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种方法外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丛树玲

关键词:静脉炎, 海藻, 马铃薯, 芦荟
摘要:静脉输液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因某些药物具有高渗性、强刺激性(如甘露醇、化疗药物)或长时间输液及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使得静脉输液常并发静脉炎,导致局部血管出现红、肿、热、痛等反应,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周围红肿,沿静脉走向发红,血管变硬,成条索状或串珠状改变,给病人带来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传统的硫酸镁湿敷法治疗静脉炎效果并不理想,而对于取材简单、使用方便的方案,如海带外敷、海藻外敷、马铃薯片外敷、芦荟外敷等,受到越来越多护理人员及病人的青睐。本研究采用海藻、马铃薯、芦荟外敷3种方法外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与50%硫酸镁湿敷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五常法”在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五常法”起源于日本,指在生产现场对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开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理、常规范、常自律5个方面的活动,是一种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1]。“五常法”应用于医疗机构要求环境整洁、护士仪表规范、药品、设备标签明确、位置准确,无过期药品和物品,仪器处于良好的使用或备用状态,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2]。我院自2012年7月起首先在内科病房进行试点,在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管理中实施“五常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桂杨;吴勇;唐创业;李良玉;谭惠仪;李美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腹内压和腹腔灌注压监测及护理对危重病人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内压及腹腔灌注压监测及护理对危重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 ICU病人根据病人肾功能分为正常组66例和异常组54例,两组病人均采用膀胱测压法进行腹内压和腹腔灌注压的监测并给予适当护理。比较护理前后病人的肾功能、腹内压及腹腔灌注压变化。[结果]护理前异常组腹内压高于正常组,而腹腔灌注压低于正常组(P<0.05),且正常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高于正常组,尿肌酐低于正常组(P<0.05)。护理后异常组腹内压、腹腔灌注压和肾功能均有改善,腹内压、血尿素氮和血肌酐高于正常组,腹腔灌注压和尿肌酐则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危重病人腹内压及腹腔灌注压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肾功能异常病人可出现腹内压升高和腹腔灌注压下降,适当护理可改善危重病人腹内压、腹腔灌注压和肾功能。

    作者:王清凤;谷欣;龙宏杰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口腔卫生技术健康教育在非洲小学生中的实践与探讨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医院船,该医院船医疗设施达到一所中心医院标准[1]。2010年9月我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医疗队对非洲5个国家8所学校实施口腔卫生技术健康教育,形式包括现场讲解(PPT、VCR)、示教演示及互动活动。在非洲小学实施健康宣教的准备工作、模式、内容、方法与医院及国内小学明显不同。本研究通过探讨非洲小学开展健康宣教的实践,以改进今后对非洲小学生口腔卫生技术健康教育的模式及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支晨;王文珍;蔡伟萍;吴育云;吴妮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术前访视中应用综合坚强概念对口腔癌手术病人焦虑及抑郁的影响

    美国行为科学家 Kobasa 认为,坚强属于个体抵抗能力的资源,是一种能够保护个体免于应激损害的人格特征,包括承担、控制和挑战3个维度[1]。有研究表明,坚强可以缓解应激对于身体的效应,可以影响个体对于应激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与焦虑和抑郁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2]。口腔癌根治术因手术范围广,可致病人面部畸形和术后功能障碍[3],病人术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随之增加,不良心理状况损害病人的机体免疫功能,术后的康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对择期口腔癌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并综合应用坚强概念的内容,激发病人的坚强特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琦;蒋维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个体化饮食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影响

    [目的]分析个体化饮食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探讨饮食治疗的合理方法。[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个体化饮食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糖尿病治疗。个体化饮食治疗组根据病人个体情况、营养均衡原则,计算每日所需要的食品交换份后设计简单易用的糖尿病食谱,每周发放1次,进行饮食控制及监督。比较两组干预前及1年后病人血糖、血脂、BMI及饮食习惯情况。[结果]个体化饮食组血糖、血脂控制及健康饮食习惯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病人个体化饮食可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血脂,促进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

    作者:邱小灵;吴小勇;温海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应用音乐疗法减轻主动脉夹层病人焦虑的效果观察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内科的急危重症疾病之一。主动脉夹层起病急骤,由于疼痛及濒死感常使病人处于惊恐、焦虑不安状态。大多数病人会由于害怕、恐惧导致动脉瘤破裂而引起死亡,或是看见同种病友抢救无效死亡,担心自己的疾病,担心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有些病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担心自己的病情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加上 CCU 这种特殊的封闭式环境,不允许家属陪伴,各种仪器的噪声各种相应的治疗护理以及各种各样的规定等,均可引起病人不同程度的焦虑,从而加重病情。近年来,我科通过对焦虑程度较重的主动脉夹层病人进行辅助音乐疗法,缓解了病人的焦虑情绪,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黄丽凌;申铁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支持性照顾对恶性肿瘤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索支持性照顾改善恶性肿瘤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支持性照顾需求问卷对正在接受化疗的151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调查,根据每例病人的调查结果制订个性化照顾方案并进行干预,评价病人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病人未满足的需求由高到低依次是健康信息、照顾与支持、生理与日常生活、心理需求、性需求。在接受支持性照顾后,病人整体生活质量、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都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化疗病人提供个性化支持性照顾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黄珊;郑莉茗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实习护生死亡观与临终照护态度调查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死亡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对临终护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护士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实习护生作为即将进入临床的新生力量,其死亡观以及临终照护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护理质量[1]。

    作者:王会燕;孙霞;夏梦玥;孙曼曼;王明月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头颈部癌症病人心理护理模式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适合头颈部癌症病人治疗和康复的心理干预模式,为开展专科护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经综合治疗后好转的头颈部癌症病人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心理、行为干预。两组干预前后应用头颈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 HN(V1.0)]进行功能测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整体生命质量得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头颈部癌症病人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整体生命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姚薇;邹晓莹;曹军丽;程旭;宋春光;王欣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法令条例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发布单位,文号。法令条例名称[文献类型标志]。发布日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聘用制护士与正式护士自我价值感比较

    聘用制护士是指经医院考核聘用的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资格的非在编护士,不是医院正式编制但是与医院签订劳动用工合同[1]。正式护士是指有医院正式编制的具有护士执业资格的护士。近年来,聘用制护士和在编护士比较的研究众多,集中于个性特质的比较、生活质量的比较、心理承诺的比较等[2]。随着聘用制护士队伍的壮大,学者对护士心理重视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挖掘聘用制护士与在编护士不同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本研究以护士为研究对象,对聘用制护士和在编护士的自我价值感进行对比,了解护士自我价值感的特点。

    作者:杨建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法令条例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发布单位,文号。法令条例名称[文献类型标志]。发布日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在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过敏原皮肤点刺(SPT)在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及其过敏原,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提供诊疗、预防依据。[方法]选择97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为观察组,835例非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为对照组,进行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比较两组阳性率。观察组按年龄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和青春期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年份、季度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总阳性率为54.7%,对照组为40.5%,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常见过敏原为粉尘螨与屋尘螨,不同年龄、季度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 SPT 检测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粉尘螨与屋尘螨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主要的过敏原,SPT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第2季度 SPT阳性率较高。

    作者:颜斐斐;潘继红;赵长安;梁志江;欧阳娜;盘清霞;区惠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糖尿病病人早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无明显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NDR)及轻、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病人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普查的2型糖尿病病人128例(256只眼),依据检查结果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国际分期标准分为 NDR组42例(79只眼)、轻度 NPDR组46例(89只眼)、中度 NPDR 组45例(88只眼)。选择正常人38例(76只眼)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瞳孔散大后均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进行扫描。[结果]DM病人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均较薄,NDR 组上方象限,轻度 NPDR 组上、下象限和中度NPDR组各象限及全周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 DM病人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增加,视盘周围 RNFL厚度逐渐降低。DM早期 OCT定量检测 RNFL厚度变化,为严格控制血糖情况下疾病的转归提供了可靠的有力依据。DM早期加强护理指导,对于预防延缓DR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董振环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外周神经病变病人的综合护理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外周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多发性骨髓瘤病人58例为干预组,2010年12月前在我院住院多发性骨髓瘤病人5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重视全面评估,及时给予心理护理,指导康复训练,重视出院准备及出院后延伸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外周神经病变发生率、病变发生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病人外周神经病变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外周神经病变发生率,减轻病变发生程度,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徐任菊;傅荣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电话回访对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1)

    目前对病人依从性较公认的定义是病人的行为(服药、注射、饮食或改变其他生活方式等)与医嘱的一致性[1],良好的依从性是疾病康复的重要保证。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作为一种新兴的脊柱微创治疗方法,在短期内能加强椎体的强度、止痛,并能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深静脉栓塞、肺部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而对于引起骨折的病因--骨质疏松来说,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今后仍存在再骨折的危险[2]。因此,调动病人的遵医积极性,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减轻病人的痛苦,对促进病人康复、节约治疗成本、提高疗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延伸护理对出院2型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1)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2型糖尿病(DM)病人出院后遵医行为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2型 DM出院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后实施延伸护理。两组病人在每个月的后1d 回院内门诊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出院3个月、6个月时测定 HbA1c 的控制情况;第6个月对两组病人进行遵医情况调查。[结果]观察组病人遵医行为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伸护理可提高DM病人的遵医行为,有利于血糖及 HbA1c 的控制。

    作者:刘丽华;赵秀君;毛慧聪;穆攀;张明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改良体表外测量法在早产儿PICC置管长度中的应用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目前早产儿特别是低体重或极低体重儿常用的一项静脉置管技术,可有效减少反复外周静脉穿刺带给患儿的疼痛刺激,防止高渗药物和强酸强碱性药物对外周血管壁的损伤,减轻护理工作量。目前,对于早产儿 PICC 置管长度缺乏统一标准,影响了 PICC 置管一次性到位的准确性。我科自2012年1月对于符合 PICC 置管指证并经家长同意签订 PICC 知情同意书实施 PICC穿刺,PICC导管置入长度是与早产儿置管时的体重因素相结合,预估PICC导管置入的佳长度,取得较好效果,推导出早产儿 PICC 置管的佳留置长度预算公式,提高一次性PICC置管的到位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兵;杨丽娟;戴明红;王茜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糖尿病病人血糖稳定性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血糖稳定性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护理。[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病人200例,持续进行72 h血糖监测,按血糖稳定性分为稳定组(空腹血糖标准差≤1.4 mmol/L)90例和波动组(空腹血糖标准差>1.4 mmol/L)110例,对两组病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将波动组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5例,波动组病人试验前24 h停止使用降糖药物,根据医嘱给予病人佩戴胰岛素泵(美敦力Paradigm),设定胰岛素用量并调整胰岛素用量,A组在 B组基础上进行护理。比较病人护理前心率变异性(HRV)及护理前后血糖值。[结果]波动组病人各项 HRV指标均较稳定组降低(P<0.05)。A组病人护理后血糖值较B组低,A组病人护理前后血糖变化较B组大(P<0.05)。[结论]波动性高血糖可诱发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病变,治疗中予以适当的护理可有效辅助控制病人的血糖。

    作者:代红;杨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饮食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病人体重的影响1)

    美国癌症中心专家研究认为,有近40%癌症病人根本死因为营养不良,而非癌症本身或后续治疗[1]。胃癌病人术前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的应激状态会使代谢加快,术后短期内正常摄入受限可使胃癌术后病人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出现负氮平衡,体重减轻,甚至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加大[2]。因此,在胃癌术后病人的护理工作中应尤其重视饮食干预,以纠正病人能量营养消耗与摄入之间的不良状态,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3]。为了防止胃癌根治术后病人出现体重减轻或营养不良,减少胃癌病人术后并发症,我科对胃癌根治术病人作了饮食干预的研究,探讨饮食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病人体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英隆;高洁;吴日英;黄静芳;左红群 刊期: 2014年第27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