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翻;李孜孜;周翠翠;林瑶
[目的]调查某高校护生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善终期望认知水平.[方法]采用善终期望量表对某高校护生374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0人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和医学生均在社会方面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心理方面认知水平尚可,而对生理方面的认知水平较低,对疼痛方面的认知程度均不高.[结论]郑州市某高校护生和医学生善终期望认知水平基本符合善终理念,应加强无病理念的学习及死亡教育.
作者:肖媛媛;徐雅利;梁晓燕;李亚珂;刘冈;林蓓蕾 刊期: 2016年第26期
抗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由Dalmau等[1]在2007年于此类病人体内发现了抗海马和前额叶神经细胞膜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抗体,并提出了抗NMDA受体脑炎的诊断,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临床表现包括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异常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癫痫发作等.
作者:宋晨;孟凡姣;刘晓颖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自行设计的围绝经期妇女自我管理量表对417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经常或总是使用激素占1.2%,经常或总是使用其他保健品、中药、推拿按摩及放松疗法或瑜伽分别占9.1%、4.3%、7.4%,经常或总是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E及钙剂者分别占14.4%、15.8%、24.5%;经常或总是食用豆制品、牛奶分别占45.8%、33.8%;自我监测率较低,均不超过40%.影响围绝经期妇女自我管理的主要因素为教育水平、户口所在地及活动情况.[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自我管理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李华;汪晖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心理状态及健康技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观察组在出院时加入QQ群或微信群,接受延续护理服务.采用产妇心理困扰及健康技能调查问卷对两组产妇产褥期前后心理状态和健康技能进行测评.[结果]产褥期结束时观察组心理困扰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产后保健及恢复、育婴知识、照顾婴儿能力、乳汁分泌不足、自我护理5方面心理困扰原因的报告例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各项健康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护理对缓解产褥期产妇心理困扰、提高产妇健康技能有积极作用.
作者:韩静;王洪侠;王强;樊桂莲;谭迎春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与管理者风险管理认知和行为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科室护士100人,护理管理者35人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相关内容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风险管理问卷得分排前3位的是:与交接班有关因素,与医嘱、护理记录等有关的因素,与药品有关的因素;风险管理问卷得分排在后3位的是:风险承担与风险转移、风险法律事项准备、风险预防.管理者得分排前3位的是风险法律事项准备、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风险监控;得分低的依次为风险承担、风险教育、风险评估.[结论]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应重点培训风险处理办法及评估工具的科学应用;建立健全强制性医护人员保险机制,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于长颖;吴燕妮;张毅;徐宏;曲晓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索流产后关爱服务(PAC)降低重复流产率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11月2 677例门诊人工流产病人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流产后给予关爱服务(PAC),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健康指导.追踪观察人工流产后病人半年内及1年内重复流产情况.[结果]观察组半年内及1年内重复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人工流产病人实施流产后关爱服务可降低重复流产率.
作者:邓玉环;刘爽;吴晓琼;柳晓春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介绍了新加坡中央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实践的具体举措:舒适的就医环境、人性化的护理用具、便利的护理设施,便捷高效的门诊、急诊、手术病人就医流程,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全程延续的健康教育,将对我国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借鉴,尊重病人的就医需求,提高病人的就医体验.
作者:乔安花;席淑华;潘丽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院治疗的76例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病人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遵从医嘱服药、血尿酸水平、饮食控制、体重控制、痛风急性发作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用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人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行为,提高了病人的整体生活质量.
作者:徐文艺;邱雪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肛瘘围术期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肛瘘围术期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肛肠科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病人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肛瘘围术期病人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可缓解焦虑、减轻疾病不确定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张美华;张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翻译中文版癌症病人信息需求简明问卷,并对该问卷的信效度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对癌症需求简明问卷(CNQSF)采取翻译、回译等方法,然后对355例癌症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评定问卷信效度.[结果]中文版CNQ-SF量表共32个条目提取5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1.666%,CNQ-SF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35,量表的整体Cronbach's α为0.903,维度1~维度5分别为0.924,0.916,0.864,0.791,0.665.[结论]中文版CNQ-SF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中国癌症病人信息需求评估测量.
作者:寇红艳;段迎;唐小丽;吴恩珍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超前护理目标干预在抢救危重烧伤延迟复苏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培养护士的预见性护理能力,提高延迟复苏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12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危重烧伤延迟复苏病人(观察组)实施超前护理目标干预,用于休克期抢救,与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0例危重烧伤延迟复苏病人(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器官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休克期心率、抢救耗时、机械通气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低于对照组,中心静脉压(CVP)、每小时尿量高于对照组.[结论]超前护理目标干预能降低危重烧伤延迟复苏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抢救时间、提高危重烧伤延迟复苏病人抢救成功率.
作者:郭建军;游贵方;袁淑兰;范敏;郭志晖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清洁间歇性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排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接诊的神经源性膀胱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清洁间歇性导尿.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变化,记录临床效果、恢复自主排尿率、感染率以及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大膀脱容积、大尿道压力、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及大残余尿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4.00%;研究组恢复自主排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大膀胱容积、大尿道压力、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及大残余尿量均有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实施清洁间歇性导尿,不仅可提高临床效果、提高自主排尿率,同时可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李小容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了解肿瘤医院临床护士身心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全国医务工作者从业状况调查表对山西省肿瘤医院28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躯体症状评估前4位分别为疲劳、头痛或肌肉酸痛、颈椎及腰椎疾病和失眠,分别占74.7%、63.2%、39.6%和38.2%,只有5.20%的护士认为自己无自觉症状;不同护龄护士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进行锻炼的护士焦虑、强迫和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锻炼次数多的护士.[结论]提示护理管理者对工作风险大、强度大的科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人力资源配置,以减轻护士工作负荷;重视低年资护士身心健康;充分发挥工会、团委等组织作用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缓解护士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牛巧红;栗晓坤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超早期活动(脑卒中发生后24 h内离床活动)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入院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超早期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活动.[结果]观察组于脑卒中后14d或出院时及脑卒中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自我效能水平高于对照组,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活动可以促进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自我效能、降低抑郁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清;沈小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教学模式编写《外科护理》导学案及其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级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采取导学案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案例教学,采用问卷调查袁对两组学生理论成绩、教学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学生理论考核及对教学方法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案例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孙静;卢玉仙;高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病人并发症、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68例行血液净化的尿毒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血液透析方式分为单纯血液透析组(每次4h,每周3次)及杂合型血液透析组(每次4h,每周2次,期间行1次血液透析滤过).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结果]杂合型血液透析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单纯血液透析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杂合型血液透析组干预6个月后治疗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高于单纯血液透析组(P<0.05).杂合型血液透析组肾病与透析相关生存质量量表(KDTA)总分及肾病影响、肾病负担、工作状况、认知功能、社交质量、社会支持、医护鼓励维度评分均高于单纯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杂合型血液透析能有效改善尿毒症病人血液净化过程中营养状况,降低病人血液净化相关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黄静;曹翠明;张杰;董志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介绍了灾害护理课程建设总体规划、课程内容和课程效果评价.提出促进灾害护理学科发展的建议,希望能给同行研究者一些参考,共同努力提升我国灾害护理水平.
作者:甘雪洋;崔艳;高丽;张宏晨;徐莎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浦东新区传染病医院住院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遵医行为调查表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后的效果.[结果]通过认知行为干预,研究组病人焦虑、抑郁得分明显降低(P<0.05),生存质量及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作者:朱丽君;陈建杰;成扬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治疗依从性与疾病认知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糖尿病治疗依从性量表和简易疾病认知量表对扬州市3个社区共200例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7.5%的糖尿病病人治疗依从性较差,尤其在自我监测方面,治疗依从性与疾病认知呈正相关(r=0.852,P=0.007).[结论]社区糖尿病病人治疗依从性总体较差,在血糖自我监测方面有待加强,社区护士应关注这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于糖尿病的认知,从而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
作者:徐慧文;邱爽;陈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了解抗栓小组对提高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知识的认知和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评估1 96例心房颤动病人对华法林抗凝知识知晓情况、服药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及达标率.成立抗栓小组,运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宣教,建立抗凝随访档案,分别在入组前、入组后1个月、入组后6个月、入组后12个月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病人对华法林抗凝知识知晓率、服药依性、INR监测率、达标率均显著改善.[结论]采用抗栓小组对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治疗病人进行管理,提高了病人抗凝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INR监测率和达标率.
作者:胡淑芬;曾秋容;裴晓阳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