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抚触对母婴同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何冬卉

关键词: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 抚触,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抚触对母婴同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 将母婴同室的95例足月早期新生儿黄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给新生儿沐浴后进行全身抚触10 min~15 min,对照组予常规沐浴,按需哺乳.每日检测两组新生儿的血总胆红素(TCB)值,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高峰期TCB值.[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因高胆红素血症转新生儿科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给予新生儿抚触等护理干预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自发性结肠破裂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对16例自发性结肠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充分的准备,术后给予病情监护,做好引流管、造瘘口、并发症、饮食、心理等护理,结果13例病人治愈出院,3例病人死亡.

    作者:韦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特点及防护研究进展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1]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被感染的可能.护士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大量调查结果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感染及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2].

    作者:周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04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早产儿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体温控制、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感染情况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运用于早产儿的临床护理中,有利于保持早产儿体温稳定、提高睡眠质量及喂养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继发感染.

    作者:沈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围术期的护理

    对7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术前给予充分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给予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功能锻炼,同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77例病人住院10 d~21 d后均痊愈出院,经随访,其中疗效优28例,良30例,可15例,差4例,优良率75.3%.

    作者:安钻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自制腰枕用于脊柱损伤病人翻身的研究进展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称压力性溃疡,是护理常见的并发症[2].压疮发生的原因主要有4种因素: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3,4].定时翻身,减轻受压部位的压力是预防压疮重要的措施[5,6],尤其是对脊柱损伤病人.

    作者:梁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甲型H1N1流感病例排查工作中发热门诊的护理管理

    [目的] 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排查工作中发热门诊的管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发热门诊环境的合理安排;制订工作流程及要求;加强对相关人员培训,对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标本;加强对病人及陪同家属的健康宣教;建立护士统一协调制度及加强对各项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等.[结果] 接诊发热病人855例次,日均接诊17.1例次,采集血标本59例次,采集鼻咽拭子71例次.其中收治隔离观察 32例次,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5例,发热门诊医务人员无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及时、准确,无漏报、瞒报、缓报.[结论] 通过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排查工作中发热门诊的管理,可以迅速采取感染预防与控制程序和措施,以防现有的和新的病原体传播.

    作者:李小金;谢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对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保暖、皮肤护理、呼吸监护、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结果治愈出院 16 例,好转出院 12例,自动出院9 例,死亡4例.

    作者:农均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胃癌化疗病人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

    [目的] 观察胃癌化疗病人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5例胃癌化疗后的病人作为观察组,选取85例体检为正常的成人作为对照组,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两组病人的睡眠情况.[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SQ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总体健康评分与睡眠质量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胃癌化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差,睡眠质量差,二者具有相关性,临床中应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

    作者:李蕾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例成功应用体外模肺氧合治疗急性工业气体中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感染、创伤等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肺部的表现,晚期多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救治ARDS的首要任务是纠正低氧血症,在救治ARDS过程中,积极的机械通气不能改善低氧血症时,可应用体外模肺氧合(ECMO)支持,使机体的氧供不依赖于肺组织的气体交换,一方面可以暂时代替肺的功能,给肺脏一个休息、恢复的时机;另一方面应用ECMO技术,能迅速改善低氧血症,从而改善机体氧代谢,提高组织氧摄取率,降低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1].2011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为1例急性工业气体中毒(光气、氯气等)致ARDS、1型呼吸衰竭、休克病人实施床旁ECMO治疗,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黄旭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例肝移植术后病人角色强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病人角色强化是指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出现的心理反应过度等角色行为特征,表现为对所患疾病过度关心、过度依赖医院环境、过度要求亲友的照顾,将疾病的后果看得过于严重,对康复后重返社会角色缺乏信心,往往不愿出院,纠缠医护人员或无意识、无缘故的病情加重[1].由于肝移植病人术前病情较重、移植手术复杂及术后病人较虚弱,使术后病人仍沉溺于病人角色,对自我能力怀疑,不能积极地参与治疗、护理,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李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放疗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放疗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将100例住院放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由责任护士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健康教育效果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病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放疗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春云;杨玉娜;高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进展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也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间特有的综合征.HDCP常常伴有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脑出血、心力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甚至死亡[1],是威胁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的危重并发症之一[2],因此,做好孕产妇的血压监测,早期发现HDCP、早期治疗HDCP,对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HDCP的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黄翠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问答式健康宣教在泌尿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为了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凸显健康教育特色,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泌尿科病种分成7大类,32种疾病,制作成专科疾病问答式宣教资料,供病人阅读.[结论] 果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编写健康教育内容,符合病人心理需求特点,便于病人理解,减轻了护士工作量,统一了健康教育的形式.宣传方式不仅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更让病人充分了解了自身疾病,优化了护理服务流程,体现了人文护理观念,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严丽萍;庞献红;郭建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病人睡眠质量和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病人睡眠质量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25例高血压病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指导,实验组此基础上给予睡眠干预和遵医行为干预.1年后对两组病人的睡眠质量和遵医行为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实验组病人的睡眠质量和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高血压病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和遵医行为.

    作者:杨琼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抚触对母婴同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抚触对母婴同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 将母婴同室的95例足月早期新生儿黄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给新生儿沐浴后进行全身抚触10 min~15 min,对照组予常规沐浴,按需哺乳.每日检测两组新生儿的血总胆红素(TCB)值,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高峰期TCB值.[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因高胆红素血症转新生儿科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给予新生儿抚触等护理干预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作者:何冬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斜跨式尿液引流袋的设计与应用

    泌尿外科术后大多数病人留置了导尿管,而且部分病人留置尿管时间长,为了防止尿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所以要求引流袋位置低于膀胱水平,尤其是对于下床活动的病人.而临床观察中,病人由于术后伤口疼痛,很多病人尿袋常处于膀胱水平甚至更高,为了防止尿液反流及提高病人的活动度,在原有引流袋的基础上加一条细绳,方便病人活动,2009年12月开始我科使用了斜跨式尿液引流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姜小琴;朱礼霞;唐正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53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

    对53例急性发作哮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护理经验,包括呼吸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环境、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结论] 果53例患儿在入院治疗24 h内哮喘症状均有明显缓解,肺部听诊哮鸣音已消失或显著减少,住院5 d~8 d后均痊愈出院.

    作者:李慧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例急性痛风病人取石术后的护理

    痛风是一种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盐结晶、沉积而由此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以及严重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我科收治1例急性痛风病人,给予痛风结石取出术,术后加强护理.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秦立霞;杨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小儿静脉用药所致局部穿刺点疼痛的护理干预

    小儿手足口病静脉补钾及静脉输注甘露醇、阿奇霉素、果糖二磷酸钠所致局部穿刺点疼痛是输液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由于这些药物对局部组织和血管的刺激,加上剂量过大、疗程过长、速度快、溶液温度低、同一静脉输注次数多等原因,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和静脉损伤,出现穿刺点疼痛、红肿,甚至局部静脉闭塞[1].它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影响输液治疗计划,严重者还可产生静脉炎甚至局部皮肤溃烂和坏死.有效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儿局部穿刺点的疼痛,使患儿配合治疗,完成治疗.现将我科对423例静脉使用上述药物出现局部穿刺点疼痛的患儿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肿瘤病人放疗期间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分析放疗期间肿瘤病人安全隐患,认为主要有放疗直接导致的因素、病人的心理因素、不活动因素、院内交叉感染因素、不配合治疗因素、不安全用电及财产意外损失因素等,为此,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消除或控制安全隐患因素.

    作者:沈群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