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袁慧
[目的]了解外科护士存在的主要压力源,以帮助管理层及护士本人正确认识工作压力,减轻工作压力.[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对90名银川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外科护士进行压力源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均对护士产生较高的压力,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病人护理给不同职称的护士造成的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护士中存在较大的压力,护士应从各个方面应对职业压力,树立对护理专业的自信心,保证身心健康.
作者:党玲;马红霞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对1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行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护理配合,术后进行护理指导及康复训练.结果近期观察临床疗效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认为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中,正确的手术护理指导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疗效.
作者:傅翠梅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自我效能与社交焦虑的状况,探讨高职护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交焦虑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50名在读高职护生进行调查,由护生进行自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职护生的自我效能为2.65分±0.36分,高于我国女大学生常模(P<0.05);社交焦虑得分为40.65分±8.19分,高于美国大学生常模(P<0.05).高职护生自我效能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R=-0.413,P<0.01).[结论]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有预测性,提高护生自我效能感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其社交焦虑水平.
作者:何平;张蒙 刊期: 2011年第32期
腹泻是重症监护室(ICU)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粪便刺激皮肤容易导致会阴部尤其是肛周皮肤出现红肿、糜烂,甚至裂开,增加病人感染的可能,传统的臀下置护理垫,便后清洁的护理方法,效果不佳且护理工作量大,加之大便量无法准确统计,给治疗带来了不便.鉴于普通肛管留置困难,我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总结发明了一体式肛管并申请了专利,现介绍如下.
作者:沈序萍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为了贯彻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2010年3月我院根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1] 和<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2]等文件的要求,我科按照护理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计划,结合科室实施方案,开展了优质护理创建活动,2011年结合整体护理进一步深化了优质护理,重点优化了工作流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牛宝英;马彩艳;王虎娥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25例病人行腹腔镜下结肠、直肠癌根治术,其中8例发生吻合口瘘,对该组病人实施充分的引流、积极控制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和正确使用生长抑素及生长激素等护理措施.[结果] 8例病人无一例死亡,经精心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康复出院.[结论]吻合口瘘发生后,采取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能促进瘘口愈合,使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陈洁瑜;关健仪;廖聪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压力源是指任何能使人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护理工作中的压力源影响护士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产科为高压力科室,母婴同室是其重要病区,常年工作在母婴同室的护士由于特定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幸福,因此对母婴同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帮助护士缓解工作压力并提高应对能力,充分发挥其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本调查旨在探讨母婴同室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源并制订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作者:张翠萍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在病人拔除人工气道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成功脱机并初次拔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人工叩击方法排痰,治疗组采用振动排痰机排痰.记录两组病人的排痰效果、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再次插管率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病人排痰效果、PaO2、PaCO2、再次插管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振动排痰机在帮助拔管后病人排痰、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血气数值、降低再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人工叩击方法排痰.
作者:韩净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对164例病人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呼吸道护理、康复训练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针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如肺不张、肺漏气、出血、广泛性皮下气肿、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等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蕾;袁慧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调查南京市社区居民对糖尿病前期知识的了解现状,为有效开展有关糖尿病前期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前期知识调查问卷,对南京市锁金和永宁社区的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居民620人,75.6%的社区居民此前未听过糖尿病前期;85.0%的居民不了解血糖的正常水平;96.1%不知道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水平.74.5%的居民认为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属于糖尿病前期高危人群,67.7%的居民认为肥胖或超重者属于糖尿病前期高危人群;42.3%的居民认为吃糖或甜食易致糖尿病前期,59.2%的人认为改善饮食方式可以恢复正常血糖水平.对87名居民的生活习惯调查分析,70.1%的人中餐能荤素搭配,11.5%的居民喜食油炸食品;41.4%的居民常吃剩饭剩菜;42.1%的居民不进行体育锻炼;抽烟、饮酒的居民各占18.4%、16.1%,喜饮茶或咖啡的居民各占24.1%、6.9%.[结论]社区居民对糖尿病前期知识的了解较少,应普及糖尿病前期知识,加强健康教育.
作者:曹亭;丁亚萍;蒋阿凤;刘婷婷;徐慧忍;黄琪 刊期: 2011年第32期
护生临床实习是培养护生实践能力、造就合格的临床护理人才的重要阶段.护生经过学校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了临床护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但还需通过临床实习,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高能力,为今后独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治病救人奠定实践基础.现将提高临床实习护生的带教工作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吴榜静 刊期: 2011年第32期
总结了中药酊剂对107例烧伤病人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配制方法、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107例局部烧伤病人全部治愈,疗效显著,且治疗周期短,无任何毒副反应.
作者:陈权 刊期: 2011年第32期
骨科护士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加上社会心理支持不足等原因,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分析使护士产生压力的压力源,寻求解决的办法,对护士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工作质量有着现实意义.现对骨科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张丽娟;王金幸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对100例肺癌术后化疗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癌因性疲乏在肺癌术后化疗病人中普遍存在,其中86%是中重度疲乏;化疗副反应、化疗方案、疼痛、经济状况等是癌因性疲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较高,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程度.
作者:颜梅;洪丽霞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无创呼吸机治疗条件下的护理效果.[方法]将7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并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进行常规的内科护理及治疗,研究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加强呼吸机相关护理.[结果]研究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积极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48 h后pH、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创呼吸机相关护理可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苟秋军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磁共振检查病人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抑郁自评量表对50例磁共振检查病人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有效测评病人49例.49例病人躯体化、强迫、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郁自评结果中,无不适感觉19例,30例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恐惧等症状,其中15例为轻度,14例为中度,1例重度.除1例重度病人外,其余均通过适当的心理疏导,嘱其深呼吸,稳定情绪,顺利完成了检查.[结论]磁共振检查部分病人存在心理障碍,及时、正确的心理护理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韩巧云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近年由于阴道超声在早孕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剖宫产的增加,CSP的发生率较前增加[1].由于其临床症状隐匿,容易误诊,导致子宫破裂、大出血和子宫切除等,严重威胁病人的生殖健康.一旦确诊,应终止妊娠.药物治疗是早期采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主要选择的药物是甲氨蝶呤(MTX)、5-氟尿嘧啶(5-FU)等.现已证实,CSP对MTX反应良好,而且副反应小,已广泛应用于异位妊娠的治疗.我院于2010年8月发生1例MTX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致骨髓抑制的病人.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胡祥芹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对64例糖尿病足住院病人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足部护理,均取得良好的效果.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增加病人及家属预防糖尿病足的意识,使病人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的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减轻病痛、保护患肢功能、降低截肢率、防止病情恶化、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唐芝碧;黄贵英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临床上对于病情危重、消化功能障碍、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为维持并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多采用鼻饲法[1].鼻饲法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入营养液、药物、水分的方法.现有相关报道指出应用输液器间歇滴入营养液与传统注射器经胃管注入营养液相比,能有效预防鼻饲所致胃肠不良反应[2].因此持续滴注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通常情况下是将一次性输液器头皮针部分取下的过滤网乳头处直接与胃管尾端接口相连.
作者:袁婷婷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脑卒中的疗效,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陆安婷 刊期: 2011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