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子止吐仪联合昂丹司琼预防乳腺癌延迟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冯小娟;胡小霞;陈合波

关键词:乳腺癌, 化疗, 恶心, 呕吐, 电子止吐仪, 昂丹司琼
摘要:[目的]观察电子止吐仪联合昂丹司琼预防乳腺癌延迟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63例接受中、高致吐性化疗药物治疗的乳腺癌病人分为两组,试验组(31例)应用电子止吐仪联合昂丹司琼治疗,对照组(32例)应用昂丹司琼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乳腺癌病人化疗结束后第1天~第3天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第1天~第3天呕吐控制有效率分别为64.5%和28.1%、74.2%和50.0%、96.8%和87.5%,呕吐控制情况第1天、第2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第1天~第3天恶心控制有效率分别为51.6%和25.0%、80.6%和56.3%、87.1%和81.3%,恶心控制情况第1天、第2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有头晕、头痛、乏力、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止吐仪联合昂丹司琼预防乳腺癌延迟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作用优于单用昂丹司琼,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本科护生归属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归属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生归属感水平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归属感问卷、社会联结量表、修订版UCLA孤独感量表、自尊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以便利抽样法,对在校389名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389名护理本科护生中,归属感整体得分为(63.16±11.23)分,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占88.24%;社会联结和孤独感是影响本科护生归属感的因素.[结论]本科护生归属感水平中等偏上,并受社会联结和孤独感因素的影响.

    作者:宿婷;刘化侠;林桦;李长红;田靖;安然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与心理行为问题及求助态度、求助意愿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与心理行为问题及求助态度、求助意愿的相关性,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便利取样的方法选择984名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素养量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心理求助意愿问卷进行测评,结合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分析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分为低健康素养组、基本健康素养组)与青少年对心理行为问题及求助态度、求助意愿的相关性.[结果]基本健康素养组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测评总分及焦虑/抑郁、身体不适、思想问题、注意力问题、过失行为、退缩方面评分均低于低健康素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健康素养组青少年求助态度、求助意愿总评分均高于低健康素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健康素养水平与心理行为问题维度中焦虑/抑郁、身体不适、社会化问题、思想问题、注意力问题、过失行为、退缩呈负相关(P<0.05);健康素养水平与青少年求助态度、求助意愿总分呈正相关(P<0.05);青少年求助态度、求助意愿总分分别与心理行为问题维度中焦虑/抑郁、身体不适、社会化问题、思想问题、注意力问题、过失行为、退缩呈负相关(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素养、求助意愿和求助态度对心理行为问题产生有影响;健康素养对求助态度和求助意愿有影响.[结论]健康素养水平可影响青少年心理求助态度和求助意愿,高健康素养水平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心理求助态度和求助意愿的形成,预防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作者:郭淑芬;郝正玮;赵雅玲;赵雅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电子止吐仪联合昂丹司琼预防乳腺癌延迟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电子止吐仪联合昂丹司琼预防乳腺癌延迟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63例接受中、高致吐性化疗药物治疗的乳腺癌病人分为两组,试验组(31例)应用电子止吐仪联合昂丹司琼治疗,对照组(32例)应用昂丹司琼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乳腺癌病人化疗结束后第1天~第3天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第1天~第3天呕吐控制有效率分别为64.5%和28.1%、74.2%和50.0%、96.8%和87.5%,呕吐控制情况第1天、第2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第1天~第3天恶心控制有效率分别为51.6%和25.0%、80.6%和56.3%、87.1%和81.3%,恶心控制情况第1天、第2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有头晕、头痛、乏力、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止吐仪联合昂丹司琼预防乳腺癌延迟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作用优于单用昂丹司琼,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冯小娟;胡小霞;陈合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肾移植病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

    对肾移植术后病人的睡眠质量现状、影响因素及危害、相关的干预进行综述,为寻求便捷、简单的临床干预提供更多依据,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农玉荷;莫新少;聂峰;李壮江;熊妮;陈宝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老年护理学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探讨讨论式教学模式在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选取上海市某民办高校2013级接受老年护理学课程学习的122名在校护生为研究对象.护生参加相同的理论课程学习后,根据每次讨论课设定的疾病主题提前1周以小组的形式进老年护理院收集资料和完成服务性学习,讨论课上完成小班化汇报.[结果]2013级护生老年护理学课程期末理论考试成绩(69.39分±8.59分)高于2011级护生(66.97分±5.60分);课程学习后2013级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高于课程学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对讨论课教学模式的认同度高.[结论]讨论课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团队合作、沟通等多项核心能力.

    作者:万文洁;刘娜;杨云衣;徐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实习前后不同层次护生核心能力比较及培养改革研究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层次护生核心能力培养现状,为进一步制定策略,提升护生核心能力,为不同层次护生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以及对护生临床实践考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护生核心能力问卷,调查了100名本科和100名专科护生,从实习前后两个时间节点对不同层次护生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以及护理职业素质5个维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实习锻炼,不同层次护生的护理核心能力均有显著提高,在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以及护理职业素质5个维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00).[结论]经临床实习,不同层次护生的核心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作者:徐霞;李秀珍;鲍亚丽;刘洁;张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培训课程需求调查

    [目的]探讨护士长对风险管理能力培训课程的需求,为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就护理管理专家及护理教育专家对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培训课程的需求进行两轮函询.[结果]经过两轮函询,终形成的课程体系为3项主要课程、10项课程内容和56条评价标准.[结论]专家对确定的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课程的协调程度较高,可为今后的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培训提供参考.

    作者:艾华;王淑秀;董蔷;邵燕华;杨巧绘;林平;芦桂芝;洪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家庭签约式服务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签约式服务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系统中的106例老年慢性病病人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社区护理模式管理病人,干预组在社区全科医疗团队的参与下实施家庭签约式服务.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病人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65.81分±8.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92分±8.28分),且高于干预前(59.23分±9.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满意率为81.1%,干预组的满意率为9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12,P=0.011).[结论]家庭签约式服务能改善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用药依从性,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李爱琼;唐四元;李芬;曲利平;李吾菲;刘继荣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医务人员对老年痴呆病人疼痛的认知现状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对老年痴呆病人疼痛的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分层抽样,从湖南省长沙市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初级卫生机构共抽取1 333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士对老年痴呆病人疼痛认知状况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痴呆病人疼痛认知评分为55.73分±5.09分,75.6%的医务人员认同痴呆病人能感觉到疼痛,除了条目3、条目7、条目8、条目9的回答准备率超过65%外,其他条目回答准确率均低于60%.初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对老年痴呆病人疼痛认知水平低于二级、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P<0.05).在工作中有过老年痴呆病人照护经历的医务人员知识水平要高于没有痴呆病人照护经历的医务人员(P<0.05).[结论]医务人员对老年痴呆病人疼痛认知不足.

    作者:罗艳;王婧;李小妹;何国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耳穴贴压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

    [目的]客观评价耳穴贴压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焦虑、抑郁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心理疏导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耳穴贴压,疗程36 d,以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焦虑、抑郁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陈笑银;赵经营;廖晓瑜;李翠霞;周丽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临床护士正念水平与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妇幼专科医院临床护士正念水平、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及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对福州市某妇幼专科三级甲等医院的332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正念水平总分为(53.88±10.63)分,处于中等水平;职业倦怠总分为(129.47±19.73)分,主观幸福感总均分为(9.88±1.99)分;不同年龄临床护士的正念水平,不同年龄、护龄、婚姻状况和技术职称的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念水平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445,P<0.001),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336,P<0.001),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r=-0.439,P<0.001).[结论]临床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与正念水平相关,应针对不同人群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临床护士的正念水平,有助于缓解职业倦怠,提升主观幸福感,同时也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寻求有效干预策略拓展新视角.

    作者:曾巍;钱小芳;刘桂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艾灸结合八段锦运动干预对癌因性疲乏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灸结合八段锦运动对肿瘤病人癌因性疲乏(CRF)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2例确诊恶性肿瘤且评定存在癌因性疲乏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肿瘤病人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艾灸结合八段锦运动持续干预8周.[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疲乏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八段锦运动可以改善病人疲乏状况,提高肿瘤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邱萍;王宝宽;陈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机械通气期间早期康复活动应用于重度AECOPD病人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活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病人疗效的影响,并改进早期康复活动流程.[方法]将60例重度和极重度AECOPD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活动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和随意运动锻炼,早期康复活动组除了常规护理外,在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针对其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早期活动康复护理方案.在病人出院或转出ICU前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并发谵妄例次、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早期康复活动组VAP发生、并发谵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活动可减少AECOPD机械通气病人VAP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蒋玉兰;倪慧;谢立琴;姚坤花;代友华;尹辉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医医院青年护士职业期望与职业倦怠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中医院青年护士职业期望、职业倦怠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青年护士456人,通过职业期望量表和工作倦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中医院青年护士的职业期望首要因素是声望地位、稳定因素(3.71分±0.57分),而导致职业倦怠的首要因素的情绪疲倦(3.75分±0.63分),青年护士职业倦怠与职业期望各维度呈正相关.[结论]中医院青年护士职业倦怠现象不容忽视,护理管理者应该重视青年护士,改善青年护士职业倦怠的应对方式,协助青年护士减轻职业倦怠程度,防止青年护士因职业倦怠而调离护士岗位.

    作者:王洋;任丽苗;刘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应用巴林特小组训练模式提高实习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训练模式对实习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接受医院及科室的人文关怀培训,观察组除常规培训以外,同时运用巴林特小组训练.培训半年后采用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和护理对象关怀感知问卷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在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感知、人文关怀能力3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病人的关怀感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的关怀感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训练模式能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且护生的关怀行为更易被病人感知.

    作者:代艺;闻曲;郭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远程护理发展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我国远程护理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为今后远程护理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关于远程护理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主题分布、发表年度、发文地区、作者情况、研究机构、期刊分布、引用和被引情况以及基金资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63篇文献,通过分析获知我国远程护理理论研究相对较多,实践性研究偏少;发达地区研究较多,欠发达地区研究较少;合作趋势强,但机构合作欠缺;基金资助少,无专业期刊,文献质量不高.[结论]远程护理发展已进入发展阶段,应该拓展该领域的研究广度和深度,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加强学科间合作,加大科研基金投入,以此推动护理的发展.

    作者:王浪;陈华更;李红;赵丽;庞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双向协调护理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回流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向协调护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病人的术后护理对上肢淋巴回流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科收治的乳腺癌病人中选取实验对象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病人均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双向协同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评估两组病人的上肢水肿情况、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自我护理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发生上肢轻度水肿14例、中度9例、重度2例,对照组发生轻度11例、中度18例、重度6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功能恢复优42例、良13例、差5例,对照组功能恢复优29例、良14例、差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自我护理量表评分各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人采取双向协同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病人面对治疗和护理的态度,有效降低由于淋巴回流不畅引起的患肢水肿,同时可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吴永红;贡浩凌;魏建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选修课康复护理学课程的学生,2015年学习课程的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6年学习课程的学生为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总分和自主学习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期末成绩(82.66分±5.25分)高于对照组(78.14分±4.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康复护理学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刘跟莉;邸西玲;刘杨月;项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基于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的中危险水平病人死亡风险预警指标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中危险水平死亡病例的死亡风险预警指标,为中危险水平病人的死亡风险监测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死亡病例894例,根据NEWS评分分析其中349例中危险水平死亡病例.[结果] NEWS中危险水平的死亡病人的主要诊断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主要直接死因为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呼吸衰竭等.NEWS评分指标中意识水平在各组评分中均为3分;NEWS 评分6分组中分值为3分的项目除了意识水平,还有收缩压和呼吸,分别占6分组死亡例数的24.6%、9.8%;主要异常生化指标有白蛋白、白细胞、C反应蛋白、D-二聚体等.[结论] NEWS中危险水平病人的死亡风险预控具有重要意义.意识水平、收缩压和呼吸是预警中危险水平病人死亡风险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琳;刘贤亮;吴茜;孙晓;田甜;王莉;张寸;施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影视媒介在高等院校死亡教育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目的]探索影视媒介在死亡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方法]从理论上阐明影视媒介在死亡教育中的可行性,并利用影视媒介对陕西省某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50名大学三年级学生开展死亡态度干预,并对干预方式满意度进行调查,对干预前后学生死亡态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学生对影视媒介干预方式的满意度较高,干预后学生死亡逃避、死亡恐惧显著减轻(P<0.01);中性死亡接受提高(P<0.05).[结论]影视媒介可用于死亡教育干预,并可尝试用于其他人群的死亡教育干预.

    作者:张黎;黄丽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