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桂珍;王玲
总结6例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死亡病人的护理要点,认为该类病人需在化疗后初期做好静脉栓塞的观察及护理,早期识别PTE 的先兆,可改善溶栓药物治疗效果,预防再发栓塞,减少 PTE 的发生及死亡。
作者:陈文利;暨铭坚;李平东 刊期: 2014年第32期
血液肿瘤病人蛛网膜下隙出血常引起突然死亡[1]。我科室于2011年8月收治1例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期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经精心急救及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急救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朱丽 刊期: 2014年第32期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足部游离皮瓣血管蒂解剖恒定,口径适宜,血管变异少,组织瓣切取与修复不受创面大小限制,且外形逼真,可达到解剖修复,同时足趾游离小组织瓣供区隐蔽,供足损伤小,术后不影响病人行走[1]。但足趾小组织块移植需要精细的微血管吻合技术,同时也离不开术后的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2010年3月—2014年1月我科共完成足趾小组织块移植修复手指缺损术20例(26指),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营敏荣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流程在失禁性皮炎(IAD)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0月按常规经验处理的40例 IAD 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1月—2013年12月伤口组会诊运用 IAD 标准化护理流程处理的40例 IAD 病人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效果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57.5%,治疗时间分别为4.8 d±1.3 d 和7.9 d±4.2 d,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标准化护理流程对 IAD 皮肤进行评估、分级,并根据皮炎级别情况采用规范的相应护理措施效果显著。
作者:张艳;吴静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气管食管瘘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两类。获得性气管食管瘘是由于气管内导管的压迫、摩擦,使气管壁发生坏死,并向后穿透气管壁,形成气管后壁与食管前壁间的异常通道[1]。对于气管切开、需长时间留置气管套管的病人,由于气管壁切开破坏了结构和稳定性,加之套管置入及其球囊压迫损伤管壁薄弱的膜部结构,易导致气管膜部穿孔而产生气管食管瘘[2,3]。我科于2013年9月出现1例因气管切开留置气管套管后发生气管食管瘘60余天的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儿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童敏;潜艳;董翠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鼻咽电子纤维镜下用2%含碘 Lugol’s 溶液染色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2%含碘 Lugol’s 溶液对观察组86例进行鼻咽黏膜染色检查,根据染色情况在不染色、淡染色区取活检,对照组90例不行碘染色,仅根据临床经验取活检,比较两组病人病理活检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9.5%和75.5%,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9%和64.4%,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修穆群;谢梅;应笑;龚君;邱杨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先天性左心室肿瘤极为少见,主动脉瓣下肿瘤在心脏收缩时会影响主动脉瓣的开放,导致心功能减退,如不及时手术将危及病人生命或猝死。我院2013年12月成功为1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下肿瘤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实施了主动脉瓣下肿瘤切除+房间隔缺损修补+动脉导管结扎术。术后患儿经吸氧、抗感染、强心、利尿、吸痰等治疗,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病理结果为横纹肌瘤。患儿共住院14 d 后康复出院,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张燕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了解目前某三级甲等医院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方法]由某三级甲等医院静脉治疗小组的成员负责设计调查表,并调查该医院17个临床科室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现况。[结果]静脉留置针在静脉治疗中的使用率较低,为47.08%,静脉留置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护理质量问题,其中主要为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红肿。[结论]在静脉治疗中应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加强对全院护士静脉留置针的规范化培训和静脉留置针在使用中的管理。
作者:陈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提高临床医疗安全性。[方法]纳入资料完整的留置尿管病人255例,以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为判断标准分为感染组(73例)和非感染组(18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一步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资料单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组年龄、留置尿管时间≥7 d、应用激素、操作次数≥2次、膀胱冲洗<7次/周及尿道口清洗<7次/周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资料多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组年龄、留置尿管时间≥7 d、操作次数≥2次及尿道口清洗<7次/周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年龄大、留置尿管时间长、操作次数≥2次及尿道口清洗<7次/周是发生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竹君;付林;王玉;陈汉霞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对3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采取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对症护理、用药护理、过敏原检测等干预措施后,28例患儿均治愈或好转出院。
作者:周兰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饮食温馨提示卡对咽喉头颈外科术后病人饮食知晓率的影响。[方法]将360例咽喉头颈外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饮食温馨提示卡,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饮食知晓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饮食知识的知晓率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咽喉头颈外科术后病人进行口头健康教育的同时应用饮食温馨提示可提高病人对饮食的知晓率。
作者:翟红丽;明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了解0岁~2岁婴幼儿家庭育儿情况,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和提高广大父母育儿技能提供依据,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儿童保健工作,促进儿童早期全面发展。
作者:董菁;程敏;解雅春;池霞;万康林;童梅玲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局部麻醉乳腺微创旋切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局部麻醉乳腺微创旋切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中、术后及血压、心率变化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和术后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病人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稳定局部麻醉乳腺微创旋切手术病人的血压、心率,减轻病人的疼痛。
作者:周莹;章秦;刘晶晶 刊期: 2014年第32期
通过对109例老年急腹症病人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提出护理配合要点为: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维持手术室适宜的温湿度,加强心理护理,进行有效的胃肠减压,保持静脉输液通畅,确保各种仪器等性能良好,术中加强呼吸及循环功能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医护密切配合使病人顺利度过手术麻醉期。
作者:施兆银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实习中隐性课程的应用对实习护生的影响。[方法]通过物质隐性课程、制度隐性课程、文化隐性课程和人际沟通隐性课程对在医院实习的1168名护生进行培训。[结果]实习护生迟到、早退、旷工等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明显减少,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专业能力明显提高,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总体评价较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大幅提升。[结论]护理隐性课程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综合素质及护理专业学科发展。
作者:幸姝丹;张咏梅;龙维;曾芬莲;陈凌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采血所致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8例需行静脉穿刺采血的住院患儿,按照单双号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基础护理,采用中文版的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和 Wong Baker 面部表情量表分别评估两组患儿静脉穿刺采血时的疼痛评分,并对两组患儿静脉穿刺采血的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FLACC 和 Wong Baker 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静脉穿刺采血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学龄前儿童对静脉穿刺采血的疼痛反应,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有利于静脉穿刺采血成功。
作者:吴莹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对21例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三腔起搏器同步化治疗,同时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体位、活动、伤口、饮食、睡眠等护理,结果21例病人均取得满意效果。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三腔起搏器植入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赵彩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60例子宫肌瘤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包括术前充分的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等。[结果]病人经精心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均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对子宫肌瘤围术期病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轻病人心理负担,促进病人术后恢复。
作者:王楠楠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多元化家庭护理对老年痴呆病人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老年痴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定期复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家庭护理,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病人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抑郁程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并对两组病人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MMSE 评分升高、ADL 评分降低、抑郁得分降低、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升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元化家庭护理使老年痴呆病人的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发生改善,抑郁程度减轻,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升高。
作者:金丽敏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提高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呼吸重症监护室(ICU)进行1年的护理服务文化的建设,在实施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前后调查护士的护理质量、“三基”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同时,比较实施前后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后护士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优于实施前,病人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结论]实施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可提高病人对护理满意度及护士职业素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羽娇;葛淑华 刊期: 2014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