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房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葛玉萍

关键词:产房, 医院感染, 孕产妇, 控制工作, 预防感染, 医务人员, 经验介绍, 点控制, 宗旨, 治疗, 意识, 区域, 目标, 检测, 集中, 基础, 管理, 分娩, 安全
摘要:产房是孕产妇集中分娩及治疗的地方,是医院感染重点控制的区域,为了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孕产妇的身心安全,提高医务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我们本着以检测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以控制为目标的宗旨,做好产房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小儿自出生至7 d为围生期新生儿,此时新生儿各调节中枢不健全,生活能力差,反应弱,抵抗力低,易于发病.此期与之接触多的是我们护士,只要认真观察其细微变化,给予及时诊治和精心护理,就能安全度过围生期.

    作者:刘秀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护理技术操作与医院感染控制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的主要内容,护理部的重视与否是做好医院感染工作的关键,护理部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中和组织协调中起着有效的组织保障作用,护理管理对抓好环节管理及重点监控的监管监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护理工作涉及到院内感染发生的关键的环节,如消毒隔离、无菌观念、技术操作等,所以我们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作者:李瑞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护理临床带教的管理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护生临床实习效果.方法 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严格带教老师标准,加强护生岗前教育,注重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护理部加大对临床带教的组织管理力度.结果 所有护生均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结论 通过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和有的放矢的带教,保证了临床带教质量,提高了护生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李爱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浅谈怎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中怎样才能从护士角度搞好护患关系是当前临床护理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在医院这个特定的环境里,护理人员面对许多人际关系,如护士与患者,护士与医生,护士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但重要的是护士与患者的关系,即护患关系.

    作者:高晓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由于出血导致脑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其病死率、致残率仍然较高.为了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工作者不断探索,使本病的治疗和护理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就近年来有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综述如下.

    作者:刘风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女性绝育术后心身疾病的分析及护理体会

    女性绝育方法是通过阻断输卵管的方式,使精子与卵子不能相遇而达到永久不育的目的.多数妇女是为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而选择相应的计划生育措施,但也有部分妇女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本人及其家属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较为复杂,手术患者所表现的心理变化较为强烈.

    作者:时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呼唤式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期患者的应用

    目的 探讨呼唤式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期的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32例)行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3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唤式治疗护理.于伤后不同时间段评定2组临床疗效、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清醒率及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将呼唤式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期患者,能加速患者清醒,提高清醒率,改善预后.

    作者:王桂芬;饶小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小儿门诊输液的安全管理

    目的 提高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预防护理差错和减少纠纷.方法 对接受门诊输液治疗的患儿,通过改善输液环境、认真查对、严格消毒隔离、规范护理行为、加强健康教育等安全措施的实施,观察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结果 满意度提高了6.53%,无护理差错事故及护理意外发生,护理缺陷为0.结论 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是门诊输液实施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蓝秀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静滴垂体后叶素致局部皮肤坏死1例

    2005年3月-2007年3月我科住院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静滴垂体后叶素78例,发生局部渗漏和肿胀、静脉炎8例,经处理后很快消褪,无皮肤损害发生.1例致局部皮肤坏死.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铁红;周佩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喉癌30例护理体会

    我院199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喉癌30例,根据病理类型、生长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病情平稳后转回普通病房,并指导发音.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方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妇产科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术后患者对镇痛的要求与日俱增.术后疼痛可诱发血压升高,增加心肌氧耗,呼吸受限,缺氧诱发原有心脏病、肺病或肾病,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患者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高卯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产房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产房是孕产妇集中分娩及治疗的地方,是医院感染重点控制的区域,为了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孕产妇的身心安全,提高医务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我们本着以检测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以控制为目标的宗旨,做好产房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葛玉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36例急诊手术的配合及护理

    目的 总结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手术的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 3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手术的配合及护理工作按程序进行,从术前准备、室内温度调节、麻醉配合、静脉选择及通道的管理、手术配合等方面严格按规程操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形成完整的护理体系.结果 36例颅脑急诊手术的术前护理准备充分,术中医护配合默契,手术护理配合技巧明显提高,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或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 良好的手术配合和优质的护理有利于颅脑急诊手术的顺利实施.

    作者:陈少娟;史秋莲;陈思彤;郭雅梅;武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浅析护士长的人性化管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及护理范围的延伸,护士长的管理不仅是财、物、时间的管理,更主要的是护理人员的管理.如何才能调动和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护士职业的认同感,使护理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笔者在护士长岗位几年的工作中认为,要想做一名好的护理管理者,首先要做到人性化管理.

    作者:黄美琴;韩红丽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浅谈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手术术式及术后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胰腺和周围组织自身消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按病情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性两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其特点为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易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作者:张留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导管用于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可靠性和在基层医院开展的临床意义,探讨其护理体会.方法 对7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行闭式引流,并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向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及生物制剂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 该方法不良反应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4.2%),疗效可靠.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减少了护理工作量,价廉实用,患者易接受.有在临床、基层医院推广的价值.

    作者:赵小燕;江翠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

    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由于骨骼肌肉退行性变,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即使在无明显创伤的情况下也可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出现骨不连接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造成终身残疾.我科从2003年-2007年共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76例,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枝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浅谈周围静脉穿刺的技巧

    静脉输液是静脉穿刺成功后,将药物注入静脉内的一种方法,它是临床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重危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的成功率,一直是护理同仁研究的课题,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现将静脉穿刺技术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虹;贺学珍;姚吉民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PBL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PBL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已逐步实施,其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奕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式的临床应用

    随着环境、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1],特别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原发性高血压等.以上疾病大多病情危急,对医疗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问题发生率,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我科于2005年2月实施了疾病风险评估模式,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芳琦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