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姬;罗莹;李洁琼;张丹
阑尾炎是普外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大多数阑尾炎因症状、体征典型,不难做出正确诊断,又因为手术操作简单,一般都由低年资住院医师进行诊治,手术虽小,但并发症却不少,误诊之后实施手术使治疗环境更复杂.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内、外、妇科疾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并实施手术,术中发现是其他疾病,而这些误诊疾病可以手术治疗或根本不需要手术.因此,对阑尾炎的术前再诊断制订合理治疗方案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总结.
作者:杨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肠溶阿司匹林与藻酸双酯钠联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影响时间、发作频率的影响.方法:将13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口服拜阿司匹林组和拜阿司匹林与藻酸双酯钠组,3个月随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与藻酸双酯钠组TIA发作时间、发作频率较单独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组显著减少.结论: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与藻酸双酯钠能有效缩短TIA发作时间、发作频率.
作者:郑雪梅;张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方法、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观察本院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内科治疗的方法和疗效,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4种常见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继发感染、器官功能障碍及中枢性发热三种并发症的Exp(B)较高,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后,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对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继发感染、器官功能障碍及中枢性发热是高血压脑出血三种主要并发症,对预后影响较大,应在内科治疗中给予更多的关注.
作者:郭小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2011年12月经确诊的84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患儿随机分为痰热清注射液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在退热、降低颅内压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症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利巴韦林注射液,疗程5 ~ 7d.对照组42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疗程6~ 10d个别病例不好必须加中药.结果:痰热清注射液能明显缩短患儿的热程和退热时间(P<0.05),头痛、呕吐、腮腺肿大的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痰热清注射液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疗效肯定,抗病毒、退热、消肿作用确切,可作为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常规药物使用.
作者:王翠兰;王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方法 对本院42例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围手术期的护理以及术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前空腹血糖基本控制在8.0 mmol/L以下,围手术期的护理对血糖的控制、手术的顺利及术后的视力恢复效果起直接作用,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有效地控制血糖,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视力的恢复起重要作用.
作者:谭宇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茶碱作为有效的平喘药物在临床应用大约已60多年.特别近20多年对该药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及药物分析检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使其疗效大大提高.本文仅就(氨)茶碱在儿童合理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石街”结石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采用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治疗经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输尿管上段出现石街的18例患者,研究分析术后石街清除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评价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石街”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手术治疗,患者输尿管上段石街均被一次性取净,清除率为100.00%.手术时间为32 ~ 98min;术中出血量为20 ~1 10 ml;术后出现发热现象的患者2例(11.11%);住院时间平均8d;未出现大出血、气胸等严重的并发症.随访时间1~6个月,经B超、KUB与IVU检查未发现结石、输尿管狭窄现象,所有患者的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B超检查显示肾积水较术前有所减轻或消失.结论:应用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石街,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锡盛;方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调查我院合理用药情况.方法:抽取2010年度共计6095张门诊处方,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以单一用药和二联用药为主,抗生素使用以单一用药和联合使用为主,注射剂使用以经脉注射为主要给药方式,书写不合格处方79张,占抽样处方的1.2%,不合理用药87张,占抽样处方的1.4%.结论:处方书写质量和用药情况合格率达97%,但也有一些不合理情况值得我们注意,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学习,增强责任心,充分发挥药剂师的职能,提高充分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马宏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疾病,随着近年抗生素不规范广泛应用,特别是早期使用抗生素使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诊断存在一定难度,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低,有报道为12%左右,临床仅依据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来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对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对化脓性脑膜炎治疗疗效及预后有积极影响,为此,我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80例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脑脊液免疫球蛋白、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测定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蒋友信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2008年10月-2011年3月间共6例LC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92例LC术中转开腹6例,中转率3.12%.其中全部主动中转开腹手术,局部粘连较重解剖层次不清2例,胆囊颈部、胆囊管的结石嵌顿1例,合并胃癌1例,合并结肠肝曲癌2例.结论:LC术是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严格掌握LC术适应症,术中根据情况及时中转开腹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前对病人进行详细检查和仔细评估是降低中转开腹的关键.
作者:赵伟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刺加推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6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主穴针刺主穴:取神门、三阴交、四神聪、太冲、百会、安眠,印堂、太阳、内关等穴位,配穴根据病情加用.推拿采用摩、推、揉、颤、点等手法,头部穴位及肝俞、心俞等按规划操作.对照组采用劳拉西泮4mg每晚睡前半小时服,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75例,治愈率70.7%,有效105例,有效率99.1%;对照组治愈15例,治愈率34.1%,36例,有效率81.8%,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杨金华;金仲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我院近年共对75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实施了腰硬联合麻醉,收集她们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中,起效迅速(约3分钟),且用药剂量较小,对产妇呼吸及循环系统监控也比较方便,产妇术后不良主诉少,未出现头痛、谵妄、感觉异常等并发症 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中起效迅速,镇痛及肌松效果较好,安全系数高,可作为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案.
作者:孟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腹腔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及减少腹腔早期再手术率.方法 回顾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自1990年10月至2011年12月腹腔手术共6800例,早期再手术44例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结果 44例行早期再手术,共50次一次再手术44例,二次再手术6例.各脏器早期再手术率依次为:结直肠、小肠、胃胰腺、肝胆.早期再手术病因依次为:腹腔脓肿、切口裂开、肠梗阻、肠瘘、胆漏,死亡6例.结论 避免首诊时间过长,防止误诊、漏诊,加强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在消化道重建时遵守“Nosuture in pus”的原则,是降低腹腔早期再手术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文秀;蔡德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索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关键步骤的改良方法.方法:以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蛋白免疫技术分析小鼠肝脏CYP1A1的表达水平.结果:不仅缩短实验时间,而且获得的目标条带清晰,非特异性的本底显色浅.结论:改良的蛋白免疫印迹技术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的分离目标蛋白,降低本底,获得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有利于对蛋白质的进一步分析研究.
作者:吴宁;莫晓川;曾佳;孟立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恰当的联合用药可以有效提高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本文分析了高血压联合用药的机理,指出了联合用药的优势以及不足,并进一步探讨了高血压联合用药的评价.
作者:刘中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探讨漠河县十年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监测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提供乙脑预防控制措施的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0年漠河县乙型脑炎病例个案调查和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发病率逐年减少,80.45%的病例为<15岁儿童.结论 乙型脑炎流行与地理环境、气候因素、气象条件、人群暴露等因素有关.加强对15岁以下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是防控乙脑的关键环节.
作者:杨晓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根据临床表现作出诊断,找出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因和致病菌,再根据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病变阶段,不同的病人体质,采取不同的治疗技术,达到康复的目的.
作者:刘发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提高临床手术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4500例住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致新生儿窒息常见的因素为脐带因素,其发生率高达28.61%;紧接着的高发因素为胎盘因素和难产,其发生率分别为24.52%和23.97%;胎儿因素和母体疾病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15.26%和6.53%,其他因素占1.01%.此外,经阴道助产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46.62%)明显高于自然分娩(6.23%)和剖宫产(9.04%),互相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有很多,主要的是脐带因素,其次依次为胎盘因素,难产,胎儿因素,母体疾病,其他的因素如手术意外等较为少见;此外,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也有很大的相关性.针对不同的致病因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还要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同时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
作者:李春英;郭莉;曾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DVT的三大主要病因[1].大多数DVT病人虽经治疗但血栓不能完全消融,而转为血栓形成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临床干预主要涉及预防DVT发生,缓解DVT症状,预防肺栓塞,预防DVT复发.干预方法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类,非手术方法包括一般处理、抗凝、溶栓和去聚疗法,手术包括静脉取栓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我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手术取栓(传统方法和顺行取栓法)、溶栓和抗凝结合的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安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200例,均给予盐酸多西环素进行治疗,疗程为14d,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治疗7d后进行复查,治愈144例,显效31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5%.停药14d后,本组患者接受病原体检测,其中解脲支原体显示为阳性6例,其余患者支原体、衣原体全部转为阴性.复查血、肝、肾、尿常规功能等,结果均属正常范围.除个别患者表现为轻度头晕,其余未发现明显的用药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结论:在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盐酸多西环素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勤山;杨秀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