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探讨产后出血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产后出血病例,观察产妇的出血原因、产后出血发生时间、产后出血量等多项指标,分析总结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方法.结果 118例产后出血病例中宫缩乏力87例,软产道裂伤15例,胎盘因素15例,凝血功能异常1例.结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产前、产时、产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何爱芸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小儿自出生至7 d为围生期新生儿,此时新生儿各调节中枢不健全,生活能力差,反应弱,抵抗力低,易于发病.此期与之接触多的是我们护士,只要认真观察其细微变化,给予及时诊治和精心护理,就能安全度过围生期.
作者:刘秀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随着环境、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1],特别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原发性高血压等.以上疾病大多病情危急,对医疗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问题发生率,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我科于2005年2月实施了疾病风险评估模式,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芳琦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术后患者对镇痛的要求与日俱增.术后疼痛可诱发血压升高,增加心肌氧耗,呼吸受限,缺氧诱发原有心脏病、肺病或肾病,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患者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高卯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胰腺和周围组织自身消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按病情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性两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其特点为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易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作者:张留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使无皮肤感染的糖尿病患者掌握预防方法,对已发生皮肤感染的患者,促使皮肤感染伤口的愈合,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方法 对无皮肤感染的患者,要做好健康教育,医务人员要做好自身的经验总结,对已发生皮肤感染的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全身抗感染治疗,根据伤口的感染及分期,进行合理的创面护理.结果 经住院诊断为糖尿病并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皮肤感染的发生率低,已发生皮肤感染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无感染加重及截肢的情况,伤口全部愈合.结论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治疗护理,使患者掌握皮肤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知识,可减少皮肤感染的发生率、致残率.
作者:蒋礼萍;李顺芬;蒋万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导管用于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可靠性和在基层医院开展的临床意义,探讨其护理体会.方法 对7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行闭式引流,并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向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及生物制剂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 该方法不良反应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4.2%),疗效可靠.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减少了护理工作量,价廉实用,患者易接受.有在临床、基层医院推广的价值.
作者:赵小燕;江翠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我院199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喉癌30例,根据病理类型、生长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病情平稳后转回普通病房,并指导发音.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方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静脉输液是静脉穿刺成功后,将药物注入静脉内的一种方法,它是临床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重危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的成功率,一直是护理同仁研究的课题,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现将静脉穿刺技术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虹;贺学珍;姚吉民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女性绝育方法是通过阻断输卵管的方式,使精子与卵子不能相遇而达到永久不育的目的.多数妇女是为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而选择相应的计划生育措施,但也有部分妇女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本人及其家属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较为复杂,手术患者所表现的心理变化较为强烈.
作者:时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术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术前患者随机编入试验组(接受个性化心理干预)和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的术前护理),用焦虑自评量表测评他们的焦虑程度.结果 试验组焦虑程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心理干预在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方面优于一般的术前常规护理.
作者:刘谋珠;王健生;胡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手术的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 3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手术的配合及护理工作按程序进行,从术前准备、室内温度调节、麻醉配合、静脉选择及通道的管理、手术配合等方面严格按规程操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形成完整的护理体系.结果 36例颅脑急诊手术的术前护理准备充分,术中医护配合默契,手术护理配合技巧明显提高,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或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 良好的手术配合和优质的护理有利于颅脑急诊手术的顺利实施.
作者:陈少娟;史秋莲;陈思彤;郭雅梅;武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呼唤式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期的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32例)行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3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唤式治疗护理.于伤后不同时间段评定2组临床疗效、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清醒率及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将呼唤式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期患者,能加速患者清醒,提高清醒率,改善预后.
作者:王桂芬;饶小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韶关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护士开展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本市2所医院76名自愿参与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心理问题发生率占29%,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躯体化.结论 韶关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
作者:李华静;庄东明;林丽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对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方法 以21308年内科第一季度405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第二季度409例住院患者为试验组.调查表由患者(或家属)填写,于出院当天将表发给患者,离院时收回调查表,回收率为100%.试验组通过分析对照组收回的调查表,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结果 试验组注重及时解决使患者的不满意的问题,满足患者需求,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只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增强服务质量意识,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就能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劳梅新;刘华;李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及护理范围的延伸,护士长的管理不仅是财、物、时间的管理,更主要的是护理人员的管理.如何才能调动和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护士职业的认同感,使护理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笔者在护士长岗位几年的工作中认为,要想做一名好的护理管理者,首先要做到人性化管理.
作者:黄美琴;韩红丽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破窗理论在供应室环节质控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成立质控管理小组,严格工作流程,针对各环节中出现的不完善行为及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学习,并跟踪整改,杜绝破窗现象.结果 实施后护理缺陷明显减少,各项检查项目对比数据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1);临床科室满意度由91.66%上升到100%.结论 应用破窗理论进行环节质量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无菌观念及风险意识,使各项操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提高了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及使用的安全性,防止因无菌物品的质量问题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吕守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保证医疗安全,突击检查,使人们能够看到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注重质量反馈,是整改的先决条件,检查过后,没有意见反馈,也就无从对问题进行整改,因此在医疗安全质量管理中突击检查、注重反馈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作者:李强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产房是孕产妇集中分娩及治疗的地方,是医院感染重点控制的区域,为了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孕产妇的身心安全,提高医务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我们本着以检测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以控制为目标的宗旨,做好产房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葛玉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护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中怎样才能从护士角度搞好护患关系是当前临床护理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在医院这个特定的环境里,护理人员面对许多人际关系,如护士与患者,护士与医生,护士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但重要的是护士与患者的关系,即护患关系.
作者:高晓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提高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预防护理差错和减少纠纷.方法 对接受门诊输液治疗的患儿,通过改善输液环境、认真查对、严格消毒隔离、规范护理行为、加强健康教育等安全措施的实施,观察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结果 满意度提高了6.53%,无护理差错事故及护理意外发生,护理缺陷为0.结论 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是门诊输液实施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蓝秀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的主要内容,护理部的重视与否是做好医院感染工作的关键,护理部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中和组织协调中起着有效的组织保障作用,护理管理对抓好环节管理及重点监控的监管监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护理工作涉及到院内感染发生的关键的环节,如消毒隔离、无菌观念、技术操作等,所以我们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作者:李瑞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2005年3月-2007年3月我科住院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静滴垂体后叶素78例,发生局部渗漏和肿胀、静脉炎8例,经处理后很快消褪,无皮肤损害发生.1例致局部皮肤坏死.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铁红;周佩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人工流产150例患者分组采用语言、音乐护理模式.并设50例一般护理对照组.结果 缩短和降低了患者不愉快的程度.结论 语言、音乐护理使患者减轻了恐惧、紧张等情绪反应.减轻了痛苦等不适.对早日康复起积极作用.
作者:杨洁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受孕、妊娠、分娩、产褥、哺婴对于妇女是一种应激,能够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围生期的心理变化更加明显,如护理不当,会给两代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目前大多数孕产妇都是独生子,她们对怀孕分娩的适应能力有其特殊性及复杂性.大多数孕妇都能高高兴兴地积极准备迎接小生命的诞生,但由于孕期身体变化引起的不适,对怀孕和分娩的恐惧和担忧会使孕妇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作者:杨艳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病种复杂,多具有紧张、痛苦、恐惧等心理问题,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形成心理生理的恶性循环,再加上其家属的焦虑烦躁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情绪稳定.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紧张情绪,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有助于转危为安,早日康复.否则,在患者心理高度紧张的同时加上抢救时的各种恶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对急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内容.
作者:赵华琴;王旭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伴随生理改变而出现的患者心理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反应,主要是指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而言,他们由于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其心理变化与一般患者有所不同.有调查显示,ICU中有约50%的危重症患者发生不良心理反应,而且这些心理反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田芳;高鑫;张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临床孕妇多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紧张、恐惧、依赖心理,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使其了解分娩过程,消除或减轻孕妇对分娩的负面心理效应及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可避免孕妇盲目选择剖宫产,促进自然分娩,为保证母婴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针对临产孕妇的心理特点,我们所做心理护理如下.
作者:丁素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手术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因手术可造成患者形体上的破坏,所以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除了对手术的害怕、对癌症的恐惧外,还会因术后出现形体上的破坏,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如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这种负性情绪会极大地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穆玉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在澳大利亚召开的世界老年会议上,人的财富概念全部重新排列,原来是金钱第一,现在是健康第一,知识第二,家庭第三,金钱排第四.
作者:薛丽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据WHO 1997年报告,全世界有1.35亿糖尿病患者,预测2025年将上升至3亿[1].可见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是发达国家继心血管和肿瘤疾病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防止和延缓并发症,从而延长生命.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旨在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瑞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规范LC患者临床护理告知程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将25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告知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健康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显著差异,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告知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护患交流,是一种值得推广、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蔡继宁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任何疾病的控制和治疗都离不开教育的配合,而对于糖尿病而言,健康教育更是处于核心位置,这是由于糖尿病的特点而决定的.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点的、有遗传倾向的、常见的、多发的内分泌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和(或)作用的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伴有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
作者:秦秀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脂肪肝发病率逐年提升,饮酒过量或脂质摄入过多,成为产生脂肪肝的主要因素[1].教育脂肪肝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降低发病率、稳定病情、减少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2001年以来我科按照整体护理的要求对脂肪肝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亚莉;葛玉洁;符时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随着高压氧医学的发展,高压氧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高压氧治疗在一种特殊的环境内进行,多数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缺乏治疗的配合知识,难免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甚至担心高气压对机体产生损害而导致各种心理变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在非紧急情况下,我们对首次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于治疗前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柴麦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由于出血导致脑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其病死率、致残率仍然较高.为了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工作者不断探索,使本病的治疗和护理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就近年来有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综述如下.
作者:刘风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由于骨骼肌肉退行性变,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即使在无明显创伤的情况下也可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出现骨不连接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造成终身残疾.我科从2003年-2007年共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76例,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枝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脑卒中即急性脑血管疾病.WHO定义为发展迅速,具有血管源性脑功能局灶性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 h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见有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功能恢复速度,减少后遗症,缩短疗程,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平晋林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语言康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致语言障碍的疗效.方法 对42例脑卒中致语言障碍患者进行系统训练,在治疗前后运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CRRCAE法评估其语言功能,采用6级评分标准.结果 运动性失语的21例患者经过3周叫周~4周训练后,明显好转14例,好转7例;感觉性失语的16例患者经6周训练后明显好转12例,好转4例;完全性失语的5例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较差,其中仍有4例经康复训练后并无明显改善.结论 开展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语言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疗效.
作者:王翠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药物治疗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临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与患儿的生命息息相关,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与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1].而药物安全是保证患儿安全有效的措施,若临床用药不当可给患儿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伤害.
作者:付彩云;吕爱萍;白玉婵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气管切开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形成一个长期或暂时的呼吸孔道,一般在甲状软骨下第2和第3或第3和第4环状软骨之间做横切口,插入气管导管以形成人工气道.初只用于解除喉梗阻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病理、生理的深入了解,气管切开术已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罗海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PBL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已逐步实施,其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奕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21世纪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对护理教育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针对具有先进水平的美国护理教育,我们应该找出差距和不足,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不断加强我国护理人才的培养,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作者:姜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人的生命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临终和死亡是人生旅程中的终点站,并且也是生命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有必要帮助临终患者坦然、平静地面对死亡,尽可能减轻临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使他们有尊严、安祥地走完人生旅程.
作者:席卫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多媒体教学在手术室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方法 2005年2月-2008年2月起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对外科洗手手术基本器械使用方法等制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进行教学演示.结果 通过为期3年的实践,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过程的理解,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 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提高手术室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理论水平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作者:杜曼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实验是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医学模式的转变.
作者:宁晓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护生临床实习效果.方法 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严格带教老师标准,加强护生岗前教育,注重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护理部加大对临床带教的组织管理力度.结果 所有护生均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结论 通过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和有的放矢的带教,保证了临床带教质量,提高了护生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李爱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门诊是医院的门面窗口,门诊护士是窗口的眼睛,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门诊工作具有患者集中多、诊疗环节多、人群杂病种多、应急变化多、医生变换多、诊疗时间短的特点,因此,门诊工作的特殊性增加了产生护患纠纷的潜在隐患.
作者:易华;李素芬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