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淑玲
护患沟通是门特殊的艺术,是科学性、技巧性相结合的艺术.科学性在于它要求护士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技术,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还要了解社会自然科学知识.
作者:崔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控制及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抽取在我科住院的中、晚期癌症患者50例.对其实施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护理的方法,目的是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从而有效控制因疾病引起的疼痛,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结果 通过采取有效的药物和心理治疗.使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明显得到控制.结论 科学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可大大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延长了寿命,提高了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
作者:冀红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中药贴敷穴位治疗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0例骨科长期卧床出现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腹部按摩,饮食调护,口服果导片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饮食调护的基础上腹部按摩后用中药贴敷穴位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中药贴敷穴位治疗可有效治疗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出现的便秘.
作者:董彩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2002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可以复印的内容之一.
作者:孟江平;吕海蓉;杨育丹 刊期: 2008年第15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制的逐步健全以及医疗和护理知识的普及,使人们对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稍有疏漏就易发生护患纠纷.
作者:张秀霞;闫琪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尽早发现风险隐患,成功规避风险.方法 通过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和评价,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措施.结果 达到预防护理差错的目的.结论 通过风险管理,有效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
作者:袁惠 刊期: 2008年第15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变化,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患者、家属及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健康教育,是以患者为中心,针对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个体及其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
作者:杨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亚低温(28~35℃)能显著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保护血脑屏障功能[1],有效地控制颅内压,从而明显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黄明珠;王智伟;温筠梅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将整体护理贯穿于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方法 通过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前宣教辅导,术前、术中充分准备和术后康复指导,实现直肠癌围术期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结果 65例直肠癌患者术后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实施整体护理对减轻直肠癌患者术前心理负担,提高手术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强琳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方法 将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出院前对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并进行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又进行示教、督导、指导、观察等家庭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依从性等.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延缓肺功能下降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郑爽 刊期: 2008年第15期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开展服务,提供群众满意的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提供、随访服务及综合服务[1].
作者:任素卿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高血压健康教育在门诊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门诊260例不同年龄、性别的高血压患者运用健康教育的手法,实施健康指导.结果 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晓率达95%.对饮食、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患者的掌握率高达93%.260例高血压患者4年内无1例再次住院治疗.结论 只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做好高血压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真正懂得了高血压不但要终生服药,而且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高血压就一定能得到稳定.
作者:杨少萍;张秀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以高血压为主要危险因素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不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此耗费的医疗费也很惊人.
作者:张建平;薛云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早产儿是指胎龄超过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 g的活产新生儿.由于早产儿胎龄不足,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弱,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感染疾病导致死亡.
作者:刘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常见便秘的原因,解除患者的痛苦.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我科脊椎骨折、骨盆骨折、下肢骨折等130例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结果 骨折卧床患者出现便秘与心理变化、生活习惯改变、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饮食结构变化及环境因素等有关.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及应用药物等措施,可以减轻或消除便秘症状.结论 骨折卧床患者入院后即指导患者采取适当的排便姿势;指导和帮助患者掌握饮食规律,多食粗纤维食物或水果;摄取足够的水分,以防大便干结;每日按时排便,可以预防患者出现便秘并发症.
作者:吴驰兵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是每个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护理人员担负着保护人民健康、预防疾病、护理患者的重要职责.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医疗工作质量,而在影响医院护理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重要.
作者:王翠桃;孙续茂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
作者:闫美琴;杨翠琴;郗艳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学知识及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法律观念、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医疗护理纠纷一直呈上升趋势.本文旨在分析基层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中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减少防范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骆寒松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对哮喘患者的护理与宣教,使患者掌握哮喘的防治知识,从而减少和控制哮喘的发作.方法 根据不同心理状态,对68例哮喘患者予以对症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 患者均不同程度地掌握了哮喘的防治知识和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结论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了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阎世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护理方法与感染关系,改进护理程序,控制感染发生.方法 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非感染性疾病87例病例,以置管14 d为中位点统计感染情况.结果 置管14d以上与14 d以内对比发生感染率有明显差异,χ2=2.229;P<0.05.结论 置管时间延长,增加感染率.应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加强预防及感染控制.
作者:王玲;贾宜;芦国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