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肿瘤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培养模式思考

罗金凤;熊斌

关键词:肿瘤, 专科护士, 培养现状, 临床护理, 专业化发展, 形成和确立, 领域, 临床护士, 护士角色, 概念, 专科化, 专家型, 专长, 提高, 水平, 实施, 美国, 程度, 标志
摘要:专科护士角色的形成和确立是护理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标志.在临床护理领域,随着护理的专科化程度不断提高,专科护士(nurse specialist,NS)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一概念始于20世纪初期,早是在美国提出并实施,指的是那些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足部护理中的作用

    笔者对100例糖尿病(DM)住院病人足部护理行为进行调查和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健康教育对病人重视足部护理,坚持足部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意义.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艳;李攀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由于各种不同外力作用引起的损伤,大多数是间接暴力引起,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从2003年1月-2006年11月共收治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48例,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梁二芳;陈秀青;樊会云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教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人们对健康需求也日益提高,健康教育在日常生活和护理工作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及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系统教育活动[1].

    作者:苏慧芬;陶秀彬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1例严重胸腹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与日俱增,其护理也成为重症监护病房的一个难点.我院2006年2月25日收治1例严重胸腹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经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段翠香;张雅贤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管理沙龙在制定护理管理计划中的应用

    [目的]寻求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方法.[方法]由全院护士长和护理组长组成管理沙龙小组,围绕医院发展、护理部工作重点、病人需求,提出建议,解决问题,制定出完善的工作计划.[结果]自开展管理沙龙活动以来,护理部工作计划内涵丰富、联系实际、可执行性好,推进护理管理发展.[结论]管理沙龙在制定护理计划、措施方面有积极、重要作用.

    作者:夏丽霞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制约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相应的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却并没有被广大群众所重视和掌握,加上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的污染,致使我国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快速提升,特别是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病对人群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作者:蒋阿凤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氯霉素眼药水引发严重变态反应1例

    0.25%氯霉素滴眼液为眼科常用药,临床上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沙眼等.其变态反应在临床上并不多见,近我科遇到严重变态反应病例1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燕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对鼻中隔偏曲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体会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局部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常见的病因包括外伤、发育异常、鼻腔内肿瘤异物压迫等.主要症状为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头痛、鼻出血及流脓涕等.易诱发鼻窦炎及呼吸道感染.

    作者:陈秀青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病人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进而达到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1].

    作者:车欢娥;崔小英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神经外科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及对策

    护理记录在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及处理医疗纠纷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不言而喻,且神经外科病人大多数病情危重、变化快,损伤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护理记录书写水平要求更高.因此,如何提高神经外科病人护理记录质量,使记录更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是护理管理者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者:卢卫宁;韦旭生;吴有琳;李真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急诊新护士阶段性目标带教体会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独立学科,而急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于刚刚走出校门进入临床工作的新护士来说,怎样尽快地适应急诊这个特殊的环境,实现从学生到急救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胜任急诊临床工作,关系到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服务质量[2].

    作者:王学庆;谭小梅;董金彦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护理本科生思想教育研究

    护理本科教育承担培养护理专业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是培育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基础.引导学生热爱护理事业,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培养高质量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关键.

    作者:方义洁;酉金香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乙型肝炎病人配偶自身防护知识调查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据统计,我国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约10%,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约60%[1].已有的研究证实,HBV可通过多途径传播,我国自加强对血液及血液制品的严格检测、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推广应用及医疗行为的规范,血液传播及针刺注射传播已得到有效的控制,近10年来,我国医学界在母婴阻断方面作了大量的探讨,并研究出比较确切有效的措施,HBV的母婴传播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作者:易小萍;喻美贞;帅再亮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糖尿病鼻咽癌病人三维调强放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鼻咽癌病人三维调强放疗的护理经验.[方法]87例鼻咽癌病人,采用立体三维调强技术进行放射治疗,配合较全面的医疗护理,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疗程,有两例病人死于心脏疾病,其余均生存至今.腮腺、口腔、皮肤、脑等放射性反应及损伤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结论]运用三维调强放疗,配合较全面的医疗护理明显提高了糖尿病鼻咽癌病人的综合疗效.

    作者:郭素萍;陈海燕;陈慕瑶;陈佩芬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空肠造瘘病人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空肠造瘘病人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科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病人15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空肠造瘘管内注入肠内营养液时对其温度、速度加以控制.对照组则对其的温度和速度不采取限制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的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76例病人中腹泻34例,占44.7%,腹胀、恶心、呕吐24例,占31.5%,无任何反应16例,占21.1%.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通过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和营养液温度可降低腹泻、腹胀的发生率.

    作者:唐蕾;丁飚;赵千隽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产科特需病区排班模式的探讨

    为了使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在产科特需病区实行了新的排班模式,即弹性排班与12h固定工作制相结合的排班模式,实行半年多以来,得到了护士的肯定,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

    作者:蔡国华;顾则娟;姜立荣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150例肿瘤病人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目的]预防减少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治疗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50例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结果]PICC置管1个月内静脉炎发生率较其他各时间段静脉炎发生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置管前后病人的健康教育,严格遵守PICC插管操作规程,正确的冲管、封管方法,可有效减少PICC临床应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红卫;彭卫群;夏薇;石兰萍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的疾病,主要累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同其他疾病相比,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饮食习惯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与高血压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开展有关心理、行为、生活方式等相关健康知识教育非常必要.

    作者:王春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新生儿颌下温度与腋窝温度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颌下颈部测温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临床上以简便的颌下测温法代替传统的测温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1例新生儿同时进行颌下与腋下体温的测量,并将所得的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入组新生儿颌下温度与腋下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下测温法可以代替传统的腋下测温法.

    作者:王旭梅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而且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有资料显示,经济发展迅速的农村比城市的患病率还高.高血压病其发生及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因素可诱发加重高血压病[1].

    作者:范翠萍 刊期: 2007年第30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