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聚肌胞、西咪替丁与阿昔洛韦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何卫华

关键词:聚肌胞, 西咪替丁, 阿昔洛韦, 带状疱疹
摘要:目的 观察聚肌胞、西咪替丁、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例带状疱疹患者施行给予聚肌胞、西咪替丁交替湿敷局部疱疹,静脉滴注阿昔洛韦,疗程7天.结果 止痛效果好,皮疹消退结痂快.结论 聚肌胞、西咪替丁、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波石蜡切片技术在病理科中的应用

    传统的石蜡切片制作仍是当前病理诊断中可靠、准确的诊断方法,其制片操作较科学合理,质量也稳定可靠.做出一张合格的病理切片是临床病理诊断的依据,是病理研究的主要资料.但因为制片过程中组织固定、脱水时间较长、室温下需2天~3天,加温后处理仍需10小时以上,所以不适应现代临床医学快速诊断的要求.所以自1999年开始,我科应用超声波水浴快速制片技术,经过6年的实践,共完成各类活检组织快速诊断1 800例次,制片质量稳定,效果良好,诊断可靠.制片时间只需2小时左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王英红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剖宫产大出血32例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3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麻醉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26例出血停止安返病房.6例为不能控制的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后痊愈出院,其中2例发展为DIC.结论 正确的麻醉处理是抢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作者:姚永远;张应平;刘燕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毛细气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34例毛细支气管炎加用IVIG治疗,并与对照组患儿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疾病咳嗽、喘憋、罗音消失和住院天数方面优于对照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IVIG治疗辅助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周玉生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正确认识与理解慢性乙肝的治疗措施

    治疗乙肝的目标是抗乙肝病毒(HBV)的治疗,但如何抗病毒治疗,在何种情况下抗病毒治疗,是我们大多数基层医生应该正确理解认识的问题.

    作者:侯志敏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16排螺旋CT在夹层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对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治疗后效果评估.方法 对30例临床疑诊为夹层动脉瘤患者行16排CT胸主动脉至双侧髂动脉增强扫描.结果 20例患者动脉成像未见异常,10例明确诊断为夹层动脉瘤,4例经支架植入或腔内隔绝术后2周复查,动脉瘤基本消失,4例夹层范围较大者经临床随访,2例死亡.结论 16层螺旋CT能够及时准确诊断夹层动脉瘤,并作出明确分型,对于指导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是一种可靠方法.

    作者:高丽媛;刘影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围手术期的护理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共收治小儿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62例,年龄2岁~13岁,平均年龄7.6岁,男44例,女18例.其中主诉睡眠时打鼾、憋气者35例,鼻塞张口呼吸者8例,反复发热、咽痛者19例.

    作者:袁媛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Ⅰ期手术切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98例

    目的 总结阑尾周围脓肿行Ⅰ期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98例阑尾周围脓肿病人行Ⅰ期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获得成功,切口感染率8.2%(8/98),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Ⅰ期手术治疗阑尾脓肿疗效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王诚;林汉旻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浅谈基层单位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近年来,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加上医疗改革的失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各大医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基层医疗机构也或多或少受到医疗纠纷的袭扰.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我们积极应对,认真分析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采取系列防范措施,改进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

    作者:李红;卞小慧;侯砚秋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年轻消防人员心电图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年轻消防人员的心电图特点.方法 比较40例18岁~29岁年轻男性消防人员与40例同龄公务员相关心电图数据.结果 年轻消防人员心电图特点为:①心率明显减慢伴显著心律不齐;②QRS波群增宽时限延长平均达99.20毫秒;③QRS波群电压增高Rv5+Sv1≥3.62 mV;④多数人ST-T呈现早期复极改变.结论 年轻消防人员与同龄公务员心电图在心率、QRS波群时限、电压、ST-T呈早期复极改变这几个方面有显著差异,诊断标准应区别于同龄男性青年.

    作者:宋米英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在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2例老年转子间骨折选用动力髋螺钉(DHS)作为内固定材料,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行DHS内固定,术后给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经6个月~22个月随访,无1例病人死亡,治愈率达95%以上,1例发生髋内翻畸形,1例发生患肢短缩2.5 cm,影响功能.结论 DHS在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显示出明显优越性.

    作者:马才英;石得璋;万新海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医学网眼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黏附分子与冠心病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炎性学说已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且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局部和全身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斑块的稳定性和自然进程.而黏附分子在其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1].本文就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与冠心病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占海;杨志明;肖传实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聚肌胞、西咪替丁与阿昔洛韦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聚肌胞、西咪替丁、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例带状疱疹患者施行给予聚肌胞、西咪替丁交替湿敷局部疱疹,静脉滴注阿昔洛韦,疗程7天.结果 止痛效果好,皮疹消退结痂快.结论 聚肌胞、西咪替丁、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何卫华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高血压脑出血内外科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寻求佳治疗方法 ,达到佳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6例,分别经过内科、外科治疗,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与常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微创钻孔血肿抽吸引流较内科治疗及开颅治疗疗效好.结论 微创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刘胜春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易感因素及预防分析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之一,其发病率近几年呈逐渐上升趋势,并且细菌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已成为全球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所以了解医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怎样去预防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3年来我院发生的102例医院内获得性肺炎进行分析,在该类疾病的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方面得出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昱;傅庆新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18-三体综合征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G2P2,剖宫产,孕41周,体重2 600 g,Apgar评分6,羊水约600 ml.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差,哭声低,呼吸略促,头小,枕部突出,双外耳畸形,耳位低,眼裂小,口小,小下颌,胸骨柄3.8 cm.

    作者:季坚卫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颈椎损伤颈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的体会

    自1964年Bohle报道颈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颈椎创伤、颈椎退行性变疾患和颈椎肿瘤的治疗.我科从1999年7月至2004年8月以来应用颈前路钢板螺钉治疗颈椎创伤21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聂水生;陈硕敏;钟向阳;邓宇杰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浆膜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和结核以及炎症是引起胸腹腔积液的主要原因,在原发病不清楚的情况下,胸腹腔积液性质的确定和良恶性的鉴别对病因的诊断具有指导作用.目前除细胞学和常规检查外,鉴别恶性、炎性浆膜腔积液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比较少[1].我们测定了33例恶性、72例炎性、45例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的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水平,以探讨浆膜腔积液中ADA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春翠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分析

    随着技术的成熟及大量临床试验对其疗效的验证,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及冠脉介入治疗已成为目前诊断、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然而术中术后并发症并不少见,尤其一些严重并发症可造成患者死亡.我们总结了我院近年所做的614例冠脉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患者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田连亮;贾国力 刊期: 2006年第17期

  • 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预防及其护理

    前列腺摘除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手段之一.术后由于手术创伤、留置尿管、前列腺窝内气囊牵引压迫及常规膀胱冲洗,可以引起膀胱阵发性痉挛性收缩.常表现为膀胱区及尿道痉挛性疼痛,尿意强烈,尿管旁有冲洗液涌出,患者烦躁不安.一般肌注止痛药的效果欠佳,而且膀胱痉挛时易引起继发出血和冲洗管道阻塞,切口漏尿,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现将我们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处置和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陈清香 刊期: 2006年第1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