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沁蕊;褚加静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依据抽签单双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病人入院期间均给予相同护理干预,对照组出院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分析两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评分、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的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宋巧云;吴梅霞;严露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依从性差的腹膜透析病人居家自我管理的知、信、行现况.[方法]运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例依从性差的居家腹膜透析病人进行深入访谈,现场录音、记录,并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依从性差的腹膜透析病人居家自我管理过程中的体验包括:出现不良情绪;希望得到家庭、医护和社会的支持;自主性过度增强;忽视病情监测;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感降低.[结论]重视腹膜透析病人的管理及心理问题,居家自我管理问题较多,根据腹膜透析的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
作者:史兰英;芮静娟;张雅琴;周国庆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巴特勒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实习护生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将8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实习带教,观察组采用巴特勒教学模式带教,带教结束后观察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考核成绩、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特勒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实习护生带教,能提高护理实习护生护理工作胜任力及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
作者:陈剑;杨秀梅;张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通过归因理论识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风险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为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127例护理不良事件运用归因理论的六大因素3个维度进行归因分类,通过统计、分析,识别护理安全风险现状.[结果]导致127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诸多因素中,护理人员的努力程度为主要归因占45.67%,具有内在、不稳定且可控性;能力因素占20.47%,为内在、稳定、不可控归因;任务难易度占2.36%,运气占7.09%,身心状态占11.02%,其他类因素占13.39%.[结论]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进行归因分析显示,护理人员的努力程度、专业能力及护理管理制度建设均有可提高的空间,制定有效应对的防范体系与实践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迅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评价自我管理教育对出院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自我管理效能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4例出院高血压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进行3个月的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分别观察两组病人血压变化、一般自我管理效能与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明显比对照组提升(P<0.01),依从性行为评价得分较对照组提升(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控制出院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提高病人治疗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效能,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吴秀娟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病人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科接诊的84例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病人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病人采取急诊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病人采取急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救护车达到时间、接受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急救过程中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救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缩短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病人急救时间,提高救护质量,减少二次损伤的发生.
作者:刘清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分析肿瘤日间病房病人的主要护理需求,做到因需施护,有针对性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方法]使用自制的肿瘤日间治疗病人护理需求及相关因素调查表对200例肿瘤日间治疗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即病人的需求的强烈程度,根据首优、中优、次优的原则制定护理对策.包括规范肿瘤日间治疗病房健康教育管理、优化流程,提供便捷服务、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创造亲属陪伴环境和氛围、拓展延伸护理服务内容、建立心理指导室、指导家属照顾病人技巧等,提高肿瘤日间治疗病房护士的服务水平,提升病人的就医体验.[结果]95%以上病人对疾病的相关治疗、注意事项、饮食指导等有需求,90%以上病人对日间病房服务流程有需求,2/3以上病人对护士的心理指导、家庭社会支持有需求.[结论]通过充分了解病人需求后实施护理对策,能更好满足病人需要,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余玉娇;张莹娟;林可华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居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8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术后居家康复期间均需进行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应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8对187例病人进行调查,分析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服药依从性评分为7.49分±0.99分,其中合并其他用药、症状改善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居家抗血小板药物服药依从性整体水平较好,应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进一步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关欣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24 h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活动主题,对24 h尿标本留取及时性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人留取24 h尿标本及时率从51.1%升至81.8%(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临床中可显著提高病人留取24 h尿标本及时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作者:陆叶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微信随访对鼻咽癌放疗病人张口困难的影响.[方法]将65例鼻咽癌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病人出院后进行常规随访,观察组病人出院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微信随访,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功能锻炼依从性以及放疗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张口困难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观察组张口困难程度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随访能提高鼻咽癌放疗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降低张口困难发生率.
作者:刘晶;赵琼兰;赵红 刊期: 2017年第26期
总结1例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脓毒血症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连续监测血糖、合理药物及病情观察、高热的护理、医院感染的预防、健康宣教、终末消毒等方面.
作者:邢沁蕊;褚加静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存在冠状动脉支架的前列腺增生症(BPH)病人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护理.[方法]对22例存在冠状动脉支架的BPH行TURP治疗,术前充分心脏功能的评估、全面检查及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注意心电图ST-T的变化及心律失常情况,给予间断或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冲洗通畅,观察冲洗液颜色变化,密切监测凝血全套及心肌酶谱,预防感染,指导病人饮食与活动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结果]22例病人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6 d~7 d拔除导尿管,除1例病人出现尿失禁,指导其行肛门括约肌训练后好转,2例解血尿,指导病人多饮水,暂停服抗凝药后缓解外,均未发生大出血和冠心病发作,22例病人术后康复满意,痊愈出院.[结论]充分术前准备和心脏功能的评估,全面仔细的术后护理,加强出血及冠心病发作的预防和观察,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万国英;付丹丹;胡小兰;欧恬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留置针穿刺法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双手送管法,观察组病人实施单手送管法,对两组病人的留置针一次成功率、病人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手送管法应用在脑卒中病人中能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黄晓兰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一种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疗效好,已经成为目前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1].急性左心衰竭以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抢救是否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2].
作者:王红;潘红;李迎新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预防无创机械通气致面部压疮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5年12月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56例病人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3月-2016年8月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58例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面部压疮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无创机械通气致面部压疮发生率为2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1%(χ2=16.96,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预防无创机械通气病人面部压疮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面部压疮发生率.
作者:王啊妹;许怡芳;陈玉珠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总结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心理护理经验.[方法]检索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参阅相关文献报道,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心理护理对策,对200例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200例患儿及家长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依从性良好.[结论]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提供的正确、及时的心理护理能明显减轻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从而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一定程度上缩短病程,减少疾病的复发.
作者:唐玉棋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索癌性疼痛护理策略团队在癌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晚期癌症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护理干预方式,评价并比较病人出院时疼痛情况与住院期间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住院期间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癌性疼痛护理策略团队用于癌性疼痛管理,能减轻病人癌性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丘爱平;潘素群;钟肖兰;李伟兰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人文关怀小组干预对综合医院护士遭遇工作场所暴力后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遭遇过工作场所暴力的66名护士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对照组护士进行个别访谈干预,观察组护士进行人文关怀小组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护士干预前后的心理水平进行评价并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干预后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睡眠与饮食因子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化、强迫、抑郁、恐怖、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睡眠与饮食因子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化、抑郁、恐怖、焦虑、偏执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小组干预对改善护士遭遇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有效的.
作者:谢霖;罗健;邓文芳;肖厚平;郑爱喜;刘敏;黄晓英;朱庆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对标准预防的认知情况,以期为实习前学校及医院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68名初进入临床实习的高职护生进行标准预防认知问卷调查.[结果]高职护生对标准预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中知晓度较好的项目为洗手和戴手套指证,分别是52.98%和49.40%,其次是标准预防的应用对象和保护对象,分别是47.02%和43.45%,知晓度低的是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衣使用,仅为15.48%.[结论]高职护生对标准预防认知情况不容乐观,提示实习前学校及医院应重视并加强培训,以提高护生标准预防认知水平.
作者:黄琳俐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血液透析病人液体摄入依从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液体摄入不依从的血液透析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结合动机性访谈的干预策略,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评价病人的液体摄入依从性、液体摄入依从行为改变阶段情况及液体摄入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后3个月、6个月病人的液体摄入依从性、液体摄入依从行为改变阶段测评及液体摄入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能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液体摄入依从性,促使其改变液体摄入不依从行为,增强控制液体摄入的自我效能.
作者:夏琳娟;赵媛 刊期: 2017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