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确理解和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李宜桐

关键词:维护, 医疗纠纷, 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患者知情同意权, 认识的局限性, 患者个体差异, 理解和认识, 医务人员, 医疗行为, 医患关系, 社会发展, 法律意识, 高风险, 多因素, 增强, 热点, 矛盾, 疾病, 观念, 公众
摘要:随着公众观念的转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之间的冲突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之一.医疗纠纷多与患者知情同意权有关.患者对医疗行为的高风险、对疾病认识的局限性、患者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认识不足,以及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缺乏正确理解和认识是造成当前医疗纠纷迅速增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Hp相关性溃疡患者疗程的影响

    目的 观察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根除Hp治疗的常用三联治疗方案7 d疗程和14d疗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Hp检测(尿素酶法)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治疗7 d,B组治疗14 d,观察Hp根除情况、溃疡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B组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 14d疗程明显优于7 d疗程,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单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替米沙坦与福辛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比较

    目的 比较替米沙坦与福辛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近期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对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血压情况,一组加用替米沙坦80 mg/d;另一组加用福辛普利10 mg/d,随访4周,分别监测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运动耐量.结果 ①替米沙坦组总有效率83.3%,福辛普利组总有效率7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2组治疗后运动耐量6 min内所能步行的大距离均有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检查,提示对收缩功能改善较福辛普利组明显;④替米沙坦组30例全部完成观察期;福辛普利组有4例因不良反应被迫停药,改用替米沙坦而完成治疗.结论 替米沙坦与福辛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相似疗效,前者对收缩功能不全的改善更优,且副反应小,依从性高,适宜长期应用.

    作者:刘明月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甲状腺疾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方法 对177例甲状腺疾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手术、病理或穿刺细胞学、实验室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177例中,单一甲状腺疾病的有161例,占91.0%;多源甲状腺疾病16例,占9.0%.良性病变161例,占91.0%;恶性病变12例,占6.8%;良性病变合并恶性病变4例,占2.2%.结论 各种甲状腺疾病多有不同的声像图表现,虽部分病例图像可类似,但只要注意结合临床和有关实验室检查,大多数单一甲状腺疾病应可作出对临床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提示,而多源性甲状腺疾病,除结节性甲状腺肿并Graves病外,多仅提示一种诊断,诊断符合率较低.

    作者:刘刚;李军;何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药敏试验对指导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意义

    幽门螺杆菌(Hp)从发现至今已20多年,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1],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及胃癌等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2].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上述疾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根治幽门螺杆菌标准化治疗的推广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幽门螺杆菌的耐药率逐年增长,幽门螺杆菌根治失败的几率亦随之提高.据报道[3]:国际三联标准治疗方案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已降至67.2%.在根除细菌的治疗过程中,由于细菌的变异以及耐药等因素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分娩镇痛在产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在产科中的应用.方法 将962例分娩患者分为分娩镇痛组420例和对照组542例,观察2组患者的总产程、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分娩镇痛组的总产程(6.82±1.7)h,剖宫产率6%,新生儿窒息率0.95%;对照组的总产程(12.1±1.4)h,剖宫产率14%,新生儿窒息率2.4%.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分娩镇痛可以明显缩短产程并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淑梅;张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在大面积烧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在大面积烧伤早期切痂植皮手术的麻醉效果、副作用的发生率、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同期与传统的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麻醉相比较,是否更具优越性.方法 40例切痴植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组(Ⅰ组n=20)和氯胺酮-羟丁酸钠全麻组(Ⅱ组n=20).全部病例静注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3mg/kg、阿曲库铵0.3~0.5mg/kg做诱导插管,然后Ⅰ组微泵持续注射丙泊酚4~mg/kg·h,45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mg/kg及氯胺酮1~2mg/kg维持.Ⅱ组微泵持续注射氯胺酮1~2 mg/kg·h,45 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 mg/kg及羟丁酸钠80~100 mg/kg.分别记录2组病例在用药期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效果、停药后苏醒时间、苏醒后再入睡、副作用发生率等.结果 Ⅰ组病例麻醉效果良好,循环稳定;而Ⅱ组术中血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术中肢体有不自主的躁动现象,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用于大面积烧伤早期切痂植皮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可控性强,苏醒迅速而平稳,不良反应少,优于氯胺酮羟丁酸钠麻醉.

    作者:张坤全;陈永回;欧阳文博;冯肇洪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应用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对血袋抗凝剂无菌检查的验证

    目的 通过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应用Bact/Alert BPA/N培养基对采血袋的抗凝剂无菌检查进行可行性验证.方法 采用直接接种法将一定浓度藤黄八叠球菌、生孢梭菌和白色念珠菌等菌株接种于含有抗凝剂Bact/AlertBPA/N培养瓶中,加载于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中培养,观察其生长菌的时间及结果.结果 三种实验菌种在接种符合培养培养基用量要求的血袋抗凝剂于Bact/Alert BPA/N培养基中,均可在7 d(168 h)内生长判定阳性.结论 采用直接接种法接种于Bact/Alert BPA/N培养基中,应用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对采血袋的抗凝剂的无菌检查是可行的,且可避免检查结果出现假阴性现象.

    作者:黄金环;杨勇刚;庞栋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黄体破裂误诊为阑尾炎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女,28岁.以间断性右下腹疼痛3年加重3 h为主诉,于2007年9月23日门诊以慢性阑尾炎收住我院.2004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后转为右下腹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白细胞(WBC)12.1×109/L,中性粒细胞(GR)0.73.当地医院拟诊为阑尾炎,患者拒绝手术,给予头孢呋辛钠与甲硝唑抗炎治疗7 d,腹痛消失.1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又感右下腹隐痛,再次应用头孢呋辛钠与甲硝唑抗炎治疗2 d,腹痛消失,又继续口服阿莫西林4 d.近3年来,患者间断右下腹疼痛发作,均抗炎治疗好转.

    作者:李江力;司翠权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第五讲脾胃病之痞胀

    痞胀,包括了痞和胀两种病证.痞即痞满,是由于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出现以胸腹痞闷胀满不舒为主证的病证.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按部位分为胸痞、心下痞(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称为胃痞.胀,又称胀满、腹胀,是指腹中有胀满或胀急之感而外多无胀急之形,病变部位在胃脘以下的大腹部.痞与胀病虽不同,但在病因病机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而且临床表现也多兼而出现,故多统称痞胀.

    作者:马喜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肾上腺损伤的螺旋CT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肾上腺损伤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并分析我院经螺旋CT和临床确诊的25例肾上腺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肾上腺损伤的直接征象是肾上腺区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是本病的特点.结论 螺旋CT采用容积数据扫描,不受呼吸及肠道气体的干扰,解剖断面清晰,分辨率高,在创伤性肾上腺损伤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苟军;胥化虎;资玲华;何晓琴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mtDNA突变研究新进展

    线粒体是生物细胞体内能量储存和供给的场所,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NA,mtDNA)是核外惟一的遗传物质.相对于核基因,线粒体DNA的突变率高,又由于本身缺乏有效的损伤修复系统,极易发生突变受损,进而影响细胞功能,产生疾病.本文就线粒体基因组突变及与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陈乐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浅谈儿童安全用药

    世界卫生组织调杳指出,全球的患者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v32%.我国现有<14周岁的儿童约4亿,然而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合理应用药物而导致耳毒性药物致聋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儿童合理用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生存与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就如何安全、合理使用儿科药物进行初步探讨如下.

    作者:朱兴菊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2例分析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M)是老年人的一种少见的免疫增殖性疾病,主要以骨髓中淋巴样浆细胞增殖和血清中的单克隆IgM增多,而导致许多异常的临床表现与体征.

    作者:石青武;任卫全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的疗效和后遗症.方法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三角中悬吊,固定时间4周~6周.结果 4例功能恢复欠佳,1例出现腕管综合征,1例出现肩手综合征.结论 早期适当的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作者:吴志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肺血栓栓塞症的辅助检查

    1 动脉血气(ABG)分析动脉血气分析是筛选肺栓塞的有效方法.肺血管床堵塞15%~20%时可出现低氧血症,发生率约76%.PaO2≥90 mm Hg(1 min Hg=0.133 kPa)罕见,80%的PTE患者PaO2≤80 mm Hg,PaO2>80 mm Hg不能除外PTE;93%的患者有低碳酸血症;86%~95%有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2a-O2)增大,后二者正常可能有助于排除较大的肺栓塞.

    作者:刘春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淡漠型甲亢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发热、咳嗽,伴心慌、气促、下肢水肿加重3d入院.既往有游走性关节疼痛40余年,近20多年来,反复心慌、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曾多次住院.

    作者:李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病毒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检测外周血中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含量水平,探讨病毒特异性淋巴细胞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8年2月-7月收治的3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用流式细胞仪对PMBC体外刺激后IFN-γ的淋巴细胞含量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发热期组、低血压期组、少尿期组、多尿期组和恢复期组含量相互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发热期、少尿期和多尿期含量均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FR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动态观察不同病程HFKS患者淋巴细胞表达的消长规律可能会成为监测HFRS病情状态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王小芳;谢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微导管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22例体会

    目的 探讨3.0F微导管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使用适应证.方法 22例患者使用3.0F SP导管分别在支气管动脉主干或支气管动脉分支超选择插管行栓塞化疗术,栓塞物质为明胶海绵颗粒.结果 22例患者共使用微导管25次,成功率100%.肿瘤病灶缩小>80%者18例(81.8%),缩小<50%者4例(18.2%),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导管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适用于肿瘤动脉细小、走行迂曲、与肋间动脉及骨髓动脉共干的患者,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作者:巫启恒;曾志宏;王奕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宫颈间断缝合加钳夹治疗顽固性产后出血16例分析

    目的 评价宫颈间断缝合加卵圆钳钳夹治疗产后顽固性子宫下段乏力性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7年12月16例产后顽固性子宫下段出血施行宫颈间断缝合加卵圆钳钳夹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产后顽固性子宫下段乏力性出血治疗均获成功,术后随访子宫缩复良好,42 d回访宫颈外观无异常,缝线均吸收.随访3个月~6个月无宫颈管狭窄发生.结论 宫颈间断缝合加卵圆钳钳夹治疗顽固性子官下段出血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香菊;唐桂春;刘静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招募探讨

    机采血小板由于设备、场地的限制,采集时间长等原因开展起来有一定难度.这项工作全省、全国进度情况都不尽如人意[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我市中心血站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半年时间内招募到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400多人,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

    作者:梁志刚;马秀;林国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