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平;管建国
目的 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45例,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照组41例,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HbA1c、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血压和血脂.结果 研究组能使空腹和餐后血糖、HbA1c、血清胰岛素、C肽、收缩压、舒张压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下降,在改善空腹和餐后血糖,降低血清胰岛素、C肽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马来酸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可明显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部分改善.
作者:张永明;李奕贵;项亚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晚期1胎死亡的监测和护理.方法 对10例双胎妊娠晚期1胎死亡进行心理护理、母婴监测、预防早产和产后大出血.结果 10例产妇分娩,有9例新生儿存活,1例死亡,未发生产后大出血.结论 良好的心理护理、严密的母婴监测、做好早产及产后大出血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秀兰;曾祥连;李文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根治切除是胃癌获得治愈的主要手段,但胃癌早、中期即可出现临床或亚临床转移,经过根治性切除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20%~50%之间,术后残留和复发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目的在于消除手术中的肿瘤残余和手术后的肿鬃瘤播散.
作者:徐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食管气管瘘系食管癌放疗后的一种并不少见的并发症[1],支架置入是良好的治疗适应证[2],对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食管气管瘘,食管支架置入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一般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封闭瘘道,食管和气道内双重带膜支架的置入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3].
作者:孙开宇;甄永强;王乐强;滕琳;刘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异丙酚静注联合应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在胃镜诊疗中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实行无痛胃镜诊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异丙酚静注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RP组)和单纯静注异丙酚镇静(P组),观察诱导前、进镜时、诊疗时及术毕时BIS、SpO2、平均动脉压(MAP)、HR的变化以及比较检查操作时间、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结果 与诱导前相比,2组术中BIS降低(P<0.05),P组术中MAP和HR及术毕时HR降低(P<0.05).与P组比较,RP组术中BIS升高(P<0.05),MAP、HR、SpO2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异丙酚静注用于胃镜检查及治疗时,麻醉迅速、平稳,苏醒快,镇静效果满意.
作者:代军;熊霞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在乳腺癌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68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注入0.3%左旋布比卡因完成手术,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阻滞平面不够时辅助用异丙酚、氯胺酮等静脉药,观察患者情况.结果 90%患者麻醉效果满意,10%麻醉患者在清扫腋窝时需辅助用药.结论 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治疗乳腺癌较安全,对患者呼吸循环干扰轻,又便于术后止痛,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痛苦.
作者:黄志良;郑昭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消防部队是一支以防火灭火为中心任务的现役部队,执勤战备、灭火训练等工作具有部队的特点,执勤紧张、危险性大、训练强度高,防火监督检查任务重,工作机动性大,导致消防官兵身体状况较差,患病率高.近几年来,我们从卫生基础工作抓起,认真贯彻执行军地医疗卫生管理有关规定,落实部队卫生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使环境卫生质量有了明显好转,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作者:张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性传播性尿道炎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病原体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2例性传播性尿道炎,并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 病原体培养淋球菌(NG)阳性9例,解脲支原体(UU)阳性30例,两者均阳性5例,均阴性18例;PCR检测沙眼衣原体(CT)阳性25例,UU阳性17例,两者均阳性20例,其中合并NG阳性17例.病原体培养与PCR显示NG和UU双阳性分别为13例和34例,双阴性分别为47例和25例,两种方法不一致者分别为2例和3例.PCR对NG和UU的敏感度分别为98.3%和97.2%,特异性分别为97.9%和92.6%.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奇霉素500 mg,每3 d 1次,总剂量1.5 g;本组治愈50例,显效6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0.3%.结论 PCR对CT、UU及NG感染是一种敏感、特异、快捷和无创伤的检测技术,可作为性传播性尿道炎复查时的常规检测手段.阿奇霉素对治疗性传播性尿道炎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服用方便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的情况,分析其临床有关因素,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2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ASA)100mg,连服10 d,服用后1剂后24 h内抽取静脉血为血样,分别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做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结果 患者中AR发生率为8.24%,阿司匹林半敏感(ASR)者占30.59%,年长者及女性在AR或ASR患者中比在阿司匹林敏感(AS)中居多;而AS者中吸烟者较AR或ASR者多(11.53% vs 5.05%).结论 AR在脑梗死患者中确实存在.ASA用于抗血小板治疗及预防动脉硬化事件的脑血管病患者,若有AR存在,应及时换用其他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制剂长期服用,预测AR及抗血小板治疗个体化,将是抗血小板治疗未来的方向.
作者:薛村水;李光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病毒性角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隔日自体血清球结膜下注射0.5~0.7 ml.浅层型者联合0.1%三氮唑核苷眼水每日5次点眼;深层型者联合1%无环鸟苷眼水每日5次点眼,睡前涂金霉素眼膏,口服消炎痛及维生素B2、C.结果 浅层者治愈率100%,深层型者治愈率92.85%.结论 自体血清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方法简便,效果确切.
作者:孙琴;蒯勇;张宏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本文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儿童及同龄组健康儿童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微量元素变化进行检测,进一步探讨RRI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
作者:吴建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患儿,女,年龄1岁零3个月,因发热4 d伴惊颤、嗜睡1 d入院,高体温40℃,同时伴神萎、纳差、尿少.入院后患儿持续高热,意识不清,呼吸不规则,口周发绀,皮肤发花,多汗,无尿,四肢湿冷,喷射性呕吐数次,呕吐物为大量的咖啡样物,伴阵发性抽搐,发作时头后仰、四肢强直持续1 min左右可自行缓解.
作者:李明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查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12月住院患者5 18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06年本院医院感染395例次,感染率为7.6%;感染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神经内科29 20%、神经外科13.40%,肿瘤科12.42%,中医科10.84%,呼吸、消化内分泌科9.65%,心血管呼吸内科9.34%;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46.59%、消化道19.75%、泌尿道16.46%、皮肤软组织6.08%、手术部位8.10%;医院感染中病原体检出9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6.88%.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基础疾病,滥用抗生素,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过长.结论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等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吴春萍;王钟珍;肖小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预防或减少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后并发症发生.方法 通过对3 000例体外震波碎石术后病人运用临床路径,针对性加强健康教育,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指导.结果 95%病人一次治愈,5%病人复打或开放取石,远期追踪1年,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运用临床路径,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体外震波碎石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巧云;刘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弱视是严重危害儿童视力的眼病,也是儿童常见病之一,据资料表明发病率在5%左右.此病应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止眼睛致残极其有效的措施.
作者:王立芳;马月霄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时心电图常出现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segment depression,STD),文献报道这种STD的发生率为25%~65%[1、2].非梗死区STD与STEMI时镜像改变或缺血相关,可以协助判断梗死相关血管或闭塞部位,并对预后产生影响.
作者:王新宇;王贵松;高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笑气吸入联合穴位按摩分娩镇痛作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100例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笑气吸入联合穴位按摩,观察组50例单纯笑气吸入.观察2组产妇疼痛的缓解程度、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子宫内压、收缩压、舒张压、产后出血、产妇血中皮质醇含量、羊水性质、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胎儿脐血血气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镇痛率92%、剖宫产率18%、阴道分娩率82%,产程活跃期、产后出血、产妇血中皮质醇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2组子宫内压、收缩压、舒张压、羊水性质、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胎儿脐血血气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笑气吸入联合穴位按摩分娩镇痛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产程时间缩短,镇痛效果好,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可在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静;单青;张文君;邓彩玲;莫文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腹部胀痛纳差无力1个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下腹胀痛,呈持续性.
作者:吴玉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从产科临床角度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探寻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256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原因包括胎儿窘迫、产程异常、脐带因素和羊水过少、早产.造成重度窒息的主要因素有胎儿窘迫、胎心变化和羊水性质与新生儿窒息关系成正比.结论 做好产前保健,防治并发症,加强胎心监护,严密观察产程,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贺凤英;文远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GIST)过去常与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相混淆.现在GIST被定义为一种免疫表型上表达kit蛋白(CD117)和CD34、遗传上存在频发性c-kit基因突变、组织学上以富于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多形性细胞的呈束状或弥散性排列为特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1].
作者:张孝平;管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