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守真
目的 规范LC患者临床护理告知程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将25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告知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健康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显著差异,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告知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护患交流,是一种值得推广、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蔡继宁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保证医疗安全,突击检查,使人们能够看到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注重质量反馈,是整改的先决条件,检查过后,没有意见反馈,也就无从对问题进行整改,因此在医疗安全质量管理中突击检查、注重反馈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作者:李强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提高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预防护理差错和减少纠纷.方法 对接受门诊输液治疗的患儿,通过改善输液环境、认真查对、严格消毒隔离、规范护理行为、加强健康教育等安全措施的实施,观察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结果 满意度提高了6.53%,无护理差错事故及护理意外发生,护理缺陷为0.结论 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是门诊输液实施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蓝秀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手术的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 3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手术的配合及护理工作按程序进行,从术前准备、室内温度调节、麻醉配合、静脉选择及通道的管理、手术配合等方面严格按规程操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形成完整的护理体系.结果 36例颅脑急诊手术的术前护理准备充分,术中医护配合默契,手术护理配合技巧明显提高,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或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 良好的手术配合和优质的护理有利于颅脑急诊手术的顺利实施.
作者:陈少娟;史秋莲;陈思彤;郭雅梅;武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导管用于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可靠性和在基层医院开展的临床意义,探讨其护理体会.方法 对7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行闭式引流,并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向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及生物制剂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 该方法不良反应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4.2%),疗效可靠.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减少了护理工作量,价廉实用,患者易接受.有在临床、基层医院推广的价值.
作者:赵小燕;江翠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门诊是医院的门面窗口,门诊护士是窗口的眼睛,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门诊工作具有患者集中多、诊疗环节多、人群杂病种多、应急变化多、医生变换多、诊疗时间短的特点,因此,门诊工作的特殊性增加了产生护患纠纷的潜在隐患.
作者:易华;李素芬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受孕、妊娠、分娩、产褥、哺婴对于妇女是一种应激,能够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围生期的心理变化更加明显,如护理不当,会给两代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目前大多数孕产妇都是独生子,她们对怀孕分娩的适应能力有其特殊性及复杂性.大多数孕妇都能高高兴兴地积极准备迎接小生命的诞生,但由于孕期身体变化引起的不适,对怀孕和分娩的恐惧和担忧会使孕妇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作者:杨艳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随着环境、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1],特别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原发性高血压等.以上疾病大多病情危急,对医疗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问题发生率,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我科于2005年2月实施了疾病风险评估模式,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芳琦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气管切开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形成一个长期或暂时的呼吸孔道,一般在甲状软骨下第2和第3或第3和第4环状软骨之间做横切口,插入气管导管以形成人工气道.初只用于解除喉梗阻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病理、生理的深入了解,气管切开术已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罗海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多媒体教学在手术室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方法 2005年2月-2008年2月起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对外科洗手手术基本器械使用方法等制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进行教学演示.结果 通过为期3年的实践,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过程的理解,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 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提高手术室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理论水平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作者:杜曼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护生临床实习效果.方法 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严格带教老师标准,加强护生岗前教育,注重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护理部加大对临床带教的组织管理力度.结果 所有护生均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结论 通过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和有的放矢的带教,保证了临床带教质量,提高了护生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李爱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破窗理论在供应室环节质控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成立质控管理小组,严格工作流程,针对各环节中出现的不完善行为及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学习,并跟踪整改,杜绝破窗现象.结果 实施后护理缺陷明显减少,各项检查项目对比数据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1);临床科室满意度由91.66%上升到100%.结论 应用破窗理论进行环节质量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无菌观念及风险意识,使各项操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提高了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及使用的安全性,防止因无菌物品的质量问题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吕守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使无皮肤感染的糖尿病患者掌握预防方法,对已发生皮肤感染的患者,促使皮肤感染伤口的愈合,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方法 对无皮肤感染的患者,要做好健康教育,医务人员要做好自身的经验总结,对已发生皮肤感染的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全身抗感染治疗,根据伤口的感染及分期,进行合理的创面护理.结果 经住院诊断为糖尿病并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皮肤感染的发生率低,已发生皮肤感染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无感染加重及截肢的情况,伤口全部愈合.结论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治疗护理,使患者掌握皮肤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知识,可减少皮肤感染的发生率、致残率.
作者:蒋礼萍;李顺芬;蒋万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人工流产150例患者分组采用语言、音乐护理模式.并设50例一般护理对照组.结果 缩短和降低了患者不愉快的程度.结论 语言、音乐护理使患者减轻了恐惧、紧张等情绪反应.减轻了痛苦等不适.对早日康复起积极作用.
作者:杨洁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的主要内容,护理部的重视与否是做好医院感染工作的关键,护理部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中和组织协调中起着有效的组织保障作用,护理管理对抓好环节管理及重点监控的监管监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护理工作涉及到院内感染发生的关键的环节,如消毒隔离、无菌观念、技术操作等,所以我们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作者:李瑞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产房是孕产妇集中分娩及治疗的地方,是医院感染重点控制的区域,为了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孕产妇的身心安全,提高医务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我们本着以检测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以控制为目标的宗旨,做好产房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葛玉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女性绝育方法是通过阻断输卵管的方式,使精子与卵子不能相遇而达到永久不育的目的.多数妇女是为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而选择相应的计划生育措施,但也有部分妇女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本人及其家属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较为复杂,手术患者所表现的心理变化较为强烈.
作者:时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静脉输液是静脉穿刺成功后,将药物注入静脉内的一种方法,它是临床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重危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的成功率,一直是护理同仁研究的课题,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现将静脉穿刺技术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虹;贺学珍;姚吉民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呼唤式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期的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32例)行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3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唤式治疗护理.于伤后不同时间段评定2组临床疗效、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清醒率及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将呼唤式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期患者,能加速患者清醒,提高清醒率,改善预后.
作者:王桂芬;饶小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实验是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医学模式的转变.
作者:宁晓曲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