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跃辉;李瑞庄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M)是老年人的一种少见的免疫增殖性疾病,主要以骨髓中淋巴样浆细胞增殖和血清中的单克隆IgM增多,而导致许多异常的临床表现与体征.
作者:石青武;任卫全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多的国家,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高龄趋势明显是我国人口发展的特征.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按照国际惯例,如果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那么该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属于老年型.而完成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70年,我国只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相比其速度是非常快的.
作者:廖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补肾宁心汤(自拟)结合针灸对治疗缓慢型房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补肾宁心汤结合针灸治疗缓慢型房颤38例的临床情况.结果 显效27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4.7%.结论 补肾宁心汤结合针灸对缓慢型房颤的治疗效果好,显效率高.
作者:张洁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3.0F微导管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使用适应证.方法 22例患者使用3.0F SP导管分别在支气管动脉主干或支气管动脉分支超选择插管行栓塞化疗术,栓塞物质为明胶海绵颗粒.结果 22例患者共使用微导管25次,成功率100%.肿瘤病灶缩小>80%者18例(81.8%),缩小<50%者4例(18.2%),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导管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适用于肿瘤动脉细小、走行迂曲、与肋间动脉及骨髓动脉共干的患者,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作者:巫启恒;曾志宏;王奕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医德医风建设是学院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它是一个连续的教育过程,我们要通过入校后的专业思想教育、社会实践、基础课、专业课、职业道德课以及实习阶段,将医德医风教育渗透到其中.只有加强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建设,才能把医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作者:郑韵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竞争上岗是医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医院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项有效方法,在推行过程中,竞争活动的成败者及群众出现一些思想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竞争上岗的落选者,其思想问题的复杂性、突出性可想而知,如何做好落选者的思想工作,不仅关系到落选者的身心健康和近期的工作状况,更会影响今后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开展,甚至影响人事制度改革能否继续贯彻与推进.
作者:朱丽霞;黄高贵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疾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方法 对177例甲状腺疾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手术、病理或穿刺细胞学、实验室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177例中,单一甲状腺疾病的有161例,占91.0%;多源甲状腺疾病16例,占9.0%.良性病变161例,占91.0%;恶性病变12例,占6.8%;良性病变合并恶性病变4例,占2.2%.结论 各种甲状腺疾病多有不同的声像图表现,虽部分病例图像可类似,但只要注意结合临床和有关实验室检查,大多数单一甲状腺疾病应可作出对临床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提示,而多源性甲状腺疾病,除结节性甲状腺肿并Graves病外,多仅提示一种诊断,诊断符合率较低.
作者:刘刚;李军;何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随着公众观念的转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之间的冲突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之一.医疗纠纷多与患者知情同意权有关.患者对医疗行为的高风险、对疾病认识的局限性、患者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认识不足,以及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缺乏正确理解和认识是造成当前医疗纠纷迅速增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宜桐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56例新鲜不同类型股骨骨折在非X线下行有限切口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56例术后X线片显示,交锁髓内钉远端均距股骨髁间关节面2 cm以上,与健肢等长,轴线一致,锁钉准确,骨折远段无旋转及成角.随访8个月~4年,无松钉、断钉、内固定失效.结论 基层医院在非X线下,只要掌握适应证、手术技巧,均可开展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左毕;和丽琴 刊期: 2009年第13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发热、咳嗽,伴心慌、气促、下肢水肿加重3d入院.既往有游走性关节疼痛40余年,近20多年来,反复心慌、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曾多次住院.
作者:李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机采血小板由于设备、场地的限制,采集时间长等原因开展起来有一定难度.这项工作全省、全国进度情况都不尽如人意[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我市中心血站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半年时间内招募到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400多人,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
作者:梁志刚;马秀;林国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盆腔良性囊肿.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将无水乙醇注入患者的囊肿腔内,观测治疗后声像图的变化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对盆腔良性囊肿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行药物介入治疗,可达到或超过与手术切除囊肿相近的治疗效果.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盆腔良性囊肿是简便、创伤小、成功率高、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吴军;车桂华;曹红卉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发生于6个月~3岁之间,偶见于4岁~5岁,在所有小儿惊厥中占30%,大多发生于急骤高热(39~40℃)开始后的12 h内,如频繁抽搐或惊厥持续时间过长(超过30 min),日后易发生癫痫,故应迅速解除高热及惊厥以减少后遗症.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再次高热更易出现高热惊厥,故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非常重要.
作者:卫娟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宫颈间断缝合加卵圆钳钳夹治疗产后顽固性子宫下段乏力性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7年12月16例产后顽固性子宫下段出血施行宫颈间断缝合加卵圆钳钳夹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产后顽固性子宫下段乏力性出血治疗均获成功,术后随访子宫缩复良好,42 d回访宫颈外观无异常,缝线均吸收.随访3个月~6个月无宫颈管狭窄发生.结论 宫颈间断缝合加卵圆钳钳夹治疗顽固性子官下段出血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香菊;唐桂春;刘静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王老的专家门诊,1年来就有小刘和小张跟随学习,近日又来了两名帅小伙——小邹和小邵来实习.他们经常在一起研究和探讨.
作者:袁景贤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世界卫生组织调杳指出,全球的患者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v32%.我国现有<14周岁的儿童约4亿,然而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合理应用药物而导致耳毒性药物致聋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儿童合理用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生存与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就如何安全、合理使用儿科药物进行初步探讨如下.
作者:朱兴菊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应用Bact/Alert BPA/N培养基对采血袋的抗凝剂无菌检查进行可行性验证.方法 采用直接接种法将一定浓度藤黄八叠球菌、生孢梭菌和白色念珠菌等菌株接种于含有抗凝剂Bact/AlertBPA/N培养瓶中,加载于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中培养,观察其生长菌的时间及结果.结果 三种实验菌种在接种符合培养培养基用量要求的血袋抗凝剂于Bact/Alert BPA/N培养基中,均可在7 d(168 h)内生长判定阳性.结论 采用直接接种法接种于Bact/Alert BPA/N培养基中,应用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对采血袋的抗凝剂的无菌检查是可行的,且可避免检查结果出现假阴性现象.
作者:黄金环;杨勇刚;庞栋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时行肌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 对9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肌瘤剔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产褥病率及切口愈合情况与正常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是有价值而且可行的,但是对于较大(直径>5 cm)的肌壁间或黏膜下肌瘤,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以保证手术的安全.
作者:莫蕊隆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胸腹部多发伤治疗经验.方法 针对不同的受伤部位,施行相应的外科手术,术后辅予机械通气.结果 18例中存活15例,死亡3例.结论 治疗及时,合理应用呼吸机及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补充营养,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成功救治胸腹部多发伤并ARDS的关键措施.
作者:付涛;付敏;付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提出,医务人员面临着新形势下的巨大挑战.本文结合门诊药房工作的具体实践及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从窗口药学服务的常见问题、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药房窗口药学服务与用药指导,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促进药学事业发展.
作者:叶雪君 刊期: 200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