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胸椎骨折并不全瘫病人的护理

曹萍

关键词:胸椎骨折, 病人, 协作, 康复, 护理, 报道
摘要:胸椎骨折并不全瘫比较罕见.2006年1月,我科收治1例此症病人,经医护协作,病人康复出院,现就其护理报道如下.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农村更年期妇女认知缺陷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对更年期的认知状况,从而及时开展农村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教育.[方法]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浙江省5个地区250名更年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妇女中对更年期知识了解的仅占22.4%,不了解的占了54.0%,出现更年期症状时去治疗的妇女仅占27.6%.[结论]农村妇女普遍缺乏更年期相关知识,医疗保健系统应加强对农村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教育,提供与文化背景、经济相一致的,更年期妇女能够接受的方案.

    作者:林雪宁;林梅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输液时两种胶布黏贴法及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比较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病人需要输液治疗,静脉穿刺在临床治疗、抢救病人和试验检查时,都成为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很多病人在输液后由于胶布粘贴方法和输液完毕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而引起皮下淤血,局部血肿、疼痛不适等,以至于护士再次为病人输液时造成困难,甚至穿刺失败,为了保护病人的静脉,减少不适,同时增加静脉穿刺成功率,以便于治疗,护士对输液病人输液时分别采用了传统的胶布黏贴法和不交叉粘贴胶布法,拔针后采用指压法和大鱼际按压法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输液时采用不交叉胶布粘贴法,拔针后采用大鱼际按压法明显减少了皮下淤血,局部血肿,疼痛不适等情况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跃华;张德辽;赵红萍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浅谈开放性精神病房的护理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护理需求的扩大,医院的管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精神科的设施和管理一定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规律,使原来的那种封闭式管理发展为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管理,不要使病人思想上产生一种紧张、恐惧心理,而要使他们有一个舒适、轻松、愉快、适应社会的治疗环境.在此谈谈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整体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期治疗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但当双髋关节同时受累时,是一次置换或双侧同时置换,目前存有争议.因手术时间长、失血多、容易引起伤口感染.但双侧一次手术能减少病人两次手术打击及减轻经济负担.我科在2003年3月-2005年4月,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7例,由于实施了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术后无感染、无褥疮形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下.

    作者:余莉;白菊平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健康教育对白血病病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辐射和污染(食品污染、气体污染)是引发白血病发病的重要诱因,而远离这些可避免的发病诱因则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白血病病人预防和控制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病人因患病时间长且需长期化疗或行骨髓移植,导致身体抵抗力极其低下,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建立则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加强自身防护,积极配合治疗方案,从而促进疾病康复.我科对白血病病人开展以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结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鹏鹏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将法律意识运用在护理工作中预防护理纠纷

    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从被动消费逐渐走向主动消费,医患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使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成为一重要课题,提醒医护人员必须提高医护质量,同时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充分认识到护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

    作者:郭浪花;张红菊;荆茹;李丹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老年病人肺部感染有效排痰护理干预

    排痰是治疗肺部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对老年病人更为重要.老年病人年老体弱,病情复杂,多器官功能衰退,加之长期疾病缠身,临床上排痰有一定的困难,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提高排痰效果,对150例老年肺部感染病人实施有效排痰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游晓燕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由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的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1],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山西省阳泉市铁路医院儿科自2005年共收住了2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谷润联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1例晚期妊娠合并左下肢丹毒病人的护理

    丹毒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内或黏膜内网状淋巴管炎,因皮肤或黏膜破损,细菌乘机侵入体内而发病.好发于小腿和面部,尤以小腿部为多见,有原发病灶,小腿丹毒感染的原发病灶多为糜烂型足癣,面部丹毒的原发病灶多为鼻腔黏膜感染[1].丹毒病人多需注射治疗,治疗不彻底或失治、误治则易反复发作,甚至长年不愈,我院于2006年5月成功护理1例妊娠合并左下肢丹毒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新金;潘伟平;邹玲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方法]现场抽取临床正在工作中的护理人员300名,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立即进行手采样,B组立即采样,然后分3组各50名,分别采用流动水洗手、晋荣喷雾型消毒液消毒双手、含氯消毒液毛巾擦手后再采样,然后将采样结果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手部染菌情况较严重,手卫生执行情况不佳.[结论]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有待改善,制定并落实相应措施,提高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作者:樊小平;王秋开;陈彩玲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臭氧微创手术护理配合与体会

    臭氧髓核氧化法是一种新兴的外科手段,资料表明臭氧微创手术疗效显著,安全系数高,风险小,起效快,无明显并发症,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治愈率高,是近年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先进的微创技术.

    作者:刘涛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中草药薰眼治疗结膜炎病人的护理

    结膜炎类型繁多,致病原因较繁杂,可分为许多类型,通常可分为感染性和过敏性,临床上各型各类结膜炎的共同特点是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充血在程度上和分布上可有不同,分泌物的性质和量亦有差异.大多表现为干湿、痒感、异物感、眼部灼热感、分泌物增多,传染性较强以春秋两季为甚.

    作者:陈靖剑;陈年姑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糖耐量低减的饮食与运动教育

    糖耐量低减是指血糖已经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水平,血糖介于正常和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即餐后血糖在7.8 mmol/L~11.1 mmol/L之间即为糖耐量低减.因为糖耐量试验是空腹进行的,先抽血做空腹血糖测定,然后在5 min内服溶于300mL水中的75 g葡萄糖粉,然后在服糖后0.5 h、1 h、2 h分别抽血化验血糖值.如果服葡萄糖2 h血糖≥3.9mmol/L,而<7.8mmol/L为葡萄糖耐量正常,如果≥7.8 mmol/L但<11.1 mmol/L,为葡萄糖耐量低减.此时如加以注意,有可能回到高危人群中去,否则将发展为糖尿病.

    作者:贾永芷;王利霞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与预防

    皮肤是人体大的器官屏障组织,具有感受刺激调节体温、分泌、排泄、渗透、吸收、储存营养与机体代谢的功能.压疮发生从病因、病理生理学角度反映出由于皮肤受压而引起的病理学改变.针对我院综合内科收治的30例病人发生压疮发生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唐春燕;荀芳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肯定,同时投以扩血管等药物综合治疗时疗效显著.然而精心的护理对疗效的取得同样有着重要意义.现就52例突发性耳聋高压氧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常秀英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护理美学在产房的应用

    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护理美学日益被护理界所重视,使护理这一职业逐步形成一种艺术性的职业,使其美的价值得于利用和发扬,而人类对自身之美的不断追求也促使人的审美意识向更高层次提升.产妇住院后置身一个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中,对分娩的恐惧心理会使产妇惧怕自然分娩,希望早点结束这种状态,从而人为增加剖宫产率.我们通过精心创造了美的环境,美的语言,美的仪表,情感美和行为美.使产妇在一个充满了艺术的氛围中度过三产程.增加了自然分娩率,减少了临床的剖宫产率.

    作者:宋艳;王玉华;陈晓敏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儿童股骨颈骨折空心钛合金螺钉固定术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骨折空心钛合金螺钉内固定术后的护理.[方法]对20例儿童股骨颈骨折空心钛合金螺钉内固定术后的患儿进行术前耐心的心理疏导,充分的术前准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正确的体位,给予肢体和疼痛护理,预防并发症,并进行功能训练和出院指导.[结果]20例患儿手术顺利,术后疗效满意.[结论]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白菊平;余莉;陈少华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20例肝功能衰竭并发颅内出血病人的护理

    肝功能衰竭是肝功能不全的晚期阶段,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或肝功能严重的损害引起的临床表现极为凶险的症候群[1].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黄疸及凝血功能障碍,并可能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2],肝功能衰竭病人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已为人们所熟悉,但并发颅内出血,则因其临床变化快,症状易被其他表现所掩盖,极易出现误诊致治疗护理措施不当[3].现就本组病例如何进行观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莫起玩;陈春侣;郑小燕;黄国栋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透视引导下处理PICC导管误入颈静脉1例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约时间和人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病人痛苦时间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置管过程中因静脉瓣或静脉走向等原因可使置管不畅甚至导管不到位.2006年3月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1例病人置管后不适,在透视引导下成功处理误入颈静脉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晓珊;林彬;詹惠玲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结肠途径治疗机灌洗预防脑病的临床观察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急症之一,如不能及时清除肠道内积血,肝性脑病发生率高,常危及病人生命,影响预后.我院对2002年9月-2004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00例分别应用结肠途径治疗机(以下简称结肠疗机)进行全结肠灌洗治疗和一般治疗,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包素华;严大鹏 刊期: 2006年第32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