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洪山;唐文;杨晓鹏;郗军平;荀长虹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2001年5月-2008年2月间734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资料.结果 128例发生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年龄≥70岁、术前心律失常、术前合并高血压者、术前经放化疗后尤其术前经同期放化疗后,FEV1/FVC<70%以及手术时间>5 h,颈部吻合、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低钾、低氧,酸中毒,无镇痛者,其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FEV1/FVC<70%、术前心律失常、术前合并高血压者,术前经放化疗及手术时间>5 h,食管胃吻合的部位,术后低钾、酸中毒、低氧、无镇痛密切相关.
作者:吕文强;张志锋;蔡伟明;彭仕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针药结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程疗效、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2月,应用针药结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4例患者,与传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40例患者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愈24例,好转18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22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80%.结论 应用针药结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程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经济简便.
作者:李曼明;杨育斌;吴晓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EEG对HIE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2006年1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HIE患儿的EEG进行分析,观察脑功能状况.结果 轻度HIE的EEG异常率73%,中度HIE的EEG异常率87.5%,重度HIE的EEG异常率100%.重度HIE患儿在3个月~6个月后复查EEG,异常率为30%.结论 EEG检查对HIE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钟山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第六节胸痹胸痹的症状是胸部痞塞不通,因不通而作痛,兼伴有气短是也.早在<内经>就有详尽论述.
作者:袁景贤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IFN联合苦参素和甘利欣治疗CHB的近期、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探讨三者联合治疗的协同作用.方法 160例HBV-DNA及HBs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IFN-α2b和苦参素及甘利欣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IFN-α2b,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 2组比较,近、远期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FN-α2b和苦参素及甘利欣联合治疗CHB具有明显协同作用,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抗病毒效果好,是CHB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先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后粪瘘发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阑尾术后粪瘘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 10例中8例经溃疡散加明胶海绵加负压引流治愈,另外2例开腹关瘘治愈.结论 粪痿主要在预防,大部分经溃疡散加明胶海绵加负压引流可治愈.
作者:钟记华;王斌;孙国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探讨胸部创伤以及合并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16例胸部创伤患者的抢救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愈313例,死亡3例(1例因失血性休克来院时呼吸、心搏已停,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刀刺伤右心室破裂失血性休克急诊过程中死亡;1例因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胸部创伤以及合并伤后早期诊断治疗,积极抗体克,尽早手术,保护各脏器功能,机械通气等是严重胸部创伤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裴洪山;唐文;杨晓鹏;郗军平;荀长虹 刊期: 2008年第2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主诉:阵发性腹痛,伴纳差、乏力1周,加重1 d.
作者:万改生;王德胜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外耳道异物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特别在基层医院.我院1995年-2001年共接诊了53例外耳道异物患者,根据异物种类的不同,在门诊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全部1次成功地取出外耳道内的异物,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金铸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阐明多媒体教学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并通过评价其教学效果,指出该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后提出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卫生统计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及试题测试的手段对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教学方式在所需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多媒体教学用时明显少于传统教学;在绪论、直线相关回归及统计表、统计图3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上,两种教学方式的测试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媒体教学效果均好于传统教学,而在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中,2组间差异不显著.大多数学生认为多媒体授课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加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往往速度过快,不利于课堂内容的消化.结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不可替代,多媒体技术应与板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作者:雷静;张娟妮;武颂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五苓散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 2006年9月-2007年12月用五苓散治疗我院儿科住院110例腹泻患儿.结果 总有效率92.7%.结论 五苓散治疗小儿腹泻可以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周晓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1 临床资料例1:患儿,女,8岁,因面色苍白10个月,反复心悸3个月,偶有咳嗽、咳痰,于2000年6月入院.患儿曾就诊于其他医院住院4次,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病毒性心肌炎、肺炎、大叶性肺炎休克等疾病,均经治疗好转出院.此次人院前半天,患儿又出现低热及阵发性心悸、气短.
作者:孟善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2月-2007年10月共施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46例,回顾其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术后8例发生并发症,分流管梗阻者5例,感染者3例.5例分流管梗阻者,经手术调整分流管位置(4例)或分流泵穿刺冲洗(1例)等处理治愈.3例术后发生感染者经抗感染药物治疗,1例治愈;2例无效而拔管,在感染控制后行二次分流术治愈.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后的并发症与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和分流管位置不当有关.治疗方法以对症处理为原则,分流管梗阻者可经调整分流管位置使之通畅,颅内或腹腔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或感染控制后行二次分流术.
作者:宁旗军;张慧亚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抗菌药的使用情况,并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的建议.方法 随机抽查2006年门诊西药处方7 832张,对抗菌药物品种、使用频率、联合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含抗菌药处方总数占统计处方总数的49.64%,含口服抗菌药的处方占含抗菌药处方的42.21%,含注射用抗菌药的处方占抗菌药处方的54.50%,不同种类抗菌药联合使用的处方占抗菌药处方的21.95%.结论 本院抗菌药使用频率较高,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陈亚芳;俞晓春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在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中,充分发挥医院统计信息工作的职能作用,是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把医疗市场引向良性竞争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医院统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改革和发展,我们的做法是:
作者:李绥霞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放疗的临床毒性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4年9月-200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2例早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实施全乳腺调强放疗46 Gy,瘤床电子线推量14 Gy.评价乳腺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和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和体积,观察临床毒性反应,美容效果及疗效.结果 关于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CTV的V95%、V107%和V95%~107%分别为(99.2±O.78)%、(3.82±6.34)%和(96.2±5.20)%.关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同侧肺的平均剂量和V,20>分别为(6.40±2.12)Gy和(15.6±4.74)%;对侧乳腺的平均剂量和V5分别为(1.29±0.79)Gy和(0.82±1.59)%.其中72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平均剂量和V30分别为(3.54±2.63)Gy和(4.36±3.85)%.放疗结束时急性皮肤反应1级115例,2级7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观察到心脏、肺的放射性毒性反应.1年及2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均为100%.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9.2%,99.2%和98.4%,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9.2%,99.2%和96.7%.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好、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小,临床毒性反应小,近期疗效好.
作者:李永恒;徐晓娜;肖绍文;徐博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铱-192后装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铱-192后装机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结果 50例患者,2例失访,2例自动放弃,长期随访,痊愈34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达92%.结论 铱-192后装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显著.
作者:崔云峰;王彦青;王志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 联合使用全血质控物,血涂片肉眼显微镜检查,手工计数方法,对异常的血常规结果进行复检,达到对血常规标本测定的质量控制.结果 联合使用上述质控方法,对五分类分析仪上测定的血常规结果,异常或有疑问的进行复检,弥补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不足,达到令人满意的质量控制.结论 血常规检查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影响因素,并应重视显微镜的复检.
作者:王桂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提高早期切痂植皮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早期切痂植皮术后15例皮片坏死原因进行总结.结果 2007年后早期切痂植皮成功率提高.结论 通过总结并采取相应措施能减少早期切痂植皮术后皮片坏死.
作者:唐祖国;廖家盛;袁阳;谢顺成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肝脓肿是指病原菌在肝脏实质内增殖,造成肝脏结构破坏并形成空腔,而且在空腔中有脓液形成的一种疾病,依据病原菌不同,分为化脓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本文选取30例化脓性肝脓肿患者,经置人中心静脉管引流,并辅以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罗海燕 刊期: 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