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兰;曾祥连;李文丽
目的 观察沐舒坦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113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2组患儿均常规治疗,如抗病毒、止咳、平喘,合并心力衰竭者强心利尿,呼吸困难者吸氧等;治疗组58例加用沐舒坦15 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30~50 ml中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5 d~7 d.结果 治愈好转率治疗组为96.6%,对照组为81.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沐舒坦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喜凤;李日东;黎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列举误诊疾病种类,探讨误诊规律.结果 误诊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前者以妇科疾病为主,占女性患者的3/4以上;后者误诊病种分布较分散.结论 准确认识转移性右下腹痛、细心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合理应用实验室检查、正确掌握手术时机是减少急性阑尾炎误诊的关键.
作者:王红禄;赵振生;李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异位妊娠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的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和保守治疗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可疑66例异位妊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2组分别经腹部检查和经阴道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部检查和经阴道法相结合,异位妊娠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简便易行,无创伤性,是异位妊娠早期诊断和保守治疗随访理想的检查方法.
作者:林彩霞;林川年;周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本文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儿童及同龄组健康儿童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微量元素变化进行检测,进一步探讨RRI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
作者:吴建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食管气管瘘系食管癌放疗后的一种并不少见的并发症[1],支架置入是良好的治疗适应证[2],对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食管气管瘘,食管支架置入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一般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封闭瘘道,食管和气道内双重带膜支架的置入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3].
作者:孙开宇;甄永强;王乐强;滕琳;刘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避孕指导在婚前保健中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00对婚后无任何疾病而自愿采取避孕措施的女性的避孕效果进行统计.结果 有24%的女性避孕失败,其原因均为避孕方法不正确所致.结论 在婚前保健中加强避孕知识的指导可降低避孕失败率.
作者:程慧;刘铁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肾细胞癌(R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表达丰度定量法检测肾细胞癌组织和正常对照组中MMP2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RCC组MMP2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RCC组织中MMP2基因mRNA的表达较正常肾组织高,与肿瘤分期、分级相关,可作为判断肾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仇鞠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roPex根管测量仪测量牙齿根管长度准确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60例190颗需做根管治疗的患牙共370个根管,用ProPex根管测量仪测量根管长度,按测量长度预备根管,然后插入牙胶尖试尖摄X线牙片,测量牙胶尖试尖距根尖的距离,验证其准确性.结果 ProPex根管测量仪测量准确率为93.0%.结论 ProPex根管测量仪是一种安全、可靠、准确率较高的新型根管长度测量仪.
作者:胡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预防阿奇霉素引起的静脉损伤,寻找疗效确切的药物.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引起静脉损伤1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选择静脉75%乙醇湿敷,对照组选择静脉50%硫酸镁湿敷,2组均于穿刺点上3 cm处外敷,湿敷至静脉输液完毕后30 min,每天观察记录1次,连续5 d.结果 观察组75%乙醇湿敷较对照组50%硫酸镁湿敷,静脉损伤发生率低.结论 静脉75%乙醇湿敷疗效优于50%硫酸镁.
作者:姜桂芝;李雪静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在乳腺癌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68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注入0.3%左旋布比卡因完成手术,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阻滞平面不够时辅助用异丙酚、氯胺酮等静脉药,观察患者情况.结果 90%患者麻醉效果满意,10%麻醉患者在清扫腋窝时需辅助用药.结论 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治疗乳腺癌较安全,对患者呼吸循环干扰轻,又便于术后止痛,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痛苦.
作者:黄志良;郑昭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所谓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指的是切口<6 mm,其包括超声乳化和非超声乳化手术两种方法.而在我国超声乳化尚不能普及,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就更有其实用价值.在2004年~2006年我院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了280例白内障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月霄;王立芳;邹莎莎;独宇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45例,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照组41例,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HbA1c、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血压和血脂.结果 研究组能使空腹和餐后血糖、HbA1c、血清胰岛素、C肽、收缩压、舒张压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下降,在改善空腹和餐后血糖,降低血清胰岛素、C肽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马来酸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可明显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部分改善.
作者:张永明;李奕贵;项亚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异丙酚静注联合应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在胃镜诊疗中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实行无痛胃镜诊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异丙酚静注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RP组)和单纯静注异丙酚镇静(P组),观察诱导前、进镜时、诊疗时及术毕时BIS、SpO2、平均动脉压(MAP)、HR的变化以及比较检查操作时间、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结果 与诱导前相比,2组术中BIS降低(P<0.05),P组术中MAP和HR及术毕时HR降低(P<0.05).与P组比较,RP组术中BIS升高(P<0.05),MAP、HR、SpO2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异丙酚静注用于胃镜检查及治疗时,麻醉迅速、平稳,苏醒快,镇静效果满意.
作者:代军;熊霞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患儿,女,年龄1岁零3个月,因发热4 d伴惊颤、嗜睡1 d入院,高体温40℃,同时伴神萎、纳差、尿少.入院后患儿持续高热,意识不清,呼吸不规则,口周发绀,皮肤发花,多汗,无尿,四肢湿冷,喷射性呕吐数次,呕吐物为大量的咖啡样物,伴阵发性抽搐,发作时头后仰、四肢强直持续1 min左右可自行缓解.
作者:李明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患者,28岁,因感情纠葛,于酒后睡眠中被妻子用剪刀将阴茎从中段完全切断,半小时后,送当地医院紧急处理.离断阴茎给予简单清创后置于冰盒中转入我院.
作者:刘万和;王行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病毒性角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隔日自体血清球结膜下注射0.5~0.7 ml.浅层型者联合0.1%三氮唑核苷眼水每日5次点眼;深层型者联合1%无环鸟苷眼水每日5次点眼,睡前涂金霉素眼膏,口服消炎痛及维生素B2、C.结果 浅层者治愈率100%,深层型者治愈率92.85%.结论 自体血清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方法简便,效果确切.
作者:孙琴;蒯勇;张宏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查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12月住院患者5 18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06年本院医院感染395例次,感染率为7.6%;感染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神经内科29 20%、神经外科13.40%,肿瘤科12.42%,中医科10.84%,呼吸、消化内分泌科9.65%,心血管呼吸内科9.34%;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46.59%、消化道19.75%、泌尿道16.46%、皮肤软组织6.08%、手术部位8.10%;医院感染中病原体检出9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6.88%.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基础疾病,滥用抗生素,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过长.结论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等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吴春萍;王钟珍;肖小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患者早期死亡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7例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期病死率13.4%(11/82),11例患者中,极早期死亡(确诊5d内)4例,早期死亡(确诊后6d~15 d内死亡)7例.除2例分别死于呼吸衰竭及感染外,其余9例均死于脑出血,10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7例死亡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50×109/L,死亡时血小板均小于25×109/L.结论 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出现高白细胞的APL易于早期死亡,并与DIC的发生和治疗措施有关,应尽早化疗及处理高白细胞综合征和积极治疗DIC.
作者:丁现超;张琰;王升;李新刚;夏玉彬;孙伟娜;刘峥嵘;刘秀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讨论毒蜘蛛咬伤后的误诊误治.方法 对23例毒蜘蛛咬伤后的病人误诊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4例死亡,19例痊愈出院.结论 对毒蜘蛛咬伤的病人应尽早确诊及对症治疗.
作者:印卫芩;吴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晚期1胎死亡的监测和护理.方法 对10例双胎妊娠晚期1胎死亡进行心理护理、母婴监测、预防早产和产后大出血.结果 10例产妇分娩,有9例新生儿存活,1例死亡,未发生产后大出血.结论 良好的心理护理、严密的母婴监测、做好早产及产后大出血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秀兰;曾祥连;李文丽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