008年5月-2009年5月,我科对3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了此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日趋加深,老年人机体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衰老,各项功能直线下降.伴随着健康状态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王瑞柳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浅谈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新生儿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达100%[1].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lbiotic associatedl diarrhea,AAD)是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由于新生儿生理、病理特点,对病原易感且感染后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上病原学诊断的滞后性和假阴性,使得临床上较难准确把握应用抗生素指征而发生滥用现象,引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作者:尉连俊 刊期: 2010年第1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