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因冠心病而死亡的占其死亡总数的50%左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常用的穿刺路径为股动脉和桡动脉,经股动脉途径(TFA-PPCI)是PCI的常规途径,随着穿刺技术及器设备的改进,经桡动脉途径(TRA-PPCI)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两种不同途径的(PCI)术均需穿刺动脉来完成,属于有创手术,且随着各种大管径导管,血管鞘的应用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使用,使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所致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如处理不当可引起出血、皮下血肿等严重的血管并发症,重者还需外科手术或输血治疗,增加病人卧床时间及痛苦.因此,护士应充分认识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注意识别危险因素,正确掌握预防处理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现就两种路径PCI术后常见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陈述如下.
作者:夏拉帕提亚森;高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医药学在我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遗产.中医文化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的知识.目前,我国中医文化已经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护理服务中融人中医文化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医文化特色融合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希望对护理服务行业有所帮助.
作者:曾利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所采用的一项制药技术.广大医药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探索,证明中药炮制能消除或降低部分中药的毒性,提高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系数,扩大中药资源.中药炮制解毒机理成为广大医药工作者研究课题之一,现笔者就中药炮制解毒的一些机理试行分析.
作者:李鲜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重型肝炎是在肝病基础上并发肝细胞广泛变性、大面积坏死,出现肝功能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可达到60%~80%.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是一种能暂时替代正常肝脏部分或全部功能的治疗手段.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应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樨巍;张云松;孙洪霞;董艳平;纪丽伟;张艳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借鉴JCAHO对护理临床带教工作进行流程管理,达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提高护理带教质量.方法 借鉴美国卫生保健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的持续质量改进10步流程模式,结合医院实际,对护理带教质量进行评估测量、实施评价,建立带教管理流程,形成可达到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结果 2008年至2010年我院护生理论考核合格率分别为:78%,83.3%,93.4%;技能竞赛优秀率分别为:20%,37.7%,73.3%.结论 医院护理带教质量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模式的三年,带教工作处于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轨道,形成了一套可达到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卢明;平智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妇科手术9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卵巢囊肿切除术42例,子宫肌瘤切除术20例,输卵管妊娠手术23例,子宫切除术7例,子宫附件切除术6例.术后皮下瘀血3例,皮下气肿2例,总并发症率为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剖伤小,疼痛轻,恢复快,腹壁美观.值得研究推广,但需降低手术并发症率.
作者:贾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老年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食道癌根治术患者58例,术前除进行心理护理、常规检查外,特别注意心肺功能和血糖的检查,术后除常规护理外,侧重监测心肺功能和血糖,防止并发症.结果 58例食道癌根治术后患者均顺利康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道癌围手术期的护理在高龄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静音;王秀芳;李怡;薛庆丽;刘丽芳;申彦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阑尾炎(appendicits)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病势变化较快,如延误诊治易发生腹膜炎,甚至生命危险.因此阑尾炎的及时正确诊治至关重要.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问世,腹腔镜各种新的阑尾切除术式[1.2]不断出现,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受到了挑战.我院自2009年1月以来运用经脐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丽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7例.在常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治疗组用加味增液承气汤,对照组用西沙比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4%;对照组总有率70.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糖尿病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林林;厚问昌;郭梁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风疹是春秋季节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总结归纳提出合理应急处置办法.采取了积极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对疫情准确的判断和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控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任晓波;杨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中医(中药分型治疗、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饮食和其他疗法综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使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不是什么难以治愈的疾病,只要及时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用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很快治愈.
作者:邱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对中药大黄在临床上的多种应用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分别对临床上的急性胰腺炎和局部炎性水肿使用大黄内服和外敷进行治疗,并将治疗结果和西医治疗组进行比较.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x2检验,α=0.05.结果 急性胰腺炎和局部炎性水肿水肿大黄组和西医治疗组的临床治疗结果使用SPSS软件进行x2检验得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大黄在在临床上用途广泛,对急性胰腺炎和局部炎性水肿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汤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了保障我县农村妇女身体健康,提高妇女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按蕉岭县政府、县卫生局指示,我院与计生、妇联等部门协调配合,在我县农村开展实施妇女疾病普查项目.1 普查目的和意义通过妇女病普查,切实掌握我县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和妇科疾病发病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断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探索农村妇女妇科疾病防治方法,降低妇科疾病发病率,提高治愈率,提高广大农村妇女健康水平.
作者:傅利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糖尿病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糖尿病是复合病因的综合症,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从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经血循环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物质代谢的效应,在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异均可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但糟糕的是,60%或更多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的情况.现在许多国家的糖尿病死亡率已居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位.糖尿病的严重性在于它的慢性并发证是其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作者:谢胜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一种良性疾病,却有着一些类似恶性疾病的生物学特征,如局部侵犯,远处撒播、易复发等.有时候病变微小却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如痛经和持续盆腔疼痛等,而有些病变广泛、巨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却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作者:王晓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的为患者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何掌握和运用好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开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我科自1998年8月起将护理程序运用在外科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中,提高了护理质量,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实施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冉孝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诊断经验.方法:对80例经临床手术、纤维胃镜及病理证实的各期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80例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有粘膜皱襞改变、充盈缺损、龛影、管壁改变、管腔狭窄.结论:食管X线钡餐造影检查准确率高,操作方便安全,是诊断食管癌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作者:蔡万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综述从现状、特点、污染途径、检测分析方法、采取的措施与对策等方面,介绍近几年中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研究情况,对前景进行了分析.
作者:谭忠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2例完全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采用常规消心痛治疗;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静脉输注.两组均治疗2周,2周后观察用药前后心电图变化、心绞痛发作的频率、疼痛程度、诱发因素、疼痛持续时间、心肌耗氧量等变化.结果:舒血宁和硝酸酯类两药合用组的临床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明显高于两药单独使用,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对缓解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等方面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周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医学在建构和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的影响,其理论体系和价值追求,无不彰显出中华文化特有的智慧和哲学精髓.其中对“和”的价值追求和取向,就是突出反映.关于这一点,在占代中医学代表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详尽阐述.其中《素问·逆调论》有关“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论述,就从一个层面反映了这一思想,道出了中医学“和”的核心价值取向.
作者:刘晨;陈蓝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