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管切开护理进展

罗海莲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 呼吸困难, 外科方法, 人工气道, 气管导管,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辅助手段, 呼吸道, 喉梗阻, 横切口, 治疗, 生理, 疾病, 插入, 病理
摘要:气管切开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形成一个长期或暂时的呼吸孔道,一般在甲状软骨下第2和第3或第3和第4环状软骨之间做横切口,插入气管导管以形成人工气道.初只用于解除喉梗阻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病理、生理的深入了解,气管切开术已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个体化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手术期的应用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手术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因手术可造成患者形体上的破坏,所以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除了对手术的害怕、对癌症的恐惧外,还会因术后出现形体上的破坏,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如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这种负性情绪会极大地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穆玉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儿科护士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

    药物治疗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临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与患儿的生命息息相关,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与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1].而药物安全是保证患儿安全有效的措施,若临床用药不当可给患儿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伤害.

    作者:付彩云;吕爱萍;白玉婵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

    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由于骨骼肌肉退行性变,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即使在无明显创伤的情况下也可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出现骨不连接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造成终身残疾.我科从2003年-2007年共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76例,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枝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导管用于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可靠性和在基层医院开展的临床意义,探讨其护理体会.方法 对7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行闭式引流,并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向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及生物制剂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 该方法不良反应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4.2%),疗效可靠.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减少了护理工作量,价廉实用,患者易接受.有在临床、基层医院推广的价值.

    作者:赵小燕;江翠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女性绝育术后心身疾病的分析及护理体会

    女性绝育方法是通过阻断输卵管的方式,使精子与卵子不能相遇而达到永久不育的目的.多数妇女是为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而选择相应的计划生育措施,但也有部分妇女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本人及其家属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较为复杂,手术患者所表现的心理变化较为强烈.

    作者:时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高压氧治疗时的健康教育

    随着高压氧医学的发展,高压氧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高压氧治疗在一种特殊的环境内进行,多数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缺乏治疗的配合知识,难免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甚至担心高气压对机体产生损害而导致各种心理变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在非紧急情况下,我们对首次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于治疗前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柴麦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呼唤式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期患者的应用

    目的 探讨呼唤式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期的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32例)行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3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唤式治疗护理.于伤后不同时间段评定2组临床疗效、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清醒率及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将呼唤式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期患者,能加速患者清醒,提高清醒率,改善预后.

    作者:王桂芬;饶小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新世纪护理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

    21世纪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对护理教育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针对具有先进水平的美国护理教育,我们应该找出差距和不足,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不断加强我国护理人才的培养,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作者:姜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浅谈怎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中怎样才能从护士角度搞好护患关系是当前临床护理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在医院这个特定的环境里,护理人员面对许多人际关系,如护士与患者,护士与医生,护士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但重要的是护士与患者的关系,即护患关系.

    作者:高晓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作用

    据WHO 1997年报告,全世界有1.35亿糖尿病患者,预测2025年将上升至3亿[1].可见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是发达国家继心血管和肿瘤疾病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防止和延缓并发症,从而延长生命.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旨在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瑞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由于出血导致脑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其病死率、致残率仍然较高.为了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工作者不断探索,使本病的治疗和护理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就近年来有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综述如下.

    作者:刘风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小儿门诊输液的安全管理

    目的 提高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预防护理差错和减少纠纷.方法 对接受门诊输液治疗的患儿,通过改善输液环境、认真查对、严格消毒隔离、规范护理行为、加强健康教育等安全措施的实施,观察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结果 满意度提高了6.53%,无护理差错事故及护理意外发生,护理缺陷为0.结论 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是门诊输液实施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蓝秀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气管切开护理进展

    气管切开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形成一个长期或暂时的呼吸孔道,一般在甲状软骨下第2和第3或第3和第4环状软骨之间做横切口,插入气管导管以形成人工气道.初只用于解除喉梗阻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病理、生理的深入了解,气管切开术已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罗海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浅谈周围静脉穿刺的技巧

    静脉输液是静脉穿刺成功后,将药物注入静脉内的一种方法,它是临床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重危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的成功率,一直是护理同仁研究的课题,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现将静脉穿刺技术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虹;贺学珍;姚吉民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浅谈医疗质量管理中的突击检查与质量反馈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保证医疗安全,突击检查,使人们能够看到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注重质量反馈,是整改的先决条件,检查过后,没有意见反馈,也就无从对问题进行整改,因此在医疗安全质量管理中突击检查、注重反馈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作者:李强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护理体会

    脑卒中即急性脑血管疾病.WHO定义为发展迅速,具有血管源性脑功能局灶性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 h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见有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功能恢复速度,减少后遗症,缩短疗程,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平晋林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ICU患者心理问题分析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伴随生理改变而出现的患者心理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反应,主要是指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而言,他们由于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其心理变化与一般患者有所不同.有调查显示,ICU中有约50%的危重症患者发生不良心理反应,而且这些心理反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田芳;高鑫;张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式的临床应用

    随着环境、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1],特别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原发性高血压等.以上疾病大多病情危急,对医疗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问题发生率,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我科于2005年2月实施了疾病风险评估模式,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芳琦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浅析临产孕妇的心理护理

    临床孕妇多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紧张、恐惧、依赖心理,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使其了解分娩过程,消除或减轻孕妇对分娩的负面心理效应及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可避免孕妇盲目选择剖宫产,促进自然分娩,为保证母婴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针对临产孕妇的心理特点,我们所做心理护理如下.

    作者:丁素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法对术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术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术前患者随机编入试验组(接受个性化心理干预)和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的术前护理),用焦虑自评量表测评他们的焦虑程度.结果 试验组焦虑程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心理干预在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方面优于一般的术前常规护理.

    作者:刘谋珠;王健生;胡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